坎普萨尔注射液对已知对药物或其赋形剂过敏的患者禁用。
由于临床试验是在广泛不同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无法将在一种药物的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率直接与另一种药物在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率进行比较,并且可能无法反映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率。
联合疗法临床研究中观察到的常见不良反应(≥30%)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厌食,粘膜炎,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症(包括淋巴细胞减少症),贫血,血小板减少症,乏力,疼痛,发烧,感染,异常的胆红素和脱发。
在单药疗法临床研究中观察到的常见不良反应(≥30%)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厌食,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症(包括淋巴细胞减少症),贫血,乏力,乏力,发烧,体重减轻和脱发。
尚未观察到严重的机会性感染,也没有明确归因于淋巴细胞减少症的并发症。
一线联合疗法
总共955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接受了推荐的伊立替康联合5-FU / LV,5-FU / LV或单独伊立替康的治疗方案。在两项3期研究中,有370例患者接受了伊立替康联合5-FU / LV的治疗,362例患者接受了单独的5-FU / LV的治疗,223例患者接受了单独的伊立替康的治疗[请参阅剂量和给药方法(2) ] 。
在研究1中,有49位(7.3%)患者在上次研究治疗后30天内死亡:21位(9.3%)接受伊立替康联合5-FU / LV的患者,15位(6.8%)接受单独的5-FU / LV的患者,以及13位(5.8%)仅接受伊立替康治疗。可能与治疗相关的死亡发生在2例(0.9%)接受伊立替康联合5-FU / LV(2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败血症)的患者中,3例(1.4%)单独接受5-FU / LV的患者(1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脓毒症,血小板减少期间1例CNS出血,1例未知)和2例(0.9%)单独接受伊立替康的患者(2例中性白细胞减少症)。据报道,在接受首次研究治疗的60天内,任何原因导致死亡的患者中,有15(6.7%)接受伊立替康联合5-FU / LV的患者,16(7.3%)接受单独5-FU / LV的患者和15( 6.7%)仅接受伊立替康治疗的患者。据报道,因不良事件而停药的患者中,接受伊立替康联合5FU / LV的患者有17(7.6%)名,仅接受5-FU / LV的患者有14(6.4%)名,仅接受伊立替康的患者26(11.7%)名。
在研究2中,有10名(3.5%)患者在上次研究治疗后30天内死亡:6名(4.1%)接受伊立替康联合5-FU / LV的治疗,4名(2.8%)接受5-FU / LV的单独治疗。在接受伊立替康联合5-FU / LV(0.7%,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中发生了一个潜在的与治疗相关的死亡。据报道,首例研究治疗后60天内因任何原因死亡的3例(2.1%)接受伊立替康联合5-FU / LV的患者和2例(1.4%)单独接受5-FU / LV的患者死亡。据报道,因不良事件而停药的有9名(6.2%)接受伊立替康联合5-FU / LV的患者和1名(0.7%)单独接受5-FU / LV的患者。
对于接受伊立替康治疗的患者,临床上最明显的不良事件是腹泻,恶心,呕吐,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脱发。对于接受5-FU / LV治疗的患者,临床上最明显的不良事件是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和黏膜炎。在研究1中,每周一次依立替康/ 5-FU / LV的发生率低于每月给予5-FU / LV的4级嗜中性白血球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定义为2级发热和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粘膜炎。
表5和表6分别列出了研究1和2中报告的临床相关不良事件。
不良事件 | 研究1 | |||||
---|---|---|---|---|---|---|
伊立替康+ Bolus 5-FU / LV每周×每6周4次 N = 225 | 每天摄入5-FU / LV剂量×每4周5次 N = 219 | 伊立替康每周×每6周4次 N = 223 | ||||
1-4年级 | 3、4年级 | 1-4年级 | 3、4年级 | 1-4年级 | 3、4年级 | |
| ||||||
总计不良事件 | 100 | 53.3 | 100 | 45.7 | 99.6 | 45.7 |
胃肠 | ||||||
腹泻 | ||||||
晚的 | 84.9 | 22.7 | 69.4 | 13.2 | 83.0 | 31.0 |
3年级 | - | 15.1 | - | 5.9 | - | 18.4 |
四年级 | - | 7.6 | - | 7.3 | - | 12.6 |
早 | 45.8 | 4.9 | 31.5 | 1.4 | 43.0 | 6.7 |
恶心 | 79.1 | 15.6 | 67.6 | 8.2 | 81.6 | 16.1 |
腹痛 | 63.1 | 14.6 | 50.2 | 11.5 | 67.7 | 13.0 |
呕吐 | 60.4 | 9.7 | 46.1 | 4.1 | 62.8 | 12.1 |
厌食症 | 34.2 | 5.8 | 42.0 | 3.7 | 43.9 | 7.2 |
便秘 | 41.3 | 3.1 | 31.5 | 1.8 | 32.3 | 0.4 |
黏膜炎 | 32.4 | 2.2 | 76.3 | 16.9 | 29.6 | 2.2 |
血液学 | ||||||
中性粒细胞减少 | 96.9 | 53.8 | 98.6 | 66.7 | 96.4 | 31.4 |
3年级 | - | 29.8 | - | 23.7 | - | 19.3 |
四年级 | - | 24.0 | - | 42.5 | - | 12.1 |
白细胞减少症 | 96.9 | 37.8 | 98.6 | 23.3 | 96.4 | 21.5 |
贫血 | 96.9 | 8.4 | 98.6 | 5.5 | 96.9 | 4.5 |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 - | 7.1 | - | 14.6 | - | 5.8 |
血小板减少症 | 96.0 | 2.6 | 98.6 | 2.7 | 96.0 | 1.7 |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感染 | - | 1.8 | - | 0 | - | 2.2 |
整个身体 | ||||||
虚弱 | 70.2 | 19.5 | 64.4 | 11.9 | 69.1 | 13.9 |
疼痛 | 30.7 | 3.1 | 26.9 | 3.6 | 22.9 | 2.2 |
发热 | 42.2 | 1.7 | 32.4 | 3.6 | 43.5 | 0.4 |
感染 | 22.2 | 0 | 16.0 | 1.4 | 13.9 | 0.4 |
代谢和营养 | ||||||
胆红素 | 87.6 | 7.1 | 92.2 | 8.2 | 83.9 | 7.2 |
皮肤病学 | ||||||
剥脱性皮炎 | 0.9 | 0 | 3.2 | 0.5 | 0 | 0 |
皮疹 | 19.1 | 0 | 26.5 | 0.9 | 14.3 | 0.4 |
脱发† | 43.1 | - | 26.5 | - | 46.1 | - |
呼吸道 | ||||||
呼吸困难 | 27.6 | 6.3 | 16.0 | 0.5 | 22.0 | 2.2 |
咳嗽 | 26.7 | 1.3 | 18.3 | 0 | 20.2 | 0.4 |
肺炎 | 6.2 | 2.7 | 1.4 | 1.0 | 3.6 | 1.3 |
神经病学 | ||||||
头晕 | 23.1 | 1.3 | 16.4 | 0 | 21.1 | 1.8 |
嗜睡 | 12.4 | 1.8 | 4.6 | 1.8 | 9.4 | 1.3 |
混乱 | 7.1 | 1.8 | 4.1 | 0 | 2.7 | 0 |
心血管 | ||||||
血管扩张 | 9.3 | 0.9 | 5.0 | 0 | 9.0 | 0 |
低血压 | 5.8 | 1.3 | 2.3 | 0.5 | 5.8 | 1.7 |
血栓栓塞事件‡ | 9.3 | - | 11.4 | - | 5.4 | - |
研究2 | ||||
---|---|---|---|---|
不良事件 | 伊立替康+ 5-FU / LV输注第1天和第2天,每2周 N = 145 | 每2周5和FU / LV输注1和2天 N = 143 | ||
1-4年级 | 3、4年级 | 1-4年级 | 3、4年级 | |
| ||||
总计不良事件 | 100 | 72.4 | 100 | 39.2 |
胃肠 | ||||
腹泻 | ||||
晚的 | 72.4 | 14.4 | 44.8 | 6.3 |
3年级 | - | 10.3 | - | 4.2 |
四年级 | - | 4.1 | - | 2.1 |
胆碱能综合症† | 28.3 | 1.4 | 0.7 | 0 |
恶心 | 66.9 | 2.1 | 55.2 | 3.5 |
腹痛 | 17.2 | 2.1 | 16.8 | 0.7 |
呕吐 | 44.8 | 3.5 | 32.2 | 2.8 |
厌食症 | 35.2 | 2.1 | 18.9 | 0.7 |
便秘 | 30.3 | 0.7 | 25.2 | 1.4 |
黏膜炎 | 40.0 | 4.1 | 28.7 | 2.8 |
血液学 | ||||
中性粒细胞减少 | 82.5 | 46.2 | 47.9 | 13.4 |
3年级 | - | 36.4 | - | 12.7 |
四年级 | - | 9.8 | - | 0.7 |
白细胞减少症 | 81.3 | 17.4 | 42.0 | 3.5 |
贫血 | 97.2 | 2.1 | 90.9 | 2.1 |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 - | 3.4 | - | 0.7 |
血小板减少症 | 32.6 | 0 | 32.2 | 0 |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感染 | - | 2.1 | - | 0 |
整个身体 | ||||
虚弱 | 57.9 | 9.0 | 48.3 | 4.2 |
疼痛 | 64.1 | 9.7 | 61.5 | 8.4 |
发热 | 22.1 | 0.7 | 25.9 | 0.7 |
感染 | 35.9 | 7.6 | 33.6 | 3.5 |
代谢和营养 | ||||
胆红素 | 19.1 | 3.5 | 35.9 | 10.6 |
皮肤病学 | ||||
手足综合症 | 10.3 | 0.7 | 12.6 | 0.7 |
皮肤迹象 | 17.2 | 0.7 | 20.3 | 0 |
脱发‡ | 56.6 | - | 16.8 | - |
呼吸道 | ||||
呼吸困难 | 9.7 | 1.4 | 4.9 | 0 |
心血管 | ||||
低血压 | 3.4 | 1.4 | 0.7 | 0 |
血栓栓塞事件§ | 11.7 | - | 5.6 | - |
二线单药治疗
每周用药时间表
在评估每周剂量方案的三项临床研究中,使用Camptosar治疗304例基于5FU的治疗复发或进展的结肠或直肠转移性癌患者。在服用坎普托沙尔后30天内有17名患者死亡;在5例病例(1.6%,5/304)中,死亡可能与毒品有关。一名患者死于中性粒细胞减少性败血症,没有发烧。其他9例(3.0%)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这些患者在支持治疗下康复。
304名患者中有119名(39.1%)因不良事件而住院; 81名(26.6%)患者因被判定与服用坎普沙尔有关的事件而住院。药物相关住院的主要原因是腹泻,有无恶心和/或呕吐(18.4%);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有无腹泻和/或发烧(8.2%);和恶心和/或呕吐(4.9%)。
以125 mg / m 2的起始剂量开始进行研究的患者中,至少67%的坎普托沙尔的首剂量降低了。在125 mg / m 2剂量水平下启动的周期的32%需要周期内剂量降低。减少剂量的最常见原因是晚期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和白细胞减少。由于不良事件,有十三名(4.3%)患者终止了坎普沙的治疗。表7中的不良事件是根据《 临床研究》(14.1)中所述的三项研究中304名患者的经验得出的。
报告的患者百分比 | ||
---|---|---|
身体系统与事件 | NCI 1-4年级 | NCI 3和4年级 |
| ||
胃肠 | ||
腹泻(晚期) † | 88 | 31 |
每天7–9个大便(3年级) | - | (16) |
每天≥10次大便(4年级) | - | (14) |
恶心 | 86 | 17 |
呕吐 | 67 | 12 |
厌食症 | 55 | 6 |
腹泻(早期) ‡ | 51 | 8 |
便秘 | 30 | 2 |
肠胃胀气 | 12 | 0 |
口腔炎 | 12 | 1个 |
消化不良 | 10 | 0 |
血液学 | ||
白细胞减少症 | 63 | 28 |
贫血 | 60 | 7 |
中性粒细胞减少 | 54 | 26 |
500至<1000 / mm 3 (3级) | - | (15) |
<500 / mm 3 (等级4) | - | (12) |
整个身体 | ||
虚弱 | 76 | 12 |
腹部绞痛/疼痛 | 57 | 16 |
发热 | 45 | 1个 |
疼痛 | 24 | 2 |
头痛 | 17 | 1个 |
背痛 | 14 | 2 |
寒意 | 14 | 0 |
轻微感染§ | 14 | 0 |
浮肿 | 10 | 1个 |
腹部扩大 | 10 | 0 |
代谢和营养 | ||
↓体重 | 30 | 1个 |
脱水 | 15 | 4 |
↑碱性磷酸酶 | 13 | 4 |
↑SGOT | 10 | 1个 |
皮肤病学 | ||
脱发症 | 60 | NA ¶ |
出汗 | 16 | 0 |
皮疹 | 13 | 1个 |
呼吸道 | ||
呼吸困难 | 22 | 4 |
↑咳嗽 | 17 | 0 |
鼻炎 | 16 | 0 |
神经病学 | ||
失眠 | 19 | 0 |
头晕 | 15 | 0 |
心血管 | ||
血管扩张(冲洗) | 11 | 0 |
每3周一次用药时间表
共有535名转移性大肠癌患者,其病情在先前的5-FU治疗后已复发或进展,参与了两个3期研究:316例接受伊立替康,129例接受5-FU,90例接受了最佳支持治疗。接受伊立替康治疗的患者中有11名(3.5%)在治疗后30天内死亡。在三例(1%,3/316)中,死亡可能与伊立替康治疗有关,分别归因于中性粒细胞减少,4级腹泻和乏力。一名接受5-FU治疗的患者(0.8%,1/129)在治疗后30天内死亡;此死亡归因于4级腹泻。
在接受伊立替康治疗的患者中,有60%(188/316)的患者因严重不良事件而住院至少一次,接受最佳支持治疗的患者为63%(57/90),接受5-FU的患者为39%(50/129)。疗法。由于不良事件,接受伊立替康治疗的患者中有8%接受基于伊夫替康治疗的患者中有7%的患者中止了治疗。
在伊立替康治疗的316例患者中,临床上最显着的不良事件(所有级别,1-4级)为腹泻(84%),脱发(72%),恶心(70%),呕吐(62%),胆碱能症状( 47%)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0%)。表8列出了在临床研究(14.1)中描述的两项研究的所有治疗组的患者中报告的3级和4级不良事件。
研究1 | 研究2 | |||
---|---|---|---|---|
不良事件 | 伊立替康 N = 189 | 平衡计分卡† N = 90 | 伊立替康 N = 127 | 5-氟 N = 129 |
| ||||
总计3/4级 不良事件 | 79 | 67 | 69 | 54 |
胃肠 | ||||
腹泻 | 22 | 6 | 22 | 11 |
呕吐 | 14 | 8 | 14 | 5 |
恶心 | 14 | 3 | 11 | 4 |
腹痛 | 14 | 16 | 9 | 8 |
便秘 | 10 | 8 | 8 | 6 |
厌食症 | 5 | 7 | 6 | 4 |
黏膜炎 | 2 | 1个 | 2 | 5 |
血液学 | ||||
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 22 | 0 | 14 | 2 |
贫血 | 7 | 6 | 6 | 3 |
出血 | 5 | 3 | 1个 | 3 |
血小板减少症 | 1个 | 0 | 4 | 2 |
感染 | ||||
无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 | 8 | 3 | 1个 | 4 |
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 | 1个 | 0 | 2 | 0 |
发热 | ||||
无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 | 2 | 1个 | 2 | 0 |
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 | 2 | 0 | 4 | 2 |
整个身体 | ||||
疼痛 | 19 | 22 | 17 | 13 |
虚弱 | 15 | 19 | 13 | 12 |
代谢和营养 | ||||
肝‡ | 9 | 7 | 9 | 6 |
皮肤病学 | ||||
手足综合症 | 0 | 0 | 0 | 5 |
皮肤标志§ | 2 | 0 | 1个 | 3 |
呼吸作用 ¶ | 10 | 8 | 5 | 7 |
神经病学 # | 12 | 13 | 9 | 4 |
心血管 Þ | 9 | 3 | 4 | 2 |
其他 ß | 32 | 28 | 12 | 14 |
在与坎普沙坦同时使用丙氯哌嗪的情况下,每周剂量方案的临床试验中,静坐症的发生率较高(8.5%,4/47名患者),而与单独使用这些药物时相比,静坐症的发生率更高
在涉及伊立替康,5-氟尿嘧啶(5-FU)和亚叶酸钙(LV)的1期临床研究中,对26例实体瘤患者进行了研究,当共同给药时,伊立替康的分布没有实质性改变。尽管与单独使用伊立替康时相比,在伊立替康之后进行5-FU和LV给药后,SN-38的活性代谢产物的C max和AUC 0-24降低(分别降低了14%和8%)。在联合试验中使用了给药顺序,并被推荐[见剂量和给药方法(2) ] 。尚未进行正式的体内或体外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来评估伊立替康对5-FU和LV处置的影响。
在同时接受CYP3A4酶诱导抗惊厥药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或圣约翰草的成年和小儿患者中,伊立替康或其活性代谢产物SN-38的暴露量显着降低。尚未确定服用这些或其他强诱导剂(如利福平和利福布汀)的患者的合适起始剂量。考虑在开始进行Camptosar治疗之前至少2周替换非酶诱导疗法。除非没有其他治疗选择,否则不要与Camptosar一起使用强CYP3A4诱导剂。
伊立替康及其活性代谢物SN-38分别通过人细胞色素P450 3A4同工酶(CYP3A4)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进行代谢 [见临床药理学(12.3) ] 。接受酮康唑,一种CYP3A4和UGT1A1抑制剂的患者对伊立替康及其活性代谢物SN-38的暴露增加。 Camptosar与其他CYP3A4抑制剂(例如,克拉霉素,茚地那韦,伊曲康唑,洛匹那韦,奈法唑酮,奈非那韦,利托那韦,沙奎那韦,替拉普韦,伏立康唑)或UGT1A1(例如阿扎那韦,吉非贝韦,奥美替尼,西非替尼或西非替尼)增加-38。在开始进行Camptosar治疗前至少1周停用强效CYP3A4抑制剂。除非没有其他治疗选择,否则不要与Camptosar一起使用强效CYP3A4或UGT1A1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