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6-356 出国就医服务电话

获取国外氟康唑注射液药品价格,使用等信息,最快 24 小时回馈

出境医 / 海外药品 / 氟康唑注射液

氟康唑注射液

药品类别 Azole抗真菌剂

USP氯化钠注射液中的氟康唑
仅用于静脉输液
在INTRAVIA塑料容器中

在本页面
  • 描述
  • 临床药理学
  • 适应症和用法
  • 临床研究
  • 禁忌症
  • 警告事项
  • 预防措施
  • 药物相互作用
  • 不良反应/副作用
  • 剂量和给药
  • 供应/存储和处理方式
  • 参考文献

氟康唑注射液说明

氟康唑是合成三唑类抗真菌剂新的子类中的第一个,可作为无菌溶液用于静脉内使用,用于INTRAVIA塑料容器。

氟康唑被化学命名为2,4-二氟-α,α1 -二(1H-1,2,4-三唑-1-基甲基)苄基醇与C 13 H的经验式12 F 2 N 6 O和分子体重306.3。结构式为:

氟康唑是白色结晶固体,微溶于水和盐水。

USP氯化钠注射液中的氟康唑是氟康唑在氯化钠稀释剂中的等渗,无菌,无热原溶液。每毫升包含2毫克氟康唑和9毫克氯化钠。 pH范围为4.0至6.5。分别将100 mL和200 mL的进样量包装在INTRAVIA塑料容器中。

柔性容器由专门设计的多层塑料(PL 2408)制造。与塑料容器接触的溶液很少会从塑料中浸出某些化学成分。然而,生物学测试支持了塑料容器材料的安全性。柔性容器具有箔纸外包装。水会渗入塑料中,但数量不足以显着影响预混合溶液。

USP氯化钠注射液中的氟康唑符合USP有机杂质程序3。

氟康唑注射液-临床药理学

药代动力学与代谢

通过静脉内或口服途径给药后,氟康唑的药代动力学性质相似。在正常志愿者中,与静脉内给药相比,口服氟康唑的生物利用度超过90%。当以单次200 mg剂量给药时,在100 mg片剂和两种悬浮液强度之间建立了生物等效性。

禁食的正常志愿者的血浆峰值浓度(C max )在口服后1至2小时内出现,最终血浆消除半衰期约为30小时(范围:20-50小时)。

在禁食的正常志愿者中,单次口服400 mg氟康唑的平均C max为6.72 mcg / mL(范围:4.12至8.08 mcg / mL),单次口服50-400 mg后,氟康唑的血浆浓度和AUC(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与剂量成正比。

向十名哺乳期妇女服用单次口服150毫克氟康唑片剂,平均C max为2.61 mcg / mL(范围:1.57至3.65 mcg / mL)。

每天口服一次50-400 mg,口服后5-10天内达到稳态浓度。负荷剂量(通常是第1天)的两倍(第1天)导致第二天血浆浓度接近稳态。氟康唑的表观分布体积近似于全身水的分布体积。血浆蛋白结合率低(11-12%)。单次或多次口服给药长达14天后,氟康唑会渗透到所有研究的体液中(见下表)。在正常志愿者中,氟康唑的唾液浓度等于或略高于血浆浓度,而与剂量,途径或给药时间无关。在支气管扩张患者中,单次口服150 mg氟康唑的痰液浓度等于给药后4小时和24小时的血浆浓度。在患有真菌性脑膜炎的患者中,CSF中氟康唑的浓度约为相应血浆浓度的80%。

给予27位患者的150 mg氟康唑单次口服渗透入阴道组织,在给药后的最初48小时内,组织与血浆的比率为0.94至1.14。

对14位患者单次口服150毫克氟康唑的剂量渗入阴道液,在给药后的最初72小时内,液/血浆比在0.36至0.71之间。

组织或体液氟康唑比例
组织(液体)/等离子
浓度*
脑脊液† 0.5-0.9
唾液1个
1个
泡罩液1个
尿10
正常皮肤10
钉子1个
皮肤起泡2
阴道组织1个
阴道液0.4-0.7

*相对于肾功能正常的受试者血浆中同时存在的浓度。

†与脑膜炎症程度无关。

在正常志愿者中,氟康唑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而清除,大约80%的给药剂量以不变的药物形式出现在尿液中。大约11%的剂量作为代谢产物排泄在尿液中。

氟康唑的药代动力学受肾功能降低的显着影响。消除半衰期与肌酐清除率之间存在反比关系。对于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可能需要减少氟氯化碳酸钠注射液(USP)中氟康唑的剂量。 (请参阅剂量和用法。)3小时的血液透析可使血浆浓度降低约50%。

在正常志愿者中,服用氟康唑(每天一次,剂量范围从200 mg至400 mg,最多14天)与对睾丸激素浓度,内源性皮质类固醇浓度和ACTH刺激的皮质醇反应的影响较小且不一致。

儿童药代动力学

在儿童中,已报告以下药代动力学数据{平均值(%cv)}:

年龄
研究过
剂量
(毫克/千克)
清仓
(毫升/分钟/千克)
半衰期
(小时)
最高温度
(微克/毫升)
Vdss
(升/公斤)
9个月 -
13年
单口
2毫克/千克
0.40(38%)
N = 14
25.0 2.9(22%)
N = 16
9个月 -
13年
单口
8毫克/千克
0.51(60%)
N = 15
19.5 9.8(20%)
N = 15
5至15年多次IV
2毫克/千克
0.49(40%)
N = 4
17.4 5.5(25%)
N = 5
0.722(36%)
N = 4
5至15年多次IV
4毫克/千克
0.59(64%)
N = 5
15.2 11.4(44%)
N = 6
0.729(33%)
N = 5
5至15年多次IV
8毫克/千克
0.66(31%)
N = 7
17.6 14.1(22%)
N = 8
1.069(37%)
N = 7

在这些研究中,校正的体重清除率不受年龄的影响。据报告,成年人的平均身体清除率为0.23(17%)mL / min / kg。

在早产儿(胎龄为26至29周)中,出生后36个小时内的平均(%cv)清除率为0.180(35%,N = 7)mL / min / kg,随时间增加,平均值为0.218(六天后为31%,N = 9)mL / min / kg,十二天后为0.333(56%,N = 4)mL / min / kg。同样,半衰期为73.6小时,随时间降低,六天后平均为53.2小时,而十二天后平均为46.6小时。

老年人的药代动力学

在22名65岁以上的受试者中进行了药代动力学研究,他们接受了50 mg氟康唑的单次口服剂量。这些患者中有十名同时接受利尿剂治疗。 C max为1.54mcg / mL,并在给药后1.3小时发生。平均AUC为76.4±20.3 mcg•h / mL,平均终末半衰期为46.2小时。这些药代动力学参数值高于正常年轻男性志愿者报道的类似值。利尿剂的共同应用并没有明显改变AUC或C max 。此外,老年人的肌酐清除率(74 mL / min),尿液中药物回收率未改变(0-24小时,22%)和氟康唑肾清除率估计值(0.124 mL / min / kg)通常较低比年轻的志愿者因此,老年人中氟康唑的分布改变似乎与该组肾功能下降有关。每个受试者的终末消除半衰期相对于肌酐清除率的曲线图与正常受试者和肾功能不全程度不同的受试者得出的预测半衰期-肌酐清除率曲线相比,表明22名受试者中有21名处于95%置信度范围预测的半衰期–肌酐清除率曲线。这些结果与以下假设相一致:在老年受试者中观察到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值比正常的年轻男性志愿者更高,是由于预期的老年人肾功能下降。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口服避孕药

在10例健康女性中,每天口服一次氟康唑50 mg之前和之后,口服避孕药均为10天。服用50 mg氟康唑后,乙炔雌二醇或左炔诺孕酮AUC没有显着差异。乙炔雌二醇AUC平均增加6%(范围:-47至108%),左炔诺孕酮AUC增加17%(范围:-33至141%)。

在第二项研究中,有25名正常女性每天接受200毫克氟康唑片或安慰剂,为期两天,十天。治疗周期相隔一个月,所有受试者在一个周期内接受氟康唑,在另一周期内接受安慰剂。研究治疗的顺序是随机的。在两个周期的最后一个治疗日(第10天)服用单剂量的含左炔诺孕酮和炔雌醇的口服避孕药。给予200 mg氟康唑后,左炔诺孕酮的AUC相对于安慰剂的平均增加百分比为25%(范围:-12至82%),而乙炔雌二醇的相对于安慰剂的平均百分比增加为38%(范围:-11)至101%)。从统计学上来说,这两种增加均与安慰剂有显着差异。

第三项研究评估了每周一次口服氟康唑300 mg与21名正常女性的潜在相互作用,该女性服用了含炔雌醇和炔诺酮的口服避孕药。在这项为期三个周期的口服避孕药治疗的安慰剂对照,双盲,随机,双向交叉研究中,与相似的安慰剂给药相比,氟康唑的剂量导致乙炔雌二醇和炔诺酮的平均AUC略有增加。相对于安慰剂,炔雌醇和炔诺酮的平均AUC分别增加了24%(95%CI范围:18-31%)和13%(95%CI范围:8-18%)。与安慰剂给药相比,氟康唑治疗在本研究中未引起任何个体受试者的炔雌醇AUC降低。氟康唑治疗后21名受试者中有3名炔诺酮的个体AUC值略有下降(<5%)。

西咪替丁

氟康唑100 mg单独以单次口服剂量给药,单剂量西咪替丁400 mg后两个小时以六次健康的男性志愿者给药。服用西咪替丁后,氟康唑AUC和C max明显降低。氟康唑AUC的平均±SD降低了13%±11%(范围:-3.4至-31%),C max降低了19%±14%(范围:-5至-40%)。但是,在四个小时内(单次口服氟康唑200 mg,从一小时前到三小时后)静脉内给予西咪替丁600 mg至900 mg,不会影响24名健康男性志愿者中氟康唑的生物利用度或药代动力学。 。

抗酸剂

在单剂氟康唑100 mg之前立即向14名正常男性志愿者施用MAALOX抗酸剂(20 mL)对氟康唑的吸收或消除没有影响。

氢氯噻嗪

与单独给予氟康唑相比,在13名正常志愿者中,连续10天口服100 mg氟康唑和50 mg氢氯噻嗪可导致氟康唑AUC和C max显着增加。氟康唑AUC和C max的平均±SD增加分别为45%±31%(范围:19至114%)和43%±31%(范围:19至122%)。这些变化归因于肾脏清除率的平均±SD降低30%±12%(范围:-10至-50%)。

利福平

在8位健康男性志愿者中,以600 mg的利福平每天15天给药后,单次口服200 mg氟康唑的给药导致氟康唑AUC的显着降低和氟康唑的表观口腔清除率的显着提高。氟康唑AUC的平均±SD降低幅度为23%±9%(范围:-13至-42%)。氟康唑的表观口腔清除率增加了32%±17%(范围:16至72%)。氟康唑的半衰期从33.4±4.4小时降低至26.8±3.9小时。 (请参阅注意事项。)

华法林

每天口服200毫克氟康唑并持续14天后,对13位正常男性志愿者单剂量服用华法林(15毫克)后,凝血酶原时间响应(凝血酶原时间曲线下的面积)显着增加单独服用华法林。凝血酶原时间响应(凝血酶原时间-时间曲线下的面积)的平均值±SD增加为7%±4%(范围:-2至13%)。 (请参阅注意事项。)平均值基于来自12位受试者的数据,因为13位受试者中的一位经历了凝血酶原时间响应2倍的增加。

苯妥英

在10名正常男性中,在服用和不服用氟康唑的情况下(每天200毫克,口服3天,然后静脉注射250毫克,一次剂量),每天服用苯妥英4天后测定苯妥英AUC志愿者。苯妥英AUC显着增加。苯妥英钠AUC的平均±SD升高为88%±68%(范围:16至247%)。由于苯妥英钠本质上是非线性的,这种相互作用的绝对强度是未知的。 (请参阅注意事项。)

环孢菌素

在接受环孢素治疗至少6个月和稳定环孢素剂量至少6周的8名肾移植患者中,每天给予氟康唑200 mg,连续14天之前和之后测定环孢素AUC和C max 。氟康唑给药后,环孢素AUC,C max和C min (24小时浓度)显着增加,并且明显的表观清除率明显降低。 AUC的平均±SD增加为92%±43%(范围:18至147%)。 C max增加60%±48%(范围:-5至133%)。 C分钟 增加了157%±96%(范围:33至360%)。表观口腔清除率降低了45%±15%(范围:-15至-60%)。 (请参阅注意事项。)

齐多夫定

在13名接受稳定齐多夫定剂量至少两周的AIDS或ARC志愿者中,两次测定血浆齐多夫定浓度(每天氟康唑200 mg之前和之后,持续15天)。氟康唑给药后齐多夫定AUC显着增加。 AUC的平均±SD增加为20%±32%(范围:-27至104%)。氟康唑给药后,代谢产物GZDV与母体药物的比例显着降低,从7.6±3.6降至5.7±2.2。

茶碱

由茶碱的单次静脉内剂量(6 mg / kg)测定茶碱的药代动力学,该试验在16名正常男性志愿者中,每天口服口服氟康唑200 mg,持续14天之前和之后。茶碱AUC,C max和半衰期显着增加,清除率相应降低。平均±SD茶碱AUC增加21%±16%(范围:-5至48%)。 C max增加了13%±17%(范围:-13至40%)。茶碱清除率降低了16%±11%(范围:-32至5%)。茶碱的半衰期从6.6±1.7小时增加到7.9±1.5小时。 (请参阅注意事项。)

特非那定

六名健康志愿者接受了15天特非那定60 mg BID。从第9天到第15天每天给药200毫克氟康唑。氟康唑不影响特非那定的血浆浓度。从第8天到第15天,并用氟康唑时,特非那定酸代谢物AUC升高36%±36%(范围:7至102%)。通过动态心电图QTc间隔测量,心脏复极没有改变。另一项以400毫克和800毫克氟康唑的日剂量进行的研究表明,以400毫克/天或更高的剂量服用氟康唑,与氟康唑并用时,会显着提高特非那定的血浆水平。 (请参阅禁忌症 注意事项。)

奎尼丁

尽管未进行体外体内研究,但氟康唑与奎尼丁同时给药可能会抑制奎尼丁的代谢。奎尼丁的使用已与QT延长和尖端扭转型室速发生次数少有关。禁止同时使用氟康唑和奎尼丁。 (请参阅禁忌症 注意事项。)

口服降糖药

在正常志愿者中进行的三项安慰剂对照研究中,评估了氟康唑对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甲苯丁胺,格列吡嗪和格列本脲的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每天给予氟康唑100 mg,共7天,所有受试者均单独接受磺酰脲单剂量,并再次接受单剂量磺酰脲。在这三项研究中,接受氟康唑治疗的患者为22/46(47.8%),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为9/22(40.1%),其症状与低血糖相符。 (请参阅注意事项。)

甲苯磺丁酰胺

在13名正常男性志愿者中,氟康唑给药后,甲苯磺丁酰胺(单次剂量500 mg)的AUC和C max显着增加。甲苯磺丁酰胺AUC的平均±SD增加为26%±9%(范围:12至39%)。甲苯磺丁酰胺C max增加11%±9%(范围:-6至27%)。 (请参阅注意事项。)

格列吡嗪

13名正常男性志愿者服用氟康唑后,格列吡嗪(2.5 mg单剂量)的AUC和C max显着增加。 AUC的平均±SD升高为49%±13%(范围:27至73%),C max的升高为19%±23%(范围:-11至79%)。 (请参阅注意事项。)

格列本脲

在20名正常男性志愿者中服用氟康唑后,格列本脲(5 mg单剂量)的AUC和C max显着增加。 AUC的平均值±SD增加了44%±29%(范围:-13至115%),C max增加了19%±19%(范围:-23至62%)。氟康唑给药7天后,服用格列本脲后,五名受试者需要口服葡萄糖。 (请参阅注意事项。)

利福布汀

有已发表的报道指出,当氟康唑与利福布汀同时给药时,存在相互作用,导致血清利福布汀水平升高。 (请参阅注意事项。)

他克莫司

有已发表的报道说,氟康唑与他克莫司同时给药时存在相互作用,导致他克莫司的血清水平升高。 (请参阅注意事项。)

西沙必利

安慰剂对照的随机多剂量研究检查了氟康唑与西沙必利的潜在相互作用。两组10名正常受试者每天给予200毫克氟康唑或安慰剂。氟康唑或安慰剂给药7天后开始每日20毫克西沙必利。单剂氟康唑后,西沙必利AUC增加101%,西沙必利C max增加91%。多次服用氟康唑后,西沙必利AUC增加192%,西沙必利C max增加154%。氟康唑显着增加接受西沙必利20 mg每天4次,共5天的受试者的QTc间隔。 (请参阅禁忌症 注意事项。)

咪达唑仑

在一项针对12名志愿者的随机交叉研究中,研究了氟康唑对咪达唑仑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影响。在研究中,受试者在第1天摄入安慰剂或400 mg氟康唑,然后从第2天到第6天每天摄入200 mg。此外,在第一天口服摄入7.5 mg咪达唑仑,静脉内注射0.05 mg / kg在第四天口服,在第六天口服7.5毫克。氟康唑将静脉给药咪达唑仑的清除率降低了51%。在给药的第一天,氟康唑分别将咪达唑仑的AUC和C max分别提高了259%和150%。在给药的第六天,氟康唑分别将咪达唑仑的AUC和C max分别提高了259%和74%。口服咪达唑仑后,咪达唑仑的精神运动作用显着增强,但静脉内服用咪达唑仑后,其精神运动作用并未明显受到影响。

在三个阶段中进行了第二项随机,双模拟,安慰剂对照的交叉研究,以确定氟康唑的给药途径对氟康唑与咪达唑仑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在每个阶段,给受试者口服400毫克氟康唑和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口服安慰剂和静脉注射氟康唑400 mg;以及口服安慰剂和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氟康唑/安慰剂后口服7.5 mg咪达唑仑。口服咪达唑仑的AUC和C max明显高于静脉注射氟康唑。口服氟康唑可使咪达唑仑的AUC和Cmax分别增加272%和129%。静脉注射氟康唑可使咪达唑仑的AUC和Cmax分别增加244%和79%。氟康唑口服和静脉注射均可增加咪达唑仑的药效学作用。 (请参阅注意事项。)

阿奇霉素

一项针对18位健康受试者的开放标签,随机,三向交叉研究评估了800 mg氟康唑单次口服剂量对1200 mg口服阿奇霉素的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以及阿奇霉素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氟康唑。氟康唑和阿奇霉素之间没有明显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

伏立康唑

伏立康唑是CYP2C9和CYP3A4同工酶的底物。同时向6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口服伏立康唑(400毫克Q12h,1天,然后200毫克Q12h,2.5天)和口服氟康唑(第一天400 mg,然后200毫克Q24h,4天),导致C升高伏立康唑的最大和AUCτ平均分别为57%(90%CI:20%,107%)和79%(90%CI:40%,128%)。在一项涉及8位健康男性受试者的后续临床研究中,伏立康唑和氟康唑的剂量减少和/或频率降低并没有消除或减弱这种作用。不建议同时服用伏立康唑和氟康唑。如果在氟康唑后顺序使用伏立康唑,尤其是在最后一次氟康唑给药后的24小时内,建议密切监测与伏立康唑有关的不良事件。 (请参阅注意事项。)

托法替尼

健康受试者中氟康唑(第1天为400 mg,第6天[第2-7天]每天一次200 mg)与托法替尼(第5天为30 mg单剂)的共同给药导致平均托法替尼AUC和C max值增加与单独使用tofacitinib相比,分别约有79%(90%CI:64%– 96%)和27%(90%CI:12%– 44%)。 (请参阅注意事项。)

微生物学

作用机理

氟康唑是真菌细胞色素P450依赖性酶羊毛甾醇14-α-脱甲基酶的高度选择性抑制剂。该酶起到将羊毛甾醇转化为麦角甾醇的作用。正常固醇的后续损失与真菌中14-α-甲基固醇的积累有关,可能与氟康唑的抑菌活性有关。哺乳动物细胞去甲基化对氟康唑的抑制作用不那么敏感。

耐药性

氟康唑耐药性可能源于靶酶(羊毛甾醇14-α-脱甲基酶)的质量或数量的改变,药物靶位的获取减少或这些机制的某种组合。

编码目标酶的基因( ERG11 )中的点突变导致目标改变,对唑的亲和力降低。 ERG11的过表达导致产生高浓度的目标酶,从而需要更高的细胞内药物浓度来抑制细胞中的所有酶分子。耐药性的第二个主要机制涉及通过激活两种类型的多药外排转运蛋白,使氟康唑主动外排到细胞外。主要辅助因子(由MDR基因编码)和ATP结合盒超家族的辅助因子(由CDR基因编码)。 MDR基因的上调导致氟康唑耐药,而CDR基因的上调可能导致对多种唑类的耐药。

光滑念珠菌的抗性通常包括CDR基因上调,导致对多种唑类的抗性。对于MIC被分类为中级(16至32 mcg / mL)的分离株,建议使用最高氟康唑剂量。

克鲁斯假丝酵母应被认为对氟康唑有抗药性。克鲁维酵母的抗药性似乎是由靶酶对试剂抑制的敏感性降低所介导的。

有报告说,白色念珠菌以外的念珠菌属发生了超级感染,而念珠菌通常固有地对氟康唑不敏感(例如克鲁斯念珠菌)。此类情况可能需要其他抗真菌治疗。

的体外活性和在临床感染

在体外和临床感染中,氟康唑已被证明对下列微生物的大多数菌株均具有活性

白色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许多菌株中等敏感)*

副念珠菌

热带假丝酵母

新型隐球菌

*在大多数研究中,氟康唑对毛白蜡虫的MIC 90值均高于敏感断点(≥16mcg / mL)。念珠菌的抵抗 毛br通常包括CDR基因上调,导致对多种唑类的抗性。对于将MIC归类为中等水平的分离株(16至32 mcg / mL,请参阅表1),建议使用最高剂量(请参见“剂量和管理” )。对于耐药菌,建议选择替代疗法。

可获得以下体外数据,但其临床意义尚不清楚

氟康唑对以下大多数微生物(≥90%)菌株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值)为8 mcg / mL或更低,但是,由于这些微生物,氟康唑在治疗临床感染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得到证实建立在充分且受控良好的试验中。

假丝酵母

古迪假丝酵母

假丝酵母

黄念珠菌

克鲁斯假丝酵母应被认为对氟康唑有抗药性。克鲁维酵母的抗药性似乎是由靶酶对试剂抑制的敏感性降低所介导的。

有报告说,白色念珠菌以外的念珠菌属发生了超级感染,而念珠菌通常固有地对氟康唑不敏感(例如克鲁斯念珠菌)。此类情况可能需要其他抗真菌治疗。

药敏试验方法

新型隐球菌和丝状真菌

对于新隐球菌和丝状真菌尚未建立解释标准。

念珠菌

肉汤稀释技术

定量方法用于确定抗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这些中等收入国家提供了假丝酵母菌敏感性的估计。抗真菌药。 MIC应该使用标准化程序来确定。标准化程序基于稀释方法(肉汤) 1,其中接种浓度为氟康唑粉末的标准化接种量。 MIC值应根据表1中提供的标准进行解释。

扩散技术

需要测量区域直径的定性方法还可以对念珠菌的敏感性进行可重复的估算。到抗真菌剂。一种这样的标准化程序2需要使用标准化接种物浓度。该程序使用浸有25 mcg氟康唑的纸质圆盘测试酵母对氟康唑的敏感性。表1还提供了磁盘扩散解释标准。

表1:氟康唑的药敏解释标准
48小时肉汤稀释
(MIC mcg / mL)
24小时磁盘扩散
(以毫米为单位的区域直径)
抗真菌剂易感(S)中级(I) *耐(R)易感(S)中级(I) *耐(R)
氟康唑† ≤8.0 16-32 ≥64 ≥19 15 – 18 ≤14
*中间类别有时称为敏感剂量依赖性(SDD),并且这两个类别对氟康唑都是等效的。
†假定克鲁斯克鲁维酵母的分离物本质上对氟康唑具有抗性,并且不应使用此标度来解释其MIC和/或区域直径。

易感类别表示,当使用推荐剂量时,通常可达到的测试抗真菌剂浓度会抑制分离株。中级类别意味着可以在生理上集中药物或使用高剂量药物的身体部位适当治疗由于分离株引起的感染。抗药性类别意味着在正常的剂量方案下,分离物不受通常可达到的药物浓度的抑制,并且该药物对分离物的临床疗效尚未在治疗研究中可靠地显示出来。

质量控制

标准化的药敏测试程序要求使用质量控制有机体来控制测试程序的技术方面。标准化的氟康唑粉和25 mcg圆盘应提供表2中所列的以下值范围。注:质量控制微生物是具有固有生物学特性的生物的特定菌株,这些生物学特性与耐药机制及其在真菌内的遗传表达有关;用于微生物控制的特定菌株在临床上并不重要。

表2:用于验证药敏试验结果的氟康唑的可接受质量控制范围
QC应变宏观稀释
(MIC mcg / mL)
@ 48小时
微稀释
(MIC mcg / mL)
@ 48小时
磁盘扩散
(带区直径mm)
@ 24小时
念珠菌ATCC 22019 2.0-8.0 1.0-4.0 22-33
克鲁斯假丝酵母ATCC 6258 16-64 16-128 -*
白色念珠菌ATCC 90028 -* -* 28-39
热带假丝酵母ATCC 750 -* -* 26-37
*由于在初始质量控制研究期间它们在实验室之间的广泛差异,因此尚未确定此菌株/抗真菌剂组合的质量控制范围。

氟康唑注射液的适应症和用法

USP氯化钠注射液中的氟康唑适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

  1. 口咽和食管念珠菌病。在针对少数患者的开放式非比较性研究中,氟康唑也有效治疗念珠菌尿路感染,腹膜炎和全身念珠菌感染,包括念珠菌血症,散发性念珠菌病和肺炎。
  2. 隐球菌性脑膜炎。在针对患有隐球菌性脑膜炎的AIDS病人开具USP氯化钠注射液中的氟康唑处方之前,请先参阅临床研究 部分。尚未进行在非HIV感染患者中比较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的研究。

预防-USP氯化钠注射液中的氟康唑也被指示可以降低接受细胞毒性化学疗法和/或放射疗法的接受骨髓移植的患者中念珠菌病的发生率。

治疗前应获取真菌培养和其他相关实验室研究(血清学,组织病理学)的标本,以分离和鉴定病原体。在了解培养结果和其他实验室研究之前,可以开始治疗;但是,一旦获得这些结果,就应相应调整抗感染治疗。

临床研究

隐球菌性脑膜炎

在一项多中心研究中,比较了氟康唑(200毫克/天)和两性霉素B(0.3毫克/千克/天)用于治疗艾滋病患者的隐球菌性脑膜炎,一项多变量分析显示了三种可预测治疗过程中死亡的预处理因素:异常精神状态,脑脊液隐球菌抗原滴度大于1:1024,并且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小于20个/ mm 3 。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患者的高危患者死亡率分别为33%和40%(p = 0.58),其中两组的总死亡率分别为14%(63名受试者中的9名)和18%(131名受试者中的24名)。研究(p = 0.48)。对于急性隐球菌性脑膜炎且治疗失败风险高的患者,最佳剂量和方案尚待确定。 (Saag等人, N Engl J Med 1992; 326:83-9。)

儿科研究

口咽念珠菌病

进行了一项开放标签的对比研究,研究了氟康唑(2-3 mg / kg /天)和口服制霉菌素(400,000 IU每天4次,每天)对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口咽念珠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氟康唑治疗的儿童的临床和真菌学应答率较高。

据报道,在用氟康唑治疗的患者中,治疗结束时的临床治愈率为86%,而用制霉菌素治疗的患者为46%。在真菌学上,氟康唑治疗的患者中有76%的感染菌已被根除,而制霉菌素治疗的患者中则有11%被消灭。

氟康唑制霉菌素
已入学96 90
临床治疗76/88(86%) 36/78(46%)
根除真菌学* 55/72(76%) 6/54(11%)
*由于任何原因而没有随访培养的受试者,对于真菌学反应均无价值。

治疗结束后2周临床复发的患者中接受氟康唑的患者为14%,接受制霉菌素的患者为16%。在治疗结束后的第4周,氟康唑的临床复发患者百分比为22%,制霉菌素的复发率为23%。

禁忌症

USP氯化钠注射液中的氟康唑禁用于对氟康唑或其任何赋形剂过敏的患者。没有关于氟康唑和其他唑类抗真菌药之间的交叉超敏反应的信息。对于对其他唑类过敏的患者,应谨慎使用USP氯化钠注射液中的氟康唑。根据多剂量相互作用研究的结果,在接受氟康唑USP氯化钠注射液多次剂量400 mg或更高剂量的患者中,不可联合使用替非那定。接受氟康唑的患者禁忌与其他已知延长QT间隔并通过CYP3A4酶代谢的药物合用,例如cisapride,astemizole,erythromycin,pimozide和quinidine。 (请参阅临床药理学: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注意事项。)

警告事项

(1)肝损伤: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氟康唑。氟康唑已与 罕见的严重肝毒性病例,包括主要在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中造成的死亡。如果是 氟康唑相关的肝毒性与每日总剂量,治疗持续时间,患者性别或年龄无明显关系 观测到的。终止治疗后,氟康唑的肝毒性通常但并非总是可逆的。出现异常的患者 氟康唑注射氯化钠期间的肝功能检查,应监测USP治疗以寻找更严重的肝病发展 受伤。如果出现与肝脏疾病相符的临床体征和症状,应停止使用USP氯化钠注射液中的氟康唑 可能与氟康唑有关。

(2)过敏反应:在极少数情况下,已有过敏反应的报道。

(3)皮肤病:已有报道氟康唑治疗期间出现剥脱性皮肤疾病。据报道,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具有致命的后果。在氟康唑(USP)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期间出现深层真菌感染的患者,应密切监测USP,并在病灶进展时停用该药。接受浅表真菌感染治疗的患者出现皮疹可能归因于氟康唑,应停用氟康唑。

(4)用于怀孕:氟康唑在孕妇中尚无充分且对照良好的研究。现有的人类数据并未提示孕妇单次服用150 mg后会增加先天性异常的风险。一些已发表的病例报告描述了孕早期的大部分或全部期间,子宫内暴露高剂量母体氟康唑(400-800 mg /天)的婴儿中罕见的先天性异常现象。这些报告的异常与动物研究中发现的异常相似。如果在怀孕期间使用该药物,或者如果患者在服药期间怀孕,则应告知患者对胎儿的潜在危害(请参阅预防措施,怀孕)

预防措施

一般

一些唑类化合物,包括氟康唑,与心电图上QT间隔的延长有关。在售后监测期间,服用氟康唑的患者很少出现QT延长和扭转性扭转性脊柱炎。这些报告大多数涉及重病患者,具有多种混杂的危险因素,例如结构性心脏病,电解质异常以及可能是促成因素的伴随用药。

对于患有这些潜在的心律失常的患者,应谨慎使用USP氯化钠注射液中的氟康唑。

氟康唑和红霉素的同时使用可能会增加心脏毒性的风险(延长QT间隔,扭转尖端),并因此导致心脏猝死。应避免这种组合。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谨慎使用氟康唑。

氟康唑是一种有效的CYP2C9抑制剂和一种中度CYP3A4抑制剂。应当监测同时接受通过CYP2C9和CYP3A4代谢的治疗窗口较窄的药物同时接受Fluconazole治疗的患者。

药物相互作用

(请参阅临床药理学: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禁忌症。)氟康唑是细胞色素P450(CYP)同工酶2C9和中度CYP3A4的抑制剂的强效抑制剂。除了下面提到的观察到的/已证明的相互作用外,还存在通过CYP2C9和CYP3A4与氟康唑合用代谢的其他化合物的血药浓度升高的风险。因此,使用这些组合时应格外小心,并应仔细监测患者。由于氟康唑的半衰期长,因此在终止氟康唑治疗后4-5天,氟康唑的酶抑制作用持续存在。已观察到氟康唑与以下药物/类别之间的临床或潜在重要的药物相互作用。这些在下面有更详细的描述:

口服降糖药

香豆素类抗凝剂

苯妥英

环孢菌素

利福平

茶碱

特非那定

西沙必利

阿司咪唑

利福布汀

伏立康唑

他克莫司

短效苯二氮卓类药物

托法替尼

三唑仑

口服避孕药

吡im嗪

奎尼丁

氢氯噻嗪

阿芬太尼

阿米替林,去甲替林

两性霉素B

阿奇霉素

卡马西平

钙通道阻滞剂

塞来昔布

环磷酰胺

芬太尼

氟番嘌呤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洛沙坦

美沙酮

非甾体类抗炎药

强的松

沙奎那韦

西罗莫司

长春花生物碱

维生素A

齐多夫定

口服降糖药

氟康唑与口服降糖药合用可能导致临床上明显的低血糖症;据报道,低血糖症与氟康唑和格列本脲联合使用可导致死亡。氟康唑可降低甲苯磺丁酰胺,格列本脲和格列吡嗪的代谢,并增加这些药物的血浆浓度。当氟康唑与这些或其他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同时使用时,应仔细监测血糖浓度,并在必要时调整磺酰脲类药物的剂量。 (请参阅临床药理学: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香豆素类抗凝剂

并用氟康唑和香豆素类抗凝剂的患者可能会增加凝血酶原时间。在上市后的经验中,与其他唑类抗真菌药一样,已报道出血事件(青紫,鼻出血,胃肠道出血,血尿和黑便)与氟康唑并用华法林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增加有关。建议仔细监测接受氟康唑和香豆素类抗凝剂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可能需要调整华法林的剂量。 (请参阅临床药理学: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苯妥英

氟康唑可增加苯妥英的血浆浓度。建议仔细监测接受氟康唑和苯妥英钠治疗的患者的苯妥英钠浓度。 (请参阅临床药理学: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环孢菌素

氟康唑可显着提高有或无肾功能不全的肾移植患者的环孢素水平。建议接受氟康唑和环孢菌素的患者仔细监测环孢素的浓度和血清肌酐。 (请参阅临床药理学: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根据环孢菌素的浓度,可通过减少环孢菌素的剂量来使用这种组合。

利福平

利福平可增强并用氟康唑的代谢。根据临床情况,当与利福平联合使用时,应考虑增加氟康唑的剂量。 (请参阅临床药理学: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茶碱

氟康唑可提高茶碱的血药浓度。建议仔细监测接受氟康唑和茶碱的患者的血清茶碱浓度。 (请参阅临床药理学: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特非那定

由于接受唑类抗真菌药联合特非那定的患者继QTc间隔延长后会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因此进行了相互作用研究。一项每日200毫克氟康唑的研究未能证明QTc间隔延长。另一项以400毫克和800毫克氟康唑的日剂量进行的研究表明,以400毫克/天或更高的剂量服用氟康唑,与氟康唑并用时,会显着提高特非那定的血浆水平。禁忌氟康唑在400 mg或更大剂量与特非那定的组合使用。 (请参阅禁忌症 临床药理学: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应仔细监测氟康唑剂量低于400 mg /天与特非那定的共同给药。

西沙必利

有报告称氟康唑和西沙必利合并用药的患者发生心脏事件,包括尖端扭转型室速。一项对照研究发现,氟康唑每天200 mg一次,西沙必利20 mg一天四次,可显着提高西沙必利血浆水平并延长QTc间隔。禁忌氟康唑与西沙必利的组合使用。 (请参阅禁忌症 临床药理学: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阿司咪唑

氟康唑与阿司咪唑同时给药可能会降低阿司咪唑的清除率。血浆中阿司咪唑的浓度升高会导致QT延长和尖端扭转型室速发生。禁止同时使用氟康唑和阿司咪唑。

利福布汀

有报道说,氟康唑与利福布汀同时给药时存在相互作用,导致血清利福布汀水平升高至80%。氟康唑和利福布汀同时使用的患者有葡萄膜炎的报道。同时接受利福布汀和氟康唑的患者应仔细监测。 (请参阅临床药理学: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伏立康唑

避免同时使用伏立康唑和氟康唑。建议监测与伏立康唑有关的不良事件和毒性。特别是如果伏立康唑在最后一剂氟康唑之后的24小时内开始服用。 (请参阅临床药理学: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他克莫司

由于通过肠道中CYP3A4抑制他克莫司的代谢,氟康唑可将口服他克莫司的血清浓度提高至5倍。静脉给予他克莫司未观察到明显的药代动力学变化。他克莫司水平升高与肾毒性有关。应根据他克莫司的浓度减少口服他克莫司的剂量。 (请参阅临床药理学: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短效苯二氮卓类药物

口服咪达唑仑后,氟康唑导致咪达唑仑浓度和精神运动效应显着增加。口服氟康唑后,对咪达唑仑的这种作用似乎比静脉内给予氟康唑更为明显。如果与氟康唑同时使用通过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的短效苯二氮卓类药物,则应考虑减少苯二氮卓类药物的用量,并应对患者进行适当的监测。 (请参阅临床药理学: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托法替尼

当tofacitinib与fluconazole(一种中度CYP3A4和强效CYP2C19抑制剂合用)并用时,tofacitinib的全身暴露增加。伴随与氟康唑(即每日两次,每日一次的指示中XELJANZ®[托法替尼]标签,从5毫克至5毫克)当给出时减少托法替尼的剂量。 (请参阅临床药理学: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三唑仑

由于对三唑仑的代谢有抑制作用,氟康唑可将三唑仑(单剂量)的AUC增加约50%,将Cmax增加20-32%,将t 1/2增加25-50%。可能需要调整三唑仑的剂量。

口服避孕药

使用多种剂量的氟康唑进行了两项联合口服避孕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在50 mg氟康唑研究中,对激素水平没有相关影响,而每天200 mg时,乙炔雌二醇和左炔诺孕酮的AUC分别增加40%和24%。因此,以这些剂量多次使用氟康唑不太可能对联合口服避孕药的功效产生影响。

吡im嗪

尽管未进行体外体内研究,但氟康唑与吡莫司特的同时给药可能会抑制吡莫司德的代谢。 Pimozide血浆浓度升高会导致QT延长和尖端扭转型室速发生。禁止同时使用氟康唑和匹莫西德。

奎尼丁

尽管未进行体外体内研究,但氟康唑与奎尼丁同时给药可能会抑制奎尼丁的代谢。奎尼丁的使用已与QT延长和尖端扭转型室速发生次数少有关。禁止同时使用氟康唑和奎尼丁。 (请参阅禁忌症。)

氢氯噻嗪

在一项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研究中,向接受氟康唑的健康志愿者共同给药多剂量氢氯噻嗪可使氟康唑的血浆浓度增加40%。这种程度的作用不应使接受伴随利尿剂治疗的受试者改变氟康唑的剂量方案。

阿芬太尼

一项研究观察到清除率和分布体积的减少以及t 1/2的延长 氟康唑并用后治疗阿芬太尼。一种可能的作用机制是氟康唑对CYP3A4的抑制。可能需要调整阿芬太尼的剂量。

阿米替林,去甲替林

氟康唑可增强阿米替林和去甲替林的作用。 5-去甲替林和/或S-阿米替林可以在联合治疗开始时和一周后进行测量。如有必要,应调整阿米替林/去甲替林的剂量。

两性霉素B

在受感染的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中并用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表现出以下结果:全身性白色念珠菌感染具有较小的累加抗真菌作用,新隐球菌对虾的颅内感染无相互作用

综上所述

报告更多的副作用包括:呕吐。有关不良影响的完整列表,请参见下文。

对于消费者

适用于氟康唑:口服混悬液,口服片剂

其他剂型:

  • 静脉内溶液

需要立即就医的副作用

氟康唑及其所需的作用可能会引起某些不良作用。尽管并非所有这些副作用都可能发生,但如果确实发生了,则可能需要医疗护理。

服用氟康唑时,如果出现以下任何副作用,请立即咨询医生

罕见

  • 寒意
  • 黏土色凳子
  • 咳嗽
  • 黑尿
  • 腹泻
  • 吞咽困难
  • 头晕
  • 快速的心跳
  • 发热
  • 普遍感到疲倦或虚弱
  • 头痛
  • 荨麻疹,瘙痒或皮疹
  • 面部,眼睑,嘴唇,舌头,喉咙,手,腿,脚或生殖器上的大型蜂巢状肿胀
  • 浅色凳子
  • 食欲不振
  • 恶心
  • 眼睑或眼睛,面部,嘴唇或舌头周围浮肿或肿胀
  • 胃痛,持续
  • 胸闷
  • 难闻的呼吸异味
  • 异常疲倦或虚弱
  • 右上腹或胃痛
  • 呕吐
  • 吐血
  • 眼睛和皮肤发黄

发病率未知

  • 黑色柏油凳
  • 皮肤起泡,脱皮或松弛
  • 胸痛或不适
  • 尿量减少
  • 口干
  • 晕倒
  • 嘶哑
  • 口渴
  • 心律不齐或缓慢
  • 关节或肌肉疼痛
  • 失去膀胱控制
  • 下背部或侧面疼痛
  • 情绪变化
  • 肌肉疼痛或抽筋
  • 肌肉痉挛或手臂和腿部抽搐
  • 手,脚或嘴唇麻木或刺痛
  • 排尿困难或困难
  • 皮肤苍白
  • 皮肤病变为红色,中心常为紫色
  • 眼睛发红
  • 癫痫发作
  • 咽喉痛
  • 口腔或嘴唇上的疮,溃疡或白斑
  • 突然失去意识
  • 腺体肿胀
  • 异常出血或瘀伤

如果在服用氟康唑时出现以下任何过量症状,请立即获得紧急帮助:

服用过量的症状

  • 恐惧,可疑或其他精神变化
  • 看到,听到或感觉不到的东西

不需要立即就医的副作用

可能会发生氟康唑的某些副作用,这些副作用通常不需要医疗。随着身体对药物的适应,这些副作用可能会在治疗期间消失。另外,您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可能会告诉您一些预防或减少这些副作用的方法。

请咨询您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是否持续存在以下不良反应或令人讨厌,或者是否对这些副作用有任何疑问:

不常见

  • Belching
  • 味道变化或味道差,异常或不愉快(后)
  • 胃灼热
  • 消化不良
  • 胃部不适或心烦

发病率未知

  • 脱发或头发稀疏

对于医疗保健专业人员

适用于氟康唑:静脉内溶液,口服粉剂,口服片剂

一般

这种药物通常被很好地耐受。在某些患者中,主要是那些患有严重基础疾病(例如,艾滋病,癌症)的患者,在用这种药物和比较药物治疗期间报告了肾脏和血液功能检查结果的变化以及肝异常。临床意义及与治疗的关系尚不清楚。

在单剂量疗法的临床试验期间,据报道与该疗法有关的副作用在使用该药的患者中占26%,在使用活性比较剂的患者中占16%。据报道,接受单次150毫克这种药物治疗阴道炎的患者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头痛,恶心和腹痛。大多数副作用为轻度至中度。

在多剂量疗法的临床试验期间,据报道有16%的患者出现了副作用。由于不良的临床事件和实验室测试异常,分别有1.5%和1.3%的患者中止治疗。据报道,HIV感染患者的临床副作用要多于非HIV感染患者(21%比13%),但是两组的模式相似。 [参考]

神经系统

据报道罕见的癫痫发作病例,但因果关系很难建立,因为其中一些患者患有隐球菌性脑膜炎或严重的基础疾病。尽管如此,据报道至少有1例口服100 mg的癫痫发作。

在上市后的经历中,也有癫痫发作,头晕,感觉异常,嗜睡,震颤和眩晕的报道。 [参考]

很常见(10%或更多):头痛(高达13%)

罕见(0.1%至1%):癫痫发作,头晕,感觉异常,嗜睡,眩晕,视野缺损,味觉变态,运动亢进,高渗

稀有(少于0.1%):震颤

未报告频率:感觉异常[参考]

胃肠道

上市后的经验中也有口干,消化不良和呕吐的报道。 [参考]

非常常见(10%或更多):恶心,腹痛,腹泻,呕吐

常见(1%至10%):消化不良

罕见(0.1%至1%):便秘,肠胃胀气,大便稀疏,口干

未报告频率:一般腹部不适[参考]

肝的

非常常见(10%或更多):ALT升高,AST升高

罕见(0.1%至1%):血清转氨酶升高,胆汁淤积,黄疸,胆红素升高

罕见(少于0.1%):严重的肝反应,肝毒性(包括死亡),肝功能衰竭,肝细胞坏死,肝炎,肝细胞损伤

未报告的频率:肝反应(从轻度的瞬时转氨酶升高到临床肝炎,暴发性肝衰竭[包括死亡]),瞬时肝反应(包括肝炎,黄疸),肝功能检查升高(短暂和无症状),胆汁淤积性黄疸,致命肝坏死,血浆血浆肝酶升高[参考]

致命的肝反应主要发生在患有严重基础疾病(主要是艾滋病或恶性肿瘤)的患者中,并且经常服用多种同时用药。一位报道的艾滋病患者在开始使用这种药物约3周后经历了急性肝坏死和肝功能衰竭。

尚无其他可识别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生暂时性肝反应。停药后肝功能恢复到基线。

血清转氨酶升高(大于正常上限[8 x ULN]的8倍;约1%)和AST的统计学上显着增加。血清转氨酶升高的报道主要发生在患有严重基础疾病(主要是艾滋病或恶性肿瘤)的患者中,并且经常服用多种伴随药物,包括已知具有肝毒性的药物。

也已报道转氨酶升高超过2至3倍ULN。

在上市后的经验中也有胆汁淤积,肝细胞损伤和肝细胞坏死的报道。 [参考]

皮肤科

很常见(10%或更多):皮疹

常见(1%至10%):黄斑性红斑

罕见(0.1%至1%):瘙痒,生殖器瘙痒,红斑疹,皮肤干燥,异常的皮肤气味,荨麻疹,单纯疱疹,药疹,出汗增加

罕见(少于0.1%):血管性水肿,剥脱性皮肤病(包括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脱发,急性全身性皮疹,脓疱病,剥脱性皮炎

未报告频率:可逆性脱发,剥落性皮肤疾病(包括死亡) [参考]

可逆性脱发与长期治疗(2个月或更长时间)有关。

在患有严重基础疾病(主要是艾滋病和恶性肿瘤)的患者中,剥脱性皮肤疾病导致致命的后果。

在上市后的经验中,也曾报道过急性全身性皮疹性脓疱病,药物喷发,出汗增多,剥脱性皮肤病(包括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和脱发。 [参考]

新陈代谢

在上市后的经历中也曾报道过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低钾血症。 [参考]

非常常见(10%或更多):血液碱性磷酸酶升高

罕见(0.1%至1%):低钾血症,厌食症,食欲下降

稀有(小于0.1%):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酸酯血症[参考]

过敏症

稀有(小于0.1%):过敏反应,过敏反应

未报告频率:过敏反应(包括全身性水肿,喘鸣,低血压,剥脱性皮炎,溃疡性发作),固定药疹

上市后报告:过敏反应(包括血管性水肿,面部水肿,瘙痒) [参考]

据报道,与史蒂芬斯-约翰逊综合征相一致的剥脱性皮炎和溃疡性皮疹罕见病例与超敏反应有关。

一名52岁女性在接受400 mg口服剂量的广谱性牛皮癣后,经历了固定的药疹(FDE)。在12小时内,她发现她的躯干上有3个椭圆形,疼痛,腐蚀,色素沉着的斑点,直径3至4厘米,并出现红斑晕。进行了药物治疗引起的FDE的临床诊断。当用25 mg口服剂量再次激发患者时,确认FDE。 [参考]

心血管的

稀有(小于0.1%):QT延长,点尖扭转

未报告频率:心电图QT间隔延长,心,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参考]

有关QT间隔延长和扭转性扭转的大多数报告都涉及重病患者,这些患者具有多种混杂的危险因素,例如结构性心脏病,电解质异常以及可能起促进作用的药物治疗。

一名患有神经纤维瘤病-1的11岁男性因穿孔胃肠扭转继发于败血症性休克就诊。初步稳定后,患者接受了全胃切除和多次腹膜灌洗。腹膜液培养显示白色念珠菌感染。每隔12小时以150毫克氟康唑IV开始治疗。开始使用这种药物后,患者出现了QT延长和复杂的室性心律失常。该药已停药。在随后的36个小时中,除了短暂的室性重婚,该患者保持窦性心律。入院后5个月(和所有延长QT的药物停止治疗后约4个月)记录的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心率正常,QT间隔更正。

在上市后的经验中还报告了QT延长和尖端扭转型室速。 [参考]

血液学

罕见(0.1%至1%):贫血

罕见(少于0.1%):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

未报告频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参考]

据报道,贫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症通常发生在严重的深部真菌感染或潜在疾病患者中。

65岁或65岁以上患者的自发性贫血报告比12至65岁之间的患者更常见;然而,老年人贫血的发生率自然增加。无法确定与药物暴露的因果关系。

在上市后的经验中还报告了贫血,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症和血小板减少症。 [参考]

其他

在上市后的经历中也有发烧,乏力,乏力和不适的报道。 [参考]

罕见(0.1%至1%):口渴,疲劳,全身乏力,疼痛,僵硬,乏力,发烧,潮红,潮热

稀有(小于0.1%):面部浮肿

未报告频率: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参考]

肌肉骨骼

罕见(0.1%至1%):背痛,肌痛

未报告频率:关节疼痛,手指僵硬[参考]

上市后的经历也曾报道过肌痛。 [参考]

精神科

上市后的经历中也有失眠的报道。

罕见(0.1%至1%):失眠,神经质

肾的

罕见(0.1%至1%):多尿,肾痛,肾功能检查改变

未报告频率:膜性肾病

上市后报告:急性肾衰竭[参考]

一位有高血压和宫颈癌病史的58岁女性,曾与该药物同时发生膜性肾病。该患者出现3周不断增加的全身性水肿,伴有恶心和消化不良。临床发现表明该患者患有I期膜性肾病。最初就诊时,患者的用药史包括氨氯地平,氢氯噻嗪,甲氧氯普胺和左旋磺必利。她不承认服用氟康唑。初次就诊后五个月,患者返回踏板水肿增加的报告。那时,患者承认每周服用一次足癣。停药后患者完全缓解。

65岁或65岁以上患者的自发性急性肾衰竭报告要多于12至65岁之间的患者。但是,老年人肾衰竭的发生率自然增加。无法确定与药物暴露的因果关系。 [参考]

泌尿生殖

罕见(0.1%至1%):月经间出血,痛经,白带,月经过多,子宫痉挛,阴道疾病,女性性功能障碍

呼吸道

罕见(0.1%至1%):咽炎

未报告频率:呼吸系统疾病[参考]

眼科

罕见(0.1%至1%):视力异常

参考文献

1. Cerner Multum,Inc.“英国产品特性摘要”。 00

2. Grant SM,Clissold SP,“氟康唑:综述其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特性,以及对浅表和全身性霉菌病的治疗潜力。”毒品39(1990):877-916

3.“产品信息。地氟康(氟康唑)。”纽约州纽约市Roerig分部。

4. Cerner Multum,Inc.“澳大利亚产品信息”。 00

5. Saag MS,Powderly WG,Cloud GA等人,“两性霉素B与氟康唑的比较,用于治疗与艾滋病相关的急性隐球菌性脑膜炎”。英格兰医学杂志326(1992):83-9

6. Phillips RJ,Watson SA,McKay FF“在一般实践中,单剂量150 mg氟康唑对阴道念珠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开放式多中心研究。” Br J Clin Pract 44(1990):219-22

7. Thompson GR 3rd,Cadena J,Patterson TF“抗真菌剂概述”。临床胸部医学杂志30(2009):203-15,v

8. Inman W,Pearce G,Wilton L“氟康唑在治疗阴道念珠菌病中的安全性-处方事件监测研究,特别涉及妊娠结局。” Eur J临床Pharmacol 46(1994):115-8

9. Gupta AK,Ryder JE“使用口服抗真菌药治疗灰指甲。” Dermatol Clin 21(2003):469-79,vi

10. Robinson PA,Knirsch AK,Joseph JA“氟康唑用于无法用常规抗真菌药治疗的患者中危及生命的真菌感染。” Rev Infect Dis 12(1990):s349-63

11. Bozzette SA,Larsen RA,Chiu J等人,“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后,使用氟康唑维持疗法的安慰剂对照试验”。英格兰医学杂志324(1991):580-4

12. Holechek MJ“药物评价:氟康唑”。 ANNA J 18(1991):585-6

13. Ikemoto H“氟康唑治疗深部真菌病的临床研究。” 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 12(1989):s239-47

14. Goodman JL,Winston DJ,Greenfield RA等人,“氟康唑预防骨髓移植患者真菌感染的对照试验”。英格兰医学杂志326(1992):845-51

15. De Wit S,Clumeck N“氟康唑在治疗与艾滋病相关的真菌感染中的作用。”感染17(1989):121-3

16. Vincent-Ballereau FN,帕蒂,ON,拉法克斯C“氟康唑:抗真菌药在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机会性霉菌病中的回顾和现状。”药学周刊(Sci)13(1990):45-57

17. Morrow JD“氟康唑:一种新的三唑抗真菌剂”。美国医学杂志302(1991):129-32

18. Gearhart MO,“氟康唑可加重肝功能,并综述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肝毒性”。 Ann Pharmacother 28(1994):1177-81

19. Wells C,杠杆AM“在活检和再次攻击中证明了剂量依赖性氟康唑的肝毒性”。 J感染24(1992):111-2

20. Munoz P,Moreno S,Berenguer J等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患者的氟康唑相关肝毒性”。 Arch Intern Med 151(1991):1020-1

21. Nightingale SD,Cal SX,Peterson DM等人,“氟康唑对HIV阳性患者的全身真菌感染的初步预防”。艾滋病6(1992):191-4

22. Franklin IM,Elias E,Hirsch C“氟康唑引起的黄疸。”柳叶刀336(1990):565

23.马萨诸塞州雅各布森,汉克斯DK,费雷尔LD“由于氟康唑致致命性急性肝坏死”。美国医学杂志96(1994):188-90

24. Guillaume MP,Deprez C,Cogan E“艾滋病患者的亚急性线粒体肝病:可能与长期服用氟康唑有关。”美国胃肠病杂志91(1996):165-8

25. Craig TJ,Peralta F,Boggavarapu J,《氟康唑超敏反应的脱敏》。过敏临床免疫杂志98(1996):845-6

26. Goldsmith LA“脱发与氟康唑治疗有关”。 Ann Intern Med 125(1996):153

27. Pappas PG,Kauffman CA,Perfect J,Johnson PC,Mckinsey DS,Bamberger DM,Hamill R,Sharkey PK,Chapman SW,Sobel JD“与氟康唑疗法有关的脱发”。 Ann Intern Med 123(1995):354-7

28.剪切NH“与氟康唑疗法有关的脱发”。 Ann Intern Med 125(1996):153

29. Gussenhoven MJ,Haak A,Peereboom-Wynia JD,van Wout JW“氟康唑治疗后的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症”。柳叶刀338(1991):120

30. Abbott M,Hughes DL,Patel R,Kinghorn GR,“氟康唑后血管性水肿”。柳叶刀338(1991):633

31. Neuhaus G,Pavic N,Pletscher M“口服氟康唑后的过敏反应”。 Br Med J 302(1991):1341

32. Gupta R,Thami GP,“伊曲康唑引起的固定药疹:反应性和交叉反应性”。 J Am Acad Dermatol 58(2008):521-522

33. Beecker J,Colantonio S“由于氟康唑而引起的药疹的修复。” CMAJ 184(2012):675

34. McMahon JH,Grayson ML“在接受氟康唑治疗脑隐球菌病的患者中,Torsades指出了点。”美国J Health Syst Pharm 65(2008):619-23

35. Esch JJ,Kantoch MJ,“用氟康唑治疗的小儿患者的室性心动过速”。小儿Cardiol 29(2007):210-3

36. Mercurio MG,Elewski BE“由氟康唑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答复。” J Am Acad Dermatol 35(1996):284

37. Pappas PG,加利福尼亚考夫曼,Sobel JD“与氟康唑治疗相关的脱发”。 Ann Intern Med 125(1996):153-4

38. Kalivas J,“氟康唑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 J Am Acad Dermatol 35(1996):284

39. Agarwal A,Sakhuja V,Chugh KS,“氟康唑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安实习生医113(1990):899

40. Mercurio MG,Elewski BE:“氟康唑治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 J Am Acad Dermatol 32(1995):525-6

41. Shin GT,Yim H,Park J,Kim H“与氟康唑治疗相关的膜性肾病”。 Am J Kidney Dis 49(2007):318-22

某些副作用可能没有报道。您可以将其报告给FDA。

成人阴道念珠菌病的常用剂量

单次口服150毫克

美国传染病学会(IDSA)建议
-单纯性阴道炎:单次口服150毫克
-复发性阴道阴道念珠菌病的治疗(诱导治疗10至14天后):每周一次口服150 mg,持续6个月
-复杂的阴道阴道念珠菌病:每72小时口服150毫克,共3剂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
-单纯性阴道阴道念珠菌病:单次口服150 mg
-复发性阴道阴道念珠菌病的初始治疗:每72小时口服100至200 mg,共3剂
-复发性阴道阴道念珠菌病的维持治疗:每周一次口服100至200 mg,共6个月
-严重外阴念珠菌病:每72小时口服150毫克,共2剂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IDSA对HIV感染患者的建议
-单纯性阴道阴道念珠菌病:单次口服150 mg
-重度或复发性念珠菌性念珠菌病:每天口服一次100至200 mg,至少7天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抑制疗法:每周一次口服150 mg

评论
-推荐作为首选疗法
-除非经常或严重复发,一般不建议使用抑制疗法

成人口服鹅口疮的剂量

口咽念珠菌病:第一天口服200毫克,之后每天口服一次100毫克
治疗时间:至少2周,以减少复发风险

IDSA建议
-中度至重度口咽念珠菌病:每天100至200 mg静脉内或口服一次,持续7至14天

评论
-推荐作为主要疗法

美国CDC,NIH和IDSA对HIV感染患者的建议
-最初发生的口咽念珠菌病:每天一次口服100 mg,持续7至14天
-口咽念珠菌病的抑制疗法:每天一次或每周3次,每次100 mg

评论
-推荐作为首选口服疗法
-除非经常或严重复发,一般不建议使用抑制疗法

成年人念珠菌的常用剂量

已使用的剂量高达400毫克/天。

评论
-尚未确定最佳治疗剂量和治疗持续时间。

用途:用于全身性念珠菌感染,包括念珠菌血症,散发性念珠菌病和肺炎

IDSA建议
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或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念珠菌血症:第一天口服800 mg静脉注射,然后每天一次口服400 mg IV
治疗时间
-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首次阴性血液培养和念珠菌血症体征/症状消失后14天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念珠菌从血中清除后2周(有文献记载),念珠菌血症症状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消失

稳定患者中的慢性散发性念珠菌病:400 mg静脉注射,每天口服一次
治疗时间:直到病变消退(通常数月)并经历免疫抑制期

念珠菌性骨关节感染:每天一次400 mg静脉内或口服
治疗时间
-骨髓炎:6至12个月
-化脓性关节炎:至少6周

念珠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后):400至800毫克,每天一次或口服一次
治疗时间:直到所有体征/症状,脑脊液和影像学异常消失

念珠菌心血管系统感染:每天口服400至800 mg口服
治疗时间
-心内膜炎:可能需要终身抑制治疗。
-心包炎或心肌炎:通常几个月
-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念珠菌血症清除后至少2周
-感染了起搏器,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或心室辅助设备(VAD):设备移除后4至6周;如果不去除VAD,则进行慢性抑制治疗

评论
-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念珠菌血症:推荐作为主要疗法;对于中重度或重度疾病或最近接触过唑类药物,建议使用棘皮菌素;最初的棘皮动物素后改用该药通常是合适的。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念珠菌血症:推荐作为替代疗法;大多数患者都首选棘皮菌素或IV两性霉素B;该药物推荐用于近期未接触过唑类且非重症患者。
-推荐作为稳定患者的慢性弥散性念珠菌病,念珠菌骨关节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念珠菌病,心包炎/心肌炎和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的主要治疗方法
-推荐作为心内膜炎和起搏器,ICD或VAD感染的替代疗法

真菌性肺炎通常的成人剂量

已使用的剂量高达400毫克/天。

评论
-尚未确定最佳治疗剂量和治疗持续时间。

用途:用于全身性念珠菌感染,包括念珠菌血症,散发性念珠菌病和肺炎

IDSA建议
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或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念珠菌血症:第一天口服800 mg静脉注射,然后每天一次口服400 mg IV
治疗时间
-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首次阴性血液培养和念珠菌血症体征/症状消失后14天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念珠菌从血中清除后2周(有文献记载),念珠菌血症症状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消失

稳定患者中的慢性散发性念珠菌病:400 mg静脉注射,每天口服一次
治疗时间:直到病变消退(通常数月)并经历免疫抑制期

念珠菌性骨关节感染:每天一次400 mg静脉内或口服
治疗时间
-骨髓炎:6至12个月
-化脓性关节炎:至少6周

念珠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后):400至800毫克,每天一次或口服一次
治疗时间:直到所有体征/症状,脑脊液和影像学异常消失

念珠菌心血管系统感染:每天口服400至800 mg口服
治疗时间
-心内膜炎:可能需要终身抑制治疗。
-心包炎或心肌炎:通常几个月
-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念珠菌血症清除后至少2周
-感染了起搏器,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或心室辅助设备(VAD):设备移除后4至6周;如果不去除VAD,则进行慢性抑制治疗

评论
-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念珠菌血症:推荐作为主要疗法;对于中重度或重度疾病或最近接触过唑类药物,建议使用棘皮菌素;最初的棘皮动物素后改用该药通常是合适的。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念珠菌血症:推荐作为替代疗法;大多数患者均首选棘皮菌素或IV两性霉素B;该药物推荐用于近期未接触过唑类且非重症患者。
-推荐作为稳定患者的慢性弥散性念珠菌病,念珠菌骨关节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念珠菌病,心包炎/心肌炎和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的主要治疗方法
-推荐作为心内膜炎和起搏器,ICD或VAD感染的替代疗法

通常用于真菌感染的成人剂量-已传播

已使用的剂量高达400毫克/天。

评论
-尚未确定最佳治疗剂量和治疗持续时间。

用途:用于全身性念珠菌感染,包括念珠菌血症,散发性念珠菌病和肺炎

IDSA建议
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或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念珠菌血症:第一天口服800 mg静脉注射,然后每天一次口服400 mg IV
治疗时间
-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首次阴性血液培养和念珠菌血症体征/症状消失后14天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念珠菌从血中清除后2周(有文献记载),念珠菌血症症状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消失

稳定患者中的慢性散发性念珠菌病:400 mg静脉注射,每天口服一次
治疗时间:直到病变消退(通常数月)并经历免疫抑制期

念珠菌性骨关节感染:每天一次400 mg静脉内或口服
治疗时间
-骨髓炎:6至12个月
-化脓性关节炎:至少6周

念珠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后):400至800毫克,每天一次或口服一次
治疗时间:直到所有体征/症状,脑脊液和影像学异常消失

念珠菌心血管系统感染:每天口服400至800 mg口服
治疗时间
-心内膜炎:可能需要终身抑制治疗。
-心包炎或心肌炎:通常几个月
-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念珠菌血症清除后至少2周
-感染了起搏器,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或心室辅助设备(VAD):设备移除后4至6周;如果不去除VAD,则进行慢性抑制治疗

评论
-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念珠菌血症:推荐作为主要疗法;对于中重度或重度疾病或最近接触过唑类药物,建议使用棘皮菌素;最初的棘皮动物素后改用该药通常是合适的。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念珠菌血症:推荐作为替代疗法;大多数患者都首选棘皮菌素或IV两性霉素B;该药物推荐用于近期未接触过唑类且非重症患者。
-推荐作为稳定患者的慢性弥散性念珠菌病,念珠菌骨关节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念珠菌病,心包炎/心肌炎和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的主要治疗方法
-推荐作为心内膜炎和起搏器,ICD或VAD感染的替代疗法

成人全身性念珠菌病的常用剂量

已使用的剂量高达400毫克/天。

评论
-尚未确定最佳治疗剂量和治疗持续时间。

用途:用于全身性念珠菌感染,包括念珠菌血症,散发性念珠菌病和肺炎

IDSA建议
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或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念珠菌血症:第一天口服800 mg静脉注射,然后每天一次口服400 mg IV
治疗时间
-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首次阴性血液培养和念珠菌血症体征/症状消失后14天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念珠菌从血中清除后2周(有文献记载),念珠菌血症症状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消失

稳定患者中的慢性散发性念珠菌病:400 mg静脉注射,每天口服一次
治疗时间:直到病变消退(通常数月)并经历免疫抑制期

念珠菌性骨关节感染:每天一次400 mg静脉内或口服
治疗时间
-骨髓炎:6至12个月
-化脓性关节炎:至少6周

念珠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后):400至800毫克,每天一次或口服一次
治疗时间:直到所有体征/症状,脑脊液和影像学异常消失

念珠菌心血管系统感染:每天口服400至800 mg口服
治疗时间
-心内膜炎:可能需要终身抑制治疗。
-心包炎或心肌炎:通常几个月
-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念珠菌血症清除后至少2周
-感染了起搏器,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或心室辅助设备(VAD):设备移除后4至6周;如果不去除VAD,则进行慢性抑制治疗

评论
-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念珠菌血症:推荐作为主要疗法;对于中重度或重度疾病或最近接触过唑类药物,建议使用棘皮菌素;最初的棘皮动物素后改用该药通常是合适的。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念珠菌血症:推荐作为替代疗法;大多数患者都首选棘皮菌素或IV两性霉素B;该药物推荐用于近期未接触过唑类且非重症患者。
-推荐作为稳定患者的慢性弥散性念珠菌病,念珠菌骨关节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念珠菌病,心包炎/心肌炎和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的主要治疗方法
-推荐作为心内膜炎和起搏器,ICD或VAD感染的替代疗法

食管念珠菌病的成人剂量

第一天口服200毫克,之后每天口服一次100毫克
治疗时间:症状缓解后至少3周和至少2周

评论
-根据患者反应的临床判断,最多可使用400毫克/天的剂量。

IDSA建议:200至400 mg静脉注射,每天一次,持续14至21天

评论
-推荐作为主要疗法;口服氟康唑是优选的。

美国CDC,NIH和IDSA针对HIV感染患者的建议:每天一次100至400 mg静脉内,持续14至21天
-抑制疗法:每天一次口服100至200毫克

评论
-推荐作为首选疗法
-除非经常或严重复发,一般不建议使用抑制疗法

成年人念珠菌尿路感染的常用剂量

每天一次口服50至200 mg口服

用途:用于治疗念珠菌尿路感染和腹膜炎

IDSA建议
-接受泌尿外科手术的患者无症状性膀胱炎:术前和术后每天几天口服200至400 mg,连续几天
-症状性膀胱炎:200 mg静脉注射,每天一次,持续2周
-肾盂肾炎:200到400毫克静脉注射,每天一次,持续2周
-真菌球:每天200到400毫克静脉内或口服一次,直到症状消失并且尿培养物清除念珠菌为止

评论
-推荐作为主要疗法
-建议肾盂肾炎和疑似传播念珠菌病患者建议使用念珠菌血症剂量。
-强烈建议通过外科手术切除泌尿真菌球。

真菌性腹膜炎的成人剂量

每天一次口服50至200 mg口服

用途:用于治疗念珠菌尿路感染和腹膜炎

IDSA建议
-接受泌尿外科手术的患者无症状性膀胱炎:术前和术后每天几天口服200至400 mg,连续几天
-症状性膀胱炎:200 mg静脉注射,每天一次,持续2周
-肾盂肾炎:200到400毫克静脉注射,每天一次,持续2周
-真菌球:每天200到400毫克静脉内或口服一次,直到症状消失并且尿培养物清除念珠菌为止

评论
-推荐作为主要疗法
-建议肾盂肾炎和疑似传播念珠菌病患者建议使用念珠菌血症剂量。
-强烈建议通过外科手术切除泌尿真菌球。

成年人成人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剂量-免疫能力强的宿主

急性感染:第一天口服400毫克,之后每天口服200毫克
治疗时间:脑脊液培养阴性后10至12周

评论
-根据患者反应的临床判断,每天可口服400 mg静脉注射。

IDSA建议
-巩固疗法(诱导疗法后):每天一次口服400至800毫克,持续8周
-维持疗法:每天一次200毫克,持续6至12个月

评论
-首选代理
-如果使用2周诱导方案,则建议采用更高剂量(800 mg /天)进行巩固治疗。
-建议进行维持治疗以防止复发。

脑隐球菌
-巩固和维持疗法(诱导疗法后):每天一次400至800毫克,持续6至18个月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通常成人剂量-免疫抑制的宿主

急性感染:第一天口服400毫克,之后每天口服200毫克
治疗时间:脑脊液培养阴性后10至12周

评论
-根据患者反应的临床判断,每天可口服400 mg静脉注射。

抑制艾滋病患者的复发:每天口服200 mg静脉内一次

IDSA建议
感染HIV的患者
-诱导疗法:每天口服800至2000 mg,持续6至12周,具体取决于治疗方案
-巩固疗法(诱导疗法后):每天口服一次至少400毫克,持续至少8周
-维持(抑制)和预防性治疗:每天一次口服200 mg,至少12个月

评论
-推荐作为诱导疗法的替代方法;不鼓励使用。
-巩固治疗,维持和预防治疗的首选药物

器官移植受者
-巩固疗法(诱导疗法后):每天一次口服400至800毫克,持续8周
-维持疗法:每天一次200至400毫克,持续6至12个月

评论
-首选代理

脑隐球菌
-巩固和维持疗法(诱导疗法后):每天一次400至800毫克,持续6至18个月

美国CDC,NIH和IDSA对HIV感染患者的建议
-诱导疗法:400至1200 mg静脉注射,每天口服至少2周
-巩固疗法(成功诱导疗法至少2周后):400 mg静脉注射或每天口服至少8周
-维持疗法:每天一次,口服200 mg,至少1年

评论
-推荐用于诱导疗法的替代方案;剂量取决于治疗方案(即与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一起使用或单独使用)。
-推荐作为巩固疗法的首选方案;应进行维持治疗
-推荐作为维持疗法的首选方案

隐球菌病的成人剂量

IDSA建议
如果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被排除,轻度至中度肺部感染和非脑膜,非肺部感染,无真菌血症,单一感染部位,无免疫抑制危险因素:每天口服400 mg,持续6至12个月

严重肺部感染和非膜,非肺部隐球菌感染
-巩固疗法(诱导疗法后):每天口服一次400至800毫克,持续至少8周
-维持疗法:每天一次200至400毫克,持续12个月

评论
-首选代理
-建议进行维持治疗以防止复发。
-不建议常规预防。

美国CDC,NIH和IDSA对HIV感染患者的建议
具有轻度至中度症状和局灶性肺浸润的非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每天一次口服400毫克,持续12个月

非中枢神经系统,肺外隐球菌病和弥漫性肺部疾病
-诱导疗法:400至1200 mg静脉注射,每天口服至少2周
-巩固疗法(成功诱导疗法至少2周后):400 mg静脉注射或每天口服至少8周
-维持疗法:每天一次,口服200 mg,至少1年

评论
-推荐用于诱导疗法的替代方案;剂量取决于治疗方案(即与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一起使用或单独使用)。
-推荐作为巩固疗法的首选方案;应进行维持治疗
-推荐作为维持疗法的首选方案

预防真菌感染的常规成人剂量

每天一次,口服400 mg
治疗时间:中性粒细胞计数超过1000细胞/ mm3后7天

评论
-如果预计会出现严重的粒细胞减少(少于500个中性粒细胞/ mm3),则应在可能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之前几天开始预防。

用途:用于预防以减少接受细胞毒性化学疗法和/或放射疗法的骨髓移植受体中念珠菌病的发生率

IDSA建议
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或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怀疑念珠菌病的经验疗法:第一天口服800 mg静脉注射,然后每天一次口服400 mg IV
治疗时间
-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不确定;如果培养和/或血清诊断测试结果阴性,应停止使用

评论
-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疑似念珠菌病:推荐作为主要疗法;对于中重度至重度疾病或最近接触过唑类,优选棘皮azole碱;患者的选择应基于临床危险因素,血清学检查和培养数据。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疑似念珠菌病:推荐作为替代疗法;尽管有抗生素持续发烧4天,仍应开始经验治疗;血清诊断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成像可能会有所帮助;事先预防唑的患者不宜使用。

球虫病通常的成人剂量-脑膜炎

IDSA建议:每天一次口服400毫克

评论
-有些专家开始以800至1000毫克/天的剂量开始治疗。
-对治疗有反应的患者应无限期继续该治疗。

美国CDC,NIH和IDSA对HIV感染患者的建议
-脑膜感染:每天400至800 mg静脉内或口服一次
-慢性抑制疗法:每天一次口服400毫克

评论
-推荐作为脑膜感染和慢性抑制疗法的首选疗法
-应咨询专家以治疗脑膜感染。
-由于复发很常见(80%),因此抑制疗法应终身有效。

球虫病的成人剂量

IDSA建议:每天一次口服400至800毫克
治疗时间
-单纯性球状肺炎:3至6个月
-弥漫性肺炎和慢性进行性纤维腔肺炎:至少1年

评论
-弥漫性肺炎的治疗通常从大剂量氟康唑开始;如果以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开始治疗(例如,如果明显缺氧或快速恶化),则在明显改善后可改用口服唑类抗真菌治疗;总治疗时间应至少为1年;对于严重免疫缺陷的患者,口服唑治疗应继续作为二级预防。
-对于慢性进行性纤维腔肺炎,建议口服唑类抗真菌药进行初始治疗。
-非脑膜弥漫性感染(肺外)的初始治疗通常从口服唑类抗真菌药开始,最常见的是氟康唑或伊曲康唑;临床试验使用400毫克/天;一些专家建议每天最多2克氟康唑。

美国CDC,NIH和IDSA对HIV感染患者的建议
-主要预防措施:每天一次口服400毫克
-轻度感染(例如局灶性肺炎):每天口服400毫克
-严重的非脑膜感染(弥漫性肺或重度胸外播散性疾病患者)-急性期:400 mg静脉注射或每天一次
-慢性抑制疗法(二次预防):每天口服400毫克

评论
-推荐作为轻度感染和慢性抑制疗法的首选疗法
-推荐作为严重的非脑膜感染的替代疗法;一些专家在两性霉素B中添加三唑(首选疗法),并在停止两性霉素B后继续使用三唑。

通常的成人剂量用于组织胞浆菌病

IDSA建议
-无艾滋病患者的传播感染:200至800 mg静脉注射,每天口服至少12个月
-CNS感染(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后):200到400 mg静脉注射,每天一次,持续12个月

评论
-推荐作为不能使用伊曲康唑的患者的替代疗法

美国CDC,NIH和IDSA对HIV感染患者的建议
-较少的严重弥漫性感染:每天口服一次至少800毫克,持续至少12个月
-长期抑制疗法(二次预防):每天口服一次,每次400 mg,持续1年以上

评论
-推荐作为替代疗法
-该药物仅可用于不耐受伊曲康唑的中度疾病患者的轻度弥漫性感染。

通常用于成人芽孢杆菌病的剂量

IDSA建议
-轻度至中度肺部感染或轻度至中度播散性感染,无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每天口服400至800毫克,持续至少6至12个月
-CNS感染(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后):每天一次,口服800 mg,持续至少12个月,直到脑脊液异常消失

评论
-推荐作为轻度至中度肺部感染或轻度至中度播散性感染的替代疗法
-推荐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后续治疗

甲癣通常的成人剂量-指甲

一些专家建议:每周一次口服150至300毫克
治疗时间
-指甲感染:3至6个月
-趾甲感染:6到12个月

甲癣通常的成人剂量-脚趾甲

一些专家建议:每周一次口服150至300毫克
治疗时间
-指甲感染:3至6个月
-趾甲感染:6到12个月

通常的成人剂量用于孢子菌病

IDSA建议
皮肤或淋巴皮肤感染:每天400到800 mg静脉内或口服一次
治疗时间:所有病变消退后2至4周(通常共3至6个月)

评论
-推荐作为替代疗法;仅在不容忍其他药物的情况下使用

食管念珠菌病的常用儿科剂量

2周或以下(胎龄26至29周):3 mg / kg静脉内或每72小时口服一次
年龄大于2周:第一天静脉注射6 mg / kg,然后每天一次口服3 mg / kg
治疗时间:症状缓解后至少3周和至少2周

评论
-根据对患者反应的临床判断,超过2周的患者可使用的剂量不超过12 mg / kg /天;这与出生后头两周的早产儿12 mg / kg / 72小时有关。

IDSA建议:静脉内3至6 mg / kg每天一次,持续14至21天

评论
-推荐作为主要疗法;口服氟康唑是优选的。

美国CDC,NIH,IDSA,小儿传染病学会(PIDS)和美国小儿科学院(AAP)对暴露于HIV和感染HIV的儿童的建议:每天口服一次6至12 mg / kg静脉
最大剂量:600毫克/剂量
治疗时间:症状缓解后至少3周和至少2周

评论
-推荐口服氟康唑作为首选疗法;建议为所有年龄段的婴儿和儿童提供IV剂量替代疗法。
-如果连续3剂新生儿肌酐水平大于1.2 mg / dL,则较高剂量的给药间隔可每48小时延长至12 mg / kg,直到血清肌酐水平小于1.2 mg / dL。

美国CDC,NIH和IDSA针对受HIV感染的青少年的建议:每天100至400 mg静脉内口服,持续14至21天
-抑制疗法:每天一次口服100至200毫克

评论
-推荐作为首选疗法
-除非经常或严重复发,一般不建议使用抑制疗法

口服鹅口疮的常用儿科剂量

口咽念珠菌病
2周或以下(胎龄26至29周):3 mg / kg静脉内或每72小时口服一次
年龄大于2周:第一天静脉注射6 mg / kg,然后每天一次口服3 mg / kg
治疗时间:至少2周,以减少复发风险

美国CDC,NIH,IDSA,PIDS和AAP针对暴露于HIV和感染HIV的儿童的建议:每天口服6至12 mg / kg
最大剂量:400毫克/剂量
治疗时间:7至14天

评论
-推荐作为首选疗法;口服氟康唑建议用于中度或重度口咽念珠菌病。

美国CDC,NIH和IDSA针对受HIV感染的青少年的建议
-初次发作:每天一次100毫克,持续7至14天
-抑制疗法:每天一次或每周3次口服100 mg

评论
-推荐作为首选口服疗法
-除非经常或严重复发,一般不建议使用抑制疗法

念珠菌血症的常规儿科剂量

2周或以下(胎龄26至29周):6至12 mg / kg静脉内每72小时口服一次
大于2周:口服6至12 mg / kg /天

用途:用于治疗念珠菌血症和传播的念珠菌感染

IDSA建议
新生儿念珠菌病:每天12 mg / kg静脉内或口服,持续至少3周

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或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念珠菌血症:第一天静脉内口服12 mg / kg,之后每天口服一次6 mg / kg口服
治疗时间
-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首次阴性血液培养和念珠菌血症体征/症状消失后14天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念珠菌从血中清除后2周(有文献记载),念珠菌血症症状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消失

稳定患者中的慢性散发性念珠菌病:每天口服6 mg / kg静脉内或口服一次
治疗时间:直到病变消退(通常数月)并经历免疫抑制期

念珠菌性骨关节感染:静脉内每天6 mg / kg口服
治疗时间
-骨髓炎:6至12个月
-化脓性关节炎:至少6周

念珠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后):6至12 mg / kg静脉注射或每天口服一次
治疗时间:直到所有体征/症状,脑脊液和影像学异常消失

念珠菌心血管系统感染:每天口服一次6至12 mg / kg静脉内
治疗时间
-心内膜炎:可能需要终身抑制治疗。
-心包炎或心肌炎:通常几个月
-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念珠菌血症清除后至少2周
-感染了起搏器,ICD或VAD:设备移除后4至6周;如果不去除VAD,则进行慢性抑制治疗

评论
-推荐作为新生儿念珠菌病的主要疗法
-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念珠菌血症:推荐作为主要疗法;对于中重度或重度疾病或最近接触过唑类药物,建议使用棘皮菌素;在许多情况下,最初的棘皮动物素后应改用该药。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念珠菌血症:推荐作为替代疗法;大多数患者都首选棘皮菌素或IV两性霉素B;该药物推荐用于近期未接触过唑类且非重症患者。
-推荐作为稳定患者的慢性弥散性念珠菌病,念珠菌骨关节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念珠菌病,心包炎/心肌炎和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的主要治疗方法
-推荐作为心内膜炎和起搏器,ICD或VAD感染的替代疗法

美国CDC,NIH,IDSA,PIDS和AAP针对感染HIV和感染HIV的儿童的建议
婴幼儿(所有年龄段)的侵袭性疾病:每天一次,每次12 mg / kg
最大剂量:600毫克/剂量
治疗时间:根据深层组织病灶的存在和临床反应
-单纯性念珠菌血症:上次阳性血液培养后至少2周

次要预防措施:静脉注射3至6 mg / kg每天一次
最大剂量:200毫克/剂量

评论
-推荐作为危重病浸润性疾病患者的替代疗法
-推荐用于非危重病的浸润性疾病患者的首选治疗;对于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应避免使用这种药物。
-对于念珠菌病的频繁或严重复发,可考虑进行二次预防;不经常推荐。

真菌感染的常规儿科剂量-已传播

2周或以下(胎龄26至29周):6至12 mg / kg静脉内每72小时口服一次
大于2周:口服6至12 mg / kg /天

用途:用于治疗念珠菌血症和传播的念珠菌感染

IDSA建议
新生儿念珠菌病:每天12 mg / kg静脉内或口服,持续至少3周

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或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念珠菌血症:第一天静脉内口服12 mg / kg,之后每天口服一次6 mg / kg口服
治疗时间
-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首次阴性血液培养和念珠菌血症体征/症状消失后14天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念珠菌从血中清除后2周(有文献记载),念珠菌血症症状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消失

稳定患者中的慢性散发性念珠菌病:每天口服6 mg / kg静脉内或口服一次
治疗时间:直到病变消退(通常数月)并经历免疫抑制期

念珠菌性骨关节感染:静脉内每天6 mg / kg口服
治疗时间
-骨髓炎:6至12个月
-化脓性关节炎:至少6周

念珠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后):6至12 mg / kg静脉注射或每天口服一次
治疗时间:直到所有体征/症状,脑脊液和影像学异常消失

念珠菌心血管系统感染:每天口服一次6至12 mg / kg静脉内
治疗时间
-心内膜炎:可能需要终身抑制治疗。
-心包炎或心肌炎:通常几个月
-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念珠菌血症清除后至少2周
-感染了起搏器,ICD或VAD:设备移除后4至6周;如果不去除VAD,则进行慢性抑制治疗

评论
-推荐作为新生儿念珠菌病的主要疗法
-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念珠菌血症:推荐作为主要疗法;对于中重度或重度疾病或最近接触过唑类药物,建议使用棘皮菌素;在许多情况下,最初的棘皮动物素后应改用该药。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念珠菌血症:推荐作为替代疗法;大多数患者都首选棘皮菌素或IV两性霉素B;该药物推荐用于近期未接触过唑类且非重症患者。
-Recommended as primary therapy for chronic disseminated candidiasis in stable patients, Candida osteoarticular infection, CNS candidiasis, pericarditis/myocarditis, and suppurative thrombophlebitis
-Recommended as alternative therapy for endocarditis and infected pacemaker, ICD, or VAD

US CDC, NIH, IDSA, PIDS, and AAP Recommendations for HIV-exposed and HIV-infected Children :
Invasive disease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all ages): 12 mg/kg IV once a day
Maximum dose: 600 mg/dose
Duration of therapy: Based on presence of deep-tissue foci and clinical response
-Uncomplicated candidemia: At least 2 weeks after last positive blood culture

Secondary prophylaxis: 3 to 6 mg/kg IV or orally once a day
Maximum dose: 200 mg/dose

评论
-Recommended as alternative therapy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invasive disease
-Recommended as preferred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invasive disease who are not critically ill; this drug should be avoided for Candida krusei and C glabrata.
-Secondary prophylaxis may be considered for frequent or severe recurrences of candidiasis; not routinely recommended.

Usual Pediatric Dose for Systemic Candidiasis

2 weeks or younger (gestational age 26 to 29 weeks): 6 to 12 mg/kg IV or orally every 72 hours
Older than 2 weeks: 6 to 12 mg/kg/day IV or orally

Use: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didemia and disseminated Candida infections

IDSA Recommendations :
Neonatal candidiasis: 12 mg/kg IV or orally once a day for at least 3 weeks

Candidemia in nonneutropenic or neutropenic patients: 12 mg/kg IV or orally on the first day followed by 6 mg/kg IV or orally once a day
治疗时间
-Nonneutropenic patients: 14 days after first negative blood culture and candidemia signs/symptoms resolve
-Neutropenic patients: 2 weeks after Candida cleared from bloodstream (documented) and candidemia symptoms and neutropenia resolve

Chronic disseminated candidiasis in stable patients: 6 mg/kg IV or orally once a day
Duration of therapy: Until lesions have resolved (usually months) and through periods of immunosuppression

Candida osteoarticular infection: 6 mg/kg IV or orally once a day
治疗时间
-Osteomyelitis: 6 to 12 months
-Septic arthritis: At least 6 weeks

CNS candidiasis (after initial regimen of IV amphotericin B): 6 to 12 mg/kg IV or orally once a day
Duration of therapy: Until all signs/symptoms and CSF and radiologic abnormalities resolve

Candida cardiovascular system infection: 6 to 12 mg/kg IV or orally once a day
治疗时间
-Endocarditis: Lifelong suppressive therapy may be indicated.
-Pericarditis or myocarditis: Often several months
-Suppurative thrombophlebitis: At least 2 weeks after candidemia cleared
-Infected pacemaker, ICD, or VAD: 4 to 6 weeks after device removed; chronic suppressive therapy if VAD not removed

评论
-Recommended as primary therapy for neonatal candidiasis
-Candidemia in nonneutropenic patients: Recommended as primary therapy; an echinocandin is recommended for moderately severe to severe illness or recent azole exposure; switching to this drug after initial echinocandin is appropriate in many cases.
-Candidemia in neutropenic patients: Recommended as alternative therapy; an echinocandin or IV amphotericin B preferred for most patients; this drug recommended for patients without recent azole exposure and who are not critically ill.
-Recommended as primary therapy for chronic disseminated candidiasis in stable patients, Candida osteoarticular infection, CNS candidiasis, pericarditis/myocarditis, and suppurative thrombophlebitis
-Recommended as alternative therapy for endocarditis and infected pacemaker, ICD, or VAD

US CDC, NIH, IDSA, PIDS, and AAP Recommendations for HIV-exposed and HIV-infected Children :
Invasive disease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all ages): 12 mg/kg IV once a day
Maximum dose: 600 mg/dose
Duration of therapy: Based on presence of deep-tissue foci and clinical response
-Uncomplicated candidemia: At least 2 weeks after last positive blood culture

Secondary prophylaxis: 3 to 6 mg/kg IV or orally once a day
Maximum dose: 200 mg/dose

评论
-Recommended as alternative therapy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invasive disease
-Recommended as preferred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invasive disease who are not critically ill; this drug should be avoided for Candida krusei and C glabrata.
-Secondary prophylaxis may be considered for frequent or severe recurrences of candidiasis; not routinely recommended.

Usual Pediatric Dose for Cryptococcal Meningitis - Immunocompetent Host

Acute infection :
2 weeks or younger (gestational age 26 to 29 weeks): 6 mg/kg IV or orally every 72 hours
Older than 2 weeks: 12 mg/kg IV or orally on the first day followed by 6 mg/kg IV or orally once a day
Duration of therapy: 10 to 12 weeks after CSF culture is negative

评论
-Dose of 12 mg/kg IV or orally once a day may be used in patients older than 2 weeks based on clinical judgment of patient response; this correlates to 12 mg/kg IV or orally every 72 hours in premature newborns during their first 2 weeks of life.

IDSA Recommendations :
CNS infection in children :
-Consolidation therapy (after induction therapy): 10 to 12 mg/kg orally once a day for 8 weeks
-Maintenance therapy: 6 mg/kg orally once a day

评论
-Preferred agent
-Maintenance therapy is recommended to prevent relapse.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通常儿科剂量-免疫抑制的宿主

Acute infection :
2 weeks or younger (gestational age 26 to 29 weeks): 6 mg/kg IV or orally every 72 hours
Older than 2 weeks: 12 mg/kg IV or orally on the first day followed by 6 mg/kg IV or orally once a day
Duration of therapy: 10 to 12 weeks after CSF culture is negative

评论
-Dose of 12 mg/kg IV or orally once a day may be used in patients older than 2 weeks based on clinical judgment of patient response; this correlates to 12 mg/kg IV or orally every 72 hours in premature newborns during their first 2 weeks of life.

Suppression of relapse in children with AIDS: 6 mg/kg IV or orally once a day

IDSA Recommendations for children :
CNS disease :
-Consolidation therapy (after induction therapy): 10 to 12 mg/kg/day orally in 2 divided doses for 8 weeks
-Maintenance therapy in HIV-infected patients: 6 mg/kg orally once a day

评论
-Preferred agent
-Maintenance therapy is recommended to prevent relapse.

US CDC, NIH, IDSA, PIDS, and AAP Recommendations for HIV-exposed and HIV-infected Children :
Acute therapy (induction): 12 mg/kg IV or orally on the first day followed by 10 to 12 mg/kg IV or orally once a day
Maximum dose: 800 mg/dose
Duration of therapy: At least 2 weeks

Consolidation therapy: 12 mg/kg IV or orally on the first day followed by 10 to 12 mg/kg IV or orally once a day
Maximum dose: 800 mg/dose
Duration of therapy: At least 8 weeks

Secondary prophylaxis: 6 mg/kg orally once a day
Maximum dose: 200 mg/dose
Duration of therapy: At least 1 year

评论
-Recommended in alternative regimens for acute therapy if flucytosine not tolerated or unavailable or amphotericin B-based therapy not tolerated
-Recommended as preferred agent for consolidation therapy; should be followed by secondary prophylaxis
-Recommended as preferred therapy for secondary prophylaxis

US CDC, NIH, and IDSA Recommendations for HIV-infected Adolescents :
-Induction therapy: 400 to 1200 mg IV or orally once a day for at least 2 weeks
-Consolidation therapy (after at least 2 weeks successful induction therapy): 400 mg IV or orally once a day for at least 8 weeks
-Maintenance therapy: 200 mg orally once a day for at least 1 year

评论
-Recommended for use in alternative regimens for induction therapy; dose depends on regimen (ie, used with amphotericin B, flucytosine, or alone).
-Recommended as preferred regimen for consolidation therapy; should be followed by maintenance therapy
-Recommended as preferred regimen for maintenance therapy

隐球菌病的常用儿科剂量

IDSA Recommendations for children :
Disseminated disease :
-Consolidation therapy (after induction therapy): 10 to 12 mg/kg/day orally in 2 divided doses for 8 weeks
-Maintenance therapy in HIV-infected patients: 6 mg/kg orally once a day

Cryptococcal pneumonia: 6 to 12 mg/kg orally once a day for 6 to 12 months

评论
-Preferred agent
-Maintenance therapy is recommended to prevent relapse.

US CDC, NIH, IDSA, PIDS, and AAP Recommendations for HIV-exposed and HIV-infected Children :
Localized disease (including isolated pulmonary disease [non-CNS]), disseminated disease (non-CNS), or severe pulmonary disease: 12 mg/kg IV or orally on the first day followed by 6 to 12 mg/kg IV or orally once a day
Maximum dose: 600 mg/dose
Duration of therapy: Based on site and severity of infection and clinical response

Secondary prophylaxis: 6 mg/kg orally once a day
Maximum dose: 200 mg/dose
Duration of therapy: At least 1 year

评论
-Recommended as preferred therapy for localized disease and secondary prophylaxis
-Recommended as alternative therapy for disseminated disease and severe pulmonary disease

US CDC, NIH, and IDSA Recommendations for HIV-infected Adolescents :
Non-CNS cryptococcosis with mild to moderate symptoms and focal pulmonary infiltrates: 400 mg orally once a day for 12 months

Non-CNS, extrapulmonary cryptococcosis and diffuse pulmonary disease :
-Induction therapy: 400 to 1200 mg IV or orally once a day for at least 2 weeks
-Consolidation therapy (after at least 2 weeks successful induction therapy): 400 mg IV or orally once a day for at least 8 weeks
-Maintenance therapy: 200 mg orally once a day for at least 1 year

评论
-Recommended for use in alternative regimens for induction therapy; dose depends on regimen (ie, used with amphotericin B, flucytosine, or alone).
-Recommended as preferred regimen for consolidation therapy; should be followed by maintenance therapy
-Recommended as preferred regimen for maintenance therapy

Usual Pediatric Dose for Fungal Infection Prophylaxis

IDSA Recommendations :
Empiric therapy for suspected candidiasis in nonneutropenic or neutropenic patients: 12 mg/kg IV or orally on the first day followed by 6 mg/kg IV or orally once a day
治疗时间
-Nonneutropenic patients: Uncertain; should discontinue if cultures and/or serodiagnostic test results negative

评论
-Suspected candidiasis in nonneutropenic patients: Recommended as primary therapy; an echinocandin is preferred for moderately severe to severe illness or recent azole exposure; patient selection should be based on clinical risk factors, serologic tests, and culture data.
-Suspected candidiasis in neutropenic patients: Recommended as alternative therapy; should start empiric therapy after 4 days persistent fever despite antibiotics; serodiagnostic and CT imaging may help; should not use in patients with prior azole prophylaxis.

Usual Pediatric Dose for Candida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DSA Recommendations :
-Asymptomatic cystiti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urologic procedures: 3 to 6 mg/kg IV or orally once a day for several days before and after the procedure
-Symptomatic cystitis: 3 mg/kg IV or orally once a day for 2 weeks
-Pyelonephritis: 3 to 6 mg/kg IV or orally once a day for 2 weeks
-Urinary fungus balls: 3 to 6 mg/kg IV or orally once a day until symptoms resolve and urine cultures clear of Candida

评论
-Recommended as primary therapy
-The suggested dose for candidemia is recommended for patients with pyelonephritis and suspected disseminated candidiasis.
-Surgical removal of urinary fungus balls strongly recommended in non-neonates.

Usual Pediatric Dose for Coccidioidomycosis - Meningitis

US CDC, NIH, IDSA, PIDS, and AAP Recommendations for HIV-exposed and HIV-infected Children :
Meningeal infection: 12 mg/kg IV or orally once a day
Maximum dose: 800 mg/dose

Secondary prophylaxis: 6 mg/kg orally once a day
最大剂量:400毫克/剂量
Duration of therapy: Lifelong

评论
-Recommended as preferred therapy
-Secondary prophylaxis should follow treatment of meningeal infection.

US CDC, NIH, and IDSA Recommendations for HIV-infected Adolescents :
-Meningeal infection: 400 to 800 mg IV or orally once a day
-Chronic suppressive therapy: 400 mg orally once a day

评论
-Recommended as preferred therapy for meningeal infection and chronic suppressive therapy
-A specialist should be consulted for meningeal infections.
-Since relapse is common (80%), suppressive therapy should be lifelong.

Usual Pediatric Dose for Coccidioidomycosis

US CDC, NIH, IDSA, PIDS, and AAP Recommendations for HIV-exposed and HIV-infected Children :
Severe illness with respiratory compromise due to diffuse pulmonary or disseminated nonmeningeal infection: 12 mg/kg IV or orally once a day
Maximum dose: 800 mg/dose
Duration of therapy: 1 year total

Mild to moderate nonmeningeal infection (eg, focal pneumonia): 6 to 12 mg/kg IV or orally once a day
最大剂量:400毫克/剂量

Secondary prophylaxis: 6 mg/kg orally once a day
最大剂量:400毫克/剂量
Duration of therapy: Lifelong in patients with disseminated disease

评论
-Recommended as alternative therapy for severe illness with respiratory compromise due to diffuse pulmonary or disseminated nonmeningeal infection; should be followed by secondary prophylaxis
-After patient with severe illness with respiratory compromise due to diffuse pulmonary or disseminated nonmeningeal infection is stabilized using the preferred regimen, may switch to fluconazole to complete therapy (total duration: 1 year)
-Recommended as preferred therapy for secondary prophylaxis; usually recommended after initial induction therapy for disseminated disease; may also be used after milder disease

US CDC, NIH, and IDSA Recommendations for HIV-infected Adolescents :
-Primary prophylaxis: 400 mg orally once a day
-Mild infections (eg, focal pneumonia): 400 mg orally once a day
-Severe nonmeningeal infection (diffuse pulmonary or severely ill patients with extrathoracic disseminated disease) - acute phase: 400 mg IV or orally once a day
-Chronic suppressive therapy (secondary prophylaxis): 400 mg orally once a day

评论
-Recommended as preferred therapy for mild infection and chronic suppressive therapy
-Recommended as alternative therapy for severe nonmeningeal infection; some experts add a triazole to amphotericin B (preferred therapy) and continue the triazole after amphotericin B is stopped.

阴道念珠菌病的常用儿科剂量

US CDC, NIH, and IDSA Recommendations for HIV-infected Adolescents :
-Uncomplicated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150 mg orally as a single dose
-Severe or 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100 to 200 mg orally once a day for at least 7 days
-Suppressive therapy for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150 mg orally once a week

评论
-Recommended as preferred therapy
-Unless frequent or severe recurrences, suppressive therapy generally not recommended

常规儿童支原体病剂量

US CDC, NIH, IDSA, PIDS, and AAP Recommendations for HIV-exposed and HIV-infected Children :
Acute primary pulmonary infection: 3 to 6 mg/kg orally once a day
Maximum dose: 200 mg/dose

Mild disseminated disease: 5 to 6 mg/kg IV or orally twice a day
Maximum dose: 300 mg/dose
Duration of therapy: 12 months

Secondary prophylaxis: 3 to 6 mg/kg orally once a day
Maximum dose: 200 mg/dose

评论
-推荐作为替代疗法

US CDC, NIH, and IDSA Recommendations for HIV-infected Adolescents :
-Less severe disseminated infection: 800 mg orally once a day for at least 12 months
-Long-term suppressive therapy (secondary prophylaxis): 400 mg orally once a day for more than 1 year

评论
-推荐作为替代疗法
-This drug should only be used for treatment of less severe disseminated infection in moderately ill patients intolerant of itraconazole.

肾脏剂量调整

Adults :
Single-dose therapy: No adjustment recommended.

Multiple-dose therapy :
CrCl 50 mL/min or less (no dialysis): 50 to 400 mg IV or orally as a loading dose followed by 50% of the usual daily dose (according to indication)

Children: Dose reduction should parallel that recommended for adults.

评论
-Caution is recommended.
-Further adjustment may be needed depending on clinical condition.

肝剂量调整

建议注意。

预防措施

Efficacy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in patients younger than 6 months.

有关其他预防措施,请参阅“警告”部分。

透析

Adults :
Single-dose therapy: No adjustment recommended.

Multiple-dose therapy :
-Regular dialysis: 50 to 400 mg IV or orally as a loading dose followed by 100% of the usual daily dose (according to indication) after each dialysis session; on non-dialysis days, dose should be reduced according to CrCl

Children: Dose reduction should parallel that recommended for adults.

Comments: Further adjustment may be needed depending on clinical condition.

其他的建议

行政建议
-In general, use a loading dose of twice the daily dose on the first day of therapy to reach plasma levels close to steady-state by the second day of therapy.
-May administer orally or by IV infusion; can take without regard to food
-Do not use absolute doses exceeding 600 mg/day in children; pediatric doses of 3, 6, and 12 mg/kg are generally equivalent to adult doses of 100, 200, and 400 mg, respectively.
-Administer the IV infusion at a maximum rate of about 200 mg/hour as a continuous infusion.
-Shake the oral suspension well before using; discard unused portion after 2 weeks.
-Determine the daily dose based on the infecting organism and patient response to therapy.
-Continue therapy until clinical parameters or laboratory tests indicate active fungal infection has subsided; an inadequate duration of therapy may lead to recurrence of active infection.

储存要求
-Dry powder (oral suspension), tablets: Store below 30C (86F).
-Reconstituted oral suspension, IV injections in glass bottles: Store at 5C to 30C (41F to 86F);防止冻结。
-IV injections in Viaflex(R) Plus plastic containers: Store at 5C to 25C (41F to 77F); brief exposure up to 40C (104F) does not harm product;防止冻结。

重构/准备技术
-应咨询制造商的产品信息。

IV兼容性
-Supplementary medication should not be added.

一般
-Current guidelines should be consulted for additional information.
-This drug is not approved by US FDA for treatment of infections other than vaginal candidiasis, oropharyngeal candidiasis, esophageal candidiasis, systemic Candida infections (candidemia, disseminated candidiasis, pneumonia), Candida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and peritonitis, and cryptococcal meningitis, or for prophylaxis other than to prevent candidiasis in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recipients and suppress relapse of cryptococcal meningitis in AIDS patients.
-Specimens for fungal culture and other relevant laboratory studies (histopathology, serology) should be obtained before therapy to isolate and identify causative organisms; therapy may be started before results are known, but once available, antifungal therapy should be adjusted accordingly.
-Since oral absorption is rapid and almost complete, the daily dose is the same for oral (tablets and suspension) and IV administration.
-The IV product has been used safely for up to 14 days.
-Maintenance therapy usually required for patients with AIDS and cryptococcal meningitis or recurrent oropharyngeal candidiasis to prevent relapse.

监控
-Dermatologic: For progression of lesions in patients with invasive/systemic fungal infections who develop rash
-Hepatic: For more severe hepatic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abnormal liver function tests; signs/symptoms of liver disease due to this drug
-肾脏:老年患者的肾功能

患者建议
-On occasion, dizziness or seizures may occur; consider this when driving or operating machinery.

1.工作原理

  • 氟康唑可用于治疗真菌感染。专家认为,氟康唑可以通过抑制真菌中的一种酶羊毛素(一种脂肪)的代谢来发挥作用。这干扰了真菌细胞膜的形成。
  • 氟康唑属于三唑类抗真菌药。

2.优势

  • 可用于治疗某些真菌或酵母菌感染。
  • 可用于治疗阴道念珠菌病(念珠菌引起的阴道酵母菌感染)。
  • 对其他念珠菌感染(例如食道和口腔感染,尿路感染,腹膜炎和全身感染)有效。
  • 可用于治疗艾滋病患者的隐球菌性脑膜炎。
  • 可以用作预防措施,以降低接受化疗或放疗的接受骨髓移植的人念珠菌病的风险。
  • 有效对抗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许多菌株仅具有中等敏感性),副念珠菌热带念珠菌,新隐球菌和其他几种念珠菌。
  • 单次口服剂量通常足以治疗阴道念珠菌病。
  • 可以单日服用。
  • 氟康唑的吸收不受食物的影响。
  • 通用氟康唑可供选择。

3.缺点

如果您的年龄在18至60岁之间,不服用其他药物或没有其他医疗状况,则您更可能会遇到的副作用包括:

  • 头痛,恶心,腹痛,腹泻,消化不良和头晕。单剂治疗胃肠道副作用的发生率很高。
  • 在某些人中,氟康唑可能引起头晕并影响其驾驶汽车或操作机械的能力。避免饮酒。
  • 氟康唑启动前应取样或拭子。但是,如果推测病原微生物对氟康唑敏感,则可在了解培养结果之前就开始治疗。一旦知道结果,就相应地调整抗感染治疗。
  • 念珠菌假丝酵母被认为对氟康唑有抗药性,并且有报道称在用氟康唑治疗的人中这种酵母菌超感染。
  • 缺乏关于孕妇使用单剂量氟康唑疗法的数据。但是,现有数据并未表明服用单剂量氟康唑的妇女胎儿出生缺陷的风险增加。
  • 可能不适合某些人,包括免疫力低下,糖尿病,癌症或血钾或镁水平低的人。患有肾脏疾病的人可能需要减少氟康唑的剂量(不适用于单剂量治疗)。
  • 给患有肝病的人服用氟康唑时应格外小心。很少会发生严重的,可能致命的肝脏损害。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人的风险更高。
  • 可能导致心脏毒性和QT延长。患有严重心脏病,结构性心脏病,电解质异常或服用也延长QT间隔的药物的患者的风险更大。
  • 可能与许多药物相互作用,包括华法林,口服降糖药,特非那定,麦角胺,匹莫唑,草药补品和其他抗感染药。氟康唑不应与红霉素一起使用。停用氟康唑后,氟康唑的酶抑制作用持续4至5天。

注意:一般而言,老年人或儿童,患有某些疾病(例如肝脏或肾脏问题,心脏病,糖尿病,癫痫发作)的人或服用其他药物的人更有可能出现更大范围的副作用。有关所有副作用的完整列表,请单击此处。

4.底线

氟康唑是一种有效的抗真菌剂,可以作为单一剂量用于阴道念珠​​菌病。

5.秘诀

  • 可以带或不带食物一起服用。
  • 完全按照医生的指示服用。确保按照医生的指示完成课程。如果您服用氟康唑超过一天,请尝试每天同一时间服用氟康唑。
  • 在用于GERD或胃酸倒流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例如奥美拉唑)之前,至少应提前两个小时服用氟康唑。
  • 氟康唑有时会引起头晕,从而影响您驾驶或操作机械的能力。如果氟康唑以这种方式影响您,请勿执行危险任务。
  • 服用氟康唑后,如果您出现心律不齐,皮肤发黄,持续腹痛或其他令人担忧的副作用,请咨询医生。
  • 在未事先咨询医生或药剂师与氟康唑兼容的情况下,请勿服用任何其他药物,包括在柜台购买的药物。

6.响应和有效性

  • 口服氟康唑的峰值水平在口服后一到两个小时内达到。但是,减轻感染的迹象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氟康唑具有长的半衰期和单剂量疗法,或者每天一次给药通常足以应付大多数感染。
  • 氟康唑口服后迅速,完全吸收。

7.互动

与氟康唑相互作用的药物可能会降低其作用,影响其作用时间,增加副作用或与氟康唑合用时的作用较小。两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不总是意味着您必须停止服用其中一种药物。但是,有时确实如此。与您的医生谈谈应如何管理药物相互作用。

可能与氟康唑相互作用的常见药物包括:

  • 抗凝剂或抗血小板药(血液稀释剂),例如华法林,氯吡格雷(可能会延长出血时间)
  • 生物制剂,例如acalabrutinib,bosutinib或entrectinib
  • 沙丁胺醇
  • 抗生素,例如环丙沙星,红霉素或莫西沙星
  • 抗惊厥药,例如卡马西平或苯妥英
  • 抗抑郁药,例如阿米替林,西酞普兰,氯米帕明,地昔帕明,度洛西汀,依他普仑,丙咪嗪或去甲替林
  • 抗真菌药,例如伏立康唑
  • 抗精神病药,例如氯氮平,氟哌啶醇,硫代哒嗪或齐拉西酮
  • 气质
  • 巴比妥类药物,如苯巴比妥
  • 苯二氮卓类药物,例如咪达唑仑或三唑仑
  • 丁螺环酮
  • 大麻二酚
  • 西沙必利
  • 可卡因
  • 秋水仙碱
  • 皮质类固醇,例如氟可的松或强的松
  • 糖尿病药物,例如格列美脲,格列本脲或格列吡嗪
  • 利尿剂,例如速尿或氢氯噻嗪
  • 氟哌利多
  • 雌激素或孕激素
  • 法莫替丁
  • 心脏药物,例如胺碘酮,非洛地平,索他洛尔,奎尼丁或普鲁卡因胺
  • 艾滋病毒药物,例如依非韦伦或沙奎那韦
  •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例如阿托伐他汀或辛伐他汀
  • 米非司酮
  • 偏头痛药物,例如二氢麦角胺
  • 尼罗替尼
  • 奥美拉唑
  • 恩丹西酮
  • 阿片类药物,例如芬太尼,羟考酮,美沙酮,吗啡或可待因
  • 匹莫齐
  • 聚乙二醇3350
  • 红色酵母米
  • 他克莫司
  • 他莫昔芬
  • 曲马多
  • 齐拉西酮或唑吡坦。

请注意,此列表并不包含所有内容,仅包括可能与氟康唑相互作用的常用药物。您应参阅氟康唑的处方信息以获取相互作用的完整列表。

参考文献

氟康唑。修订于01/2020。 Drugs.com https://www.drugs.com/ppa/fluconazole.html

版权所有1996-2020 Drugs.com。修订日期:2020年4月15日。

已知共有511种药物与氟康唑相互作用。

  • 135种主要药物相互作用
  • 342中等程度的药物相互作用
  • 34种次要药物相互作用

在数据库中显示可能与氟康唑相互作用的所有药物。

检查互动

输入药物名称以检查与氟康唑的相互作用。

最常检查的互动

查看氟康唑与以下药物的相互作用报告。

  • 维甲酸(异维A酸)
  • Advil(布洛芬)
  • 阿司匹林低强度(阿司匹林)
  • Benadryl(苯海拉明)
  • 环丙沙星(环丙沙星)
  • 环丙沙星
  • 克拉瑞汀(氯雷他定)
  • mb(度洛西汀)
  • 强力霉素
  • 鱼油(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
  • 弗拉基(甲硝唑)
  • Flexeril(环苯扎林)
  • 布洛芬
  • Lexapro(依他普仑)
  • 抒情诗(普瑞巴林)
  • 二甲双胍
  • 甲硝唑
  • MiraLAX(聚乙二醇3350)
  • Nexium(艾美拉唑)
  • 呋喃妥因
  • Norco(对乙酰氨基酚/氢可酮)
  • 奥美拉唑
  • Percocet(对乙酰氨基酚/羟考酮)
  • ProAir HFA(沙丁胺醇)
  • 益生菌配方(婴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
  • 百忧解(氟西汀)
  • Singulair(孟鲁司特)
  • 拟甲状腺素(左甲状腺素)
  • 泰诺(对乙酰氨基酚)
  • Valtrex(伐昔洛韦)
  • 维生素B12(氰钴胺)
  • 维生素C(抗坏血酸)
  • 维生素D3(胆钙化固醇)
  • 华法林
  • Xanax(阿普唑仑)
  • 佐夫兰(奥丹西酮)
  • Zyrtec(西替利嗪)

氟康唑疾病相互作用

与氟康唑有4种疾病相互作用,包括:

  • 肝毒性
  • QT延长
  • 血液透析
  • 肾功能不全

药物相互作用分类

这些分类只是一个准则。特定药物相互作用与特定个体之间的相关性很难确定。在开始或停止任何药物治疗之前,请务必咨询您的医疗保健提供者。
重大的具有高度临床意义。避免组合;互动的风险大于收益。
中等具有中等临床意义。通常避免组合;仅在特殊情况下使用。
次要临床意义不大。降低风险;评估风险并考虑使用替代药物,采取措施规避相互作用风险和/或制定监测计划。
未知没有可用的互动信息。
药物状态
  • 可用性 仅处方
  • 怀孕和哺乳 现有风险数据
  • CSA时间表* 不是管制药物
  • 审批历史 FDA的药物史

美国日本医生

Suzanne Reitz MD
经验:11-20年
Steven Paterno MD
经验:11-20年
Gregory Aaen MD
经验:11-20年
Gregory Aaen MD
经验:11-20年
Sayed Aamir MD
经验:11-20年
村上和成 教授
经验:21年以上
中山秀章 教授
经验:21年以上
村田朗
经验:21年以上
溝上裕士 医院教授
经验:21年以上
山内広平
经验:21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