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
可用的剂型:
治疗类别:抗肿瘤药
药理类别:利妥昔单抗
利妥昔单抗-阿比特斯注射剂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抗癌药物一起用于治疗一种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癌症。
利妥昔单抗-阿比特斯注射液还与其他抗癌药物(例如氟达拉滨和环磷酰胺)一起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
利妥昔单抗是一种单克隆抗体。它有助于免疫系统摧毁癌细胞。
此药只能由您的医生或在您的医生的直接监督下服用。
在决定使用药物时,必须权衡服用药物的风险和所能带来的好处。这是您和您的医生会做出的决定。对于这种药物,应考虑以下几点:
告诉您的医生您是否曾经对此药物或任何其他药物有任何异常或过敏反应。如果您还有其他类型的过敏症,例如食物,染料,防腐剂或动物,也请告知您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对于非处方产品,请仔细阅读标签或包装成分。
在儿科人群中,年龄与利妥昔单抗-阿比特斯注射液作用之间的关系尚未进行适当的研究。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
迄今进行的适当研究尚未显示出老年人特有的问题,这些问题会限制利妥昔单抗-abbs注射剂在老年人中的有效性。
妇女没有足够的研究来确定在母乳喂养期间使用这种药物的婴儿风险。在母乳喂养期间服用这种药物之前,要权衡潜在收益与潜在风险。
尽管某些药物根本不能同时使用,但在其他情况下,即使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也可以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的药物。在这些情况下,您的医生可能希望更改剂量,或者可能需要其他预防措施。当您服用这种药物时,让您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知道您是否在服用以下列出的任何药物尤为重要。已根据其潜在重要性选择了以下相互作用,并且不一定是包罗万象的。
不建议将本药与以下任何药物一起使用。您的医生可能决定不使用这种药物治疗您,或更改您服用的其他一些药物。
通常不建议将此药物与以下任何药物一起使用,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如果两种药物一起开处方,您的医生可能会更改剂量或使用一种或两种药物的频率。
将此药物与以下任何药物合用可能会增加某些副作用的风险,但同时使用这两种药物可能是您的最佳治疗方法。如果两种药物一起开处方,您的医生可能会更改剂量或使用一种或两种药物的频率。
在进食食物或进食某些类型的食物时或前后,不应使用某些药物,因为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在某些药物上使用烟酒也可能引起相互作用。与您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讨论您将药物与食物,酒精或烟草一起使用的情况。
其他医疗问题的存在可能会影响该药的使用。确保您告诉医生是否还有其他医疗问题,尤其是:
在服用此药之前,请确保您了解服用该药的所有风险和收益。在治疗过程中,与医生密切合作对您很重要。
护士或其他受过训练的保健专业人员将在医疗机构中为您提供这种药物。它是通过一根扎在您一根静脉中的针头给予的。必须缓慢使用药物,因此针头必须在原位保持30到90分钟。
在开始用这种药物治疗之前,您可能还会接受其他药物(例如发烧药,过敏药),以帮助防止不良副作用。
该药应随附《用药指南》。仔细阅读并遵循说明。问您的医生是否有疑问。
非常重要的是,您的医生应定期检查您的病情,以确保该药正常工作。可能需要进行血液和尿液检查以检查不良影响。
怀孕时服用此药可能会伤害未出生的婴儿。使用有效的节育措施,可以避免在用这种药物治疗期间以及最后一次服药后至少12个月内怀孕。如果您认为自己在服药期间已怀孕,请立即告诉医生。
该药物可能引起与输注有关的反应,可能危及生命,需要立即就医。如果您在服用此药后开始发烧,发冷,发抖,头晕,呼吸困难,发痒或出疹子,头晕或昏厥,请立即告诉您的医生。
这种药物会导致乙肝感染复发。如果您有任何肝脏问题的症状,包括皮肤和眼睛变黄,尿色为棕褐色,腹部或腹部右侧疼痛,发烧或严重疲倦,请立即与医生联系。
用这种药物治疗期间可能发生严重的皮肤反应。如果您在服用该药物时出现水泡,脱皮或松弛,皮肤红肿,严重的痤疮或皮疹,皮肤上的疮或溃疡,发烧或发冷,请立即咨询医生。
这种药物可能会引起罕见的严重脑部感染,称为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如果您患有类风湿关节炎,则发生这种感染的风险更高。与您的医生讨论接受这种药物的好处以及这种感染的风险。如果您有以下症状中的一种,请立即咨询医生:视力改变,失去协调能力,笨拙,记忆力减退,说话或理解他人说话困难以及腿部无力。
该药物可能引起严重的反应类型,称为肿瘤溶解综合征(TLS)。您的医生可能会给您服药以预防这种情况。如果您的尿量减少或改变,关节痛,僵硬或肿胀,腰背,侧面或胃痛,体重迅速增加,脚或小腿肿胀或异常疲倦或不适,请立即致电医生。弱点。
在用此药物治疗期间或之后,该药物可能会增加感染(例如病毒,细菌或真菌)感染的风险。避免在使用这种药物时靠近生病或感染的人。经常洗手。在开始服用此药之前,请告诉医生您是否患有狼疮或是否有任何感染。还要告诉您的医生,如果您曾经感染过并不会消失,或者感染持续复发。
如果您开始咳嗽并不会消失,体重减轻,盗汗,发烧,发冷,类似流感的症状(例如流鼻水或鼻塞,头痛,视力模糊或感到不适),请立即致电医生。 ,排尿疼痛或困难,口腔或嘴唇上有疮,溃疡或白斑。这些可能是您感染了病毒的迹象。
当您接受利妥昔单抗-abbs治疗时,以及停止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后,未经医生批准,不得进行任何免疫接种。利妥昔单抗可以降低您的身体抵抗力,并且有可能会感染您希望预防的感染。此外,居住在您家庭中的其他人不应接种活疫苗(例如,鼻流感病毒疫苗)。尽量避免服用活疫苗的人。不要靠近他们,也不要与他们呆在一起很长时间。如果您不能采取这些预防措施,则应佩戴覆盖鼻子和嘴巴的防护口罩。
这种药物可能会引起心脏和心律问题(例如心脏病发作,心律不齐,心源性休克)。如果您有胸痛或不适,手臂,下颌,背部或颈部的疼痛或不适,头晕,昏厥,快速,缓慢或不规则的心跳,凉爽,多汗的皮肤或呼吸困难,请咨询医生。
立即咨询医生,看看您是否有流血的尿液,尿频或尿量减少,血压升高,口渴,食欲不振,腰背或侧痛,恶心,脸部,手指肿胀或小腿,呼吸困难,异常疲倦或虚弱,呕吐或体重增加。这些可能是严重肾脏问题的症状。
这种药物可能会引起严重的肠胃问题,特别是与其他抗癌药物一起使用时。如果您在使用这种药物治疗时开始出现胃痛,请立即咨询医生。
除非与您的医生讨论过,否则请勿服用其他药物。这包括处方药或非处方药(非处方药[OTC])以及草药或维生素补充剂。
除了所需的作用外,药物还可能引起某些不良作用。尽管并非所有这些副作用都可能发生,但如果确实发生了,则可能需要医疗护理。
如果出现以下任何副作用,请立即与您的医生或护士联系:
比较普遍;普遍上
发病率未知
可能会发生一些通常不需要医疗的副作用。随着身体对药物的适应,这些副作用可能会在治疗期间消失。另外,您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可能会告诉您一些预防或减少这些副作用的方法。请咨询您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是否持续存在以下不良反应或令人讨厌,或者是否对这些副作用有任何疑问:
比较普遍;普遍上
不常见
未列出的其他副作用也可能在某些患者中发生。如果您发现其他任何影响,请咨询您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
打电话给您的医生,征求有关副作用的医疗建议。您可以通过1-800-FDA-1088向FDA报告副作用。
注意:本文档包含有关利妥昔单抗的副作用信息。此页面上列出的某些剂型可能不适用于Truxima品牌。
适用于利妥昔单抗:静脉内溶液
静脉途径(解决方案)
利妥昔单抗输注后24小时内可能发生致命的输注相关反应;第一次输注时发生约80%的致命反应。监测患者并在严重反应后停止利妥昔单抗输注。可能发生严重的甚至可能致命的粘膜皮肤反应。可能会重新激活乙型肝炎病毒(HBV);在某些情况下,它会导致暴发性肝炎,肝功能衰竭或死亡。在治疗前筛查患者的HBV感染。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和死亡也可能发生。
静脉途径(解决方案)
警告:致命输注反应,严重粘膜皮肤反应,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和进行性多灶性白细胞性脑病利妥昔单抗输注后24小时内与致命输注有关的反应;首次输注发生了约80%的致命输注反应。监测患者并停止rituximab-pvvr输注的严重反应严重的皮肤粘膜反应,某些具有致命的后果乙型肝炎病毒(HBV)重新激活,在某些情况下导致暴发性肝炎,肝衰竭和死亡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导致死亡
静脉途径(解决方案)
利妥昔单抗输注后24小时内可能发生致命的输注反应;第一次输注时发生约80%的致命反应。监测患者并中止利妥昔单抗-abbs的严重反应。可能发生严重的甚至可能致命的粘膜皮肤反应。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导致乙型肝炎病毒(HBV)重新活化,从而导致暴发性肝炎,肝衰竭或死亡。在治疗前筛查患者的HBV感染。也可能发生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包括致命的PML。
除了所需的作用,利妥昔单抗(Truxima中包含的活性成分)可能会引起某些不良作用。尽管并非所有这些副作用都可能发生,但如果确实发生了,则可能需要医疗护理。
服用利妥昔单抗时是否立即出现以下任何副作用,请立即咨询医生或护士:
比较普遍;普遍上
不常见
发病率未知
利妥昔单抗可能会发生一些副作用,通常不需要医疗。随着身体对药物的适应,这些副作用可能会在治疗期间消失。另外,您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可能会告诉您一些预防或减少这些副作用的方法。
请咨询您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是否持续存在以下不良反应或令人讨厌,或者是否对这些副作用有任何疑问:
比较普遍;普遍上
不常见
适用于利妥昔单抗:静脉内溶液
很常见(10%或更高):低血压(10%)
常见(1%至10%):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心肌梗塞,心律不齐,房颤,心动过速
罕见(0.1%至1%):左心衰竭,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心绞痛,心肌缺血,心动过缓
非常罕见(少于0.01%):心力衰竭,血管炎(主要是皮肤),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参考]
非常常见(10%或更多):盗汗(15%),皮疹(15%),瘙痒(14%),血管性水肿(11%),脱发
常见(1%至10%):潮红,荨麻疹,皮肤病
非常罕见(少于0.01%):严重的大疱性皮肤反应,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症,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症(莱尔综合症)
上市后报告:严重的皮肤粘膜反应[参考]
非常常见(10%或更多):恶心(23%),腹痛(14%),腹泻(10%),呕吐(10%)
常见(1%至10%):喉咙刺激,吞咽困难,口腔炎,便秘,消化不良,厌食
罕见(0.1%至1%):腹部增大
未报告频率:胃肠道穿孔
上市后报告:肠梗阻[参考]
非常常见(10%或更多):淋巴细胞减少症(48%),白细胞减少症(14%),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4%),血小板减少症(12%)
常见(1%至10%):血液乳酸脱氢酶(LDH)升高,全血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
罕见(0.1%至1%):贫血,凝血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淋巴结病,短暂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上市后报告:晚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骨髓发育不全,3至4级长期或迟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的高粘度综合征,长期低血球蛋白血症[参考]
非常常见(10%或更多):ALT升高(13%)
未报告频率:暴发性肝炎,肝功能衰竭引起的乙型肝炎再激活[参考]
常见(1%至10%):过敏
稀有(0.01%至0.1%):过敏反应
非常罕见(少于0.01%):肿瘤溶解综合征,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血清病[参考]
非常常见(10%或更多):感染(细菌,病毒)(31%)
常见(1%至10%):败血症,高热感染,带状疱疹,真菌感染,病因不明感染,急性支气管炎,鼻窦炎
罕见(少于0.1%):严重的病毒感染
上市后报告:类狼疮综合征,血清病,HIV相关淋巴瘤致命感染增加,3级和4级感染发生率增加[参考]
非常常见(10%或更多):急性输液反应(例如,疼痛,发烧,发冷,僵硬,瘙痒,荨麻疹/皮疹,血管性水肿,打喷嚏,喉咙刺激,咳嗽和/或支气管痉挛,伴或不伴有低血压或高血压)(27%) [参考]
非常常见(10%或更多):低磷血症(12%)
常见(1%至10%):高血糖,外周水肿,高尿酸血症,体重减轻,外周水肿,面部浮肿,LDH升高,低血钙[参考]
非常常见(10%或更多):背痛(10%),肌痛(10%),关节痛(10%)
常见(1%至10%):颈部疼痛,高渗
未报告频率:多关节关节炎[参考]
非常常见(10%或更多):头痛(19%),头晕(10%)
常见(1%至10%):发热,感觉异常,感觉不足
罕见(0.1%至1%):味觉障碍
上市后报告:后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可逆性后脑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 [参考]
常见(1%至10%):流泪障碍,结膜炎
非常罕见(小于0.01%):严重视力丧失
上市后报告:葡萄膜炎,视神经炎[参考]
上市后报告:卡波济肉瘤的疾病进展[参考]
非常常见(10%或更多):发烧(53%),发冷(33%),乏力(26%),疲劳(13%),疼痛(12%)
常见(1%至10%):偏头痛,乏力,耳鸣,耳痛,肿瘤痛,潮红,不适,感冒综合症,发抖,多器官衰竭
非常罕见(小于0.01%):听力损失[参考]
常见(1%至10%):焦虑,抑郁,神经质,躁动,失眠[Ref]
非常罕见(小于0.01%):肾衰竭[参考]
非常常见(10%或更多):咳嗽(13%),鼻炎(12%),鼻epi(11%),呼吸困难(10%),支气管炎
常见(1%至10%):支气管痉挛,鼻窦炎,肺炎,胸痛
罕见(0.1%至1%):上呼吸道感染,哮喘,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致命),肺部疾病,缺氧
罕见(0.01%至0.1%):间质性肺疾病
非常罕见(小于0.01%):呼吸衰竭
未报告频率:肺浸润
上市后报告:胸膜炎[参考]
1.“产品信息。利妥昔单抗(利妥昔单抗)。” Genentech,南旧金山,CA。
2. Cerner Multum,Inc.“英国产品特性摘要”。 00
3.澳大利亚药学会“ APPGuide在线。澳大利亚处方产品在线指南。可从以下网址获得:URL:http://www.appco.com.au/appguide/default.asp。” ([2006]):
某些副作用可能没有报道。您可以将其报告给FDA。
根据以下时间表,建议剂量为375 mg / m 2静脉滴注:
推荐剂量为:
成人活动性GPA / MPA的诱导治疗
通过诱导治疗已实现疾病控制的GPA / MPA成人患者的后续治疗
每次输注TRUXIMA之前,先用对乙酰氨基酚和抗组胺药进行药物治疗。对于按照90分钟输注速率给予TRUXIMA的患者,应在输注之前给予其化疗方案中的糖皮质激素成分[参见临床研究(14.4) ]。
对于RA,GPA和MPA患者,建议在每次输注前30分钟静脉内注射100 mg甲基强的松龙或其等效物。
在治疗期间以及治疗后的12个月内,酌情为患有CLL的患者提供吉氏肺孢子虫肺炎(PCP)和疱疹病毒感染的预防性治疗[见警告和注意事项(5.6) ]。
建议在治疗期间以及最后一次输注特鲁西马后至少6个月内对GPA和MPA患者进行PCP预防。
取出必要量的TRUXIMA,并在装有0.9%氯化钠USP或5%葡萄糖注射液USP的输液袋中稀释至1 mg / mL至4 mg / mL的终浓度。轻轻翻转袋子以混合溶液。请勿与其他药物混合或稀释。丢弃小瓶中任何未使用的部分。
稀释的TRUXIMA溶液可在2°C至8°C(36°F至46°F)的温度下保存24小时。
稀释后的TRUXIMA溶液在室温下可稳定显示24小时。但是,由于TRUXIMA溶液不含防腐剂,因此稀释后的溶液应冷藏保存(2°C至8°C)。没有观察到TRUXIMA与聚氯乙烯或聚乙烯袋之间的不相容性。
输注相关反应
利妥昔单抗产品(包括Truxima)的给药可能导致严重的,甚至致命的输注相关反应。利妥昔单抗输注后24小时内死亡。大约80%的致命输注相关反应与第一次输注有关。密切监视患者。停止接受特鲁西马(Truxima)输注以引起严重反应,并为与3或4级输注相关的反应提供医疗服务[见警告和注意事项(5.1) ,不良反应(6.1) ]。
严重的皮肤粘膜反应
接受利妥昔单抗产品的患者可能发生严重的致命皮肤粘膜皮肤反应[请参阅警告和注意事项(5.2) ]。
乙肝病毒(HBV)激活
用利妥昔单抗产品治疗的患者可能发生HBV激活,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暴发性肝炎,肝衰竭和死亡。在开始治疗前筛查所有患者的HBV感染,并在Truxima治疗期间和之后监测患者。如果HBV再次激活,则停止使用Truxima和相关药物[见警告和注意事项(5.3) ]。
接受利妥昔单抗产品的患者可能会发生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包括致命的PML [见警告和注意事项(5.4)和不良反应(6.1) ]。
Truxima(rituximab-abbs)用于治疗以下成年患者:
Truxima与氟达拉滨和环磷酰胺(FC)结合使用,可用于治疗先前未治疗和先前治疗的CD20阳性CLL的成年患者。
Truxima与甲氨蝶呤合用,可用于治疗对一种或多种TNF拮抗剂疗法反应不足的中度至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成年患者。
Truxima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可用于治疗患有多发性血管炎(GPA)(韦格纳肉芽肿)和显微多发性血管炎(MPA)的肉芽肿成年患者。
仅以静脉输注方式给药[参见剂量和用法(2.8) ]。
请勿静脉推注或推注。 Truxima仅应由具有适当医疗支持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以管理与严重的输液相关的反应,如果发生这些反应可能致命[请参阅警告和注意事项(5.1) ] 。
每次输注前应先服药[参见剂量和用法(2.7) ]。
首次输注之前:在开始使用特鲁西马治疗之前,通过测量HBsAg和抗HBc筛查所有患者的HBV感染[参见警告和注意事项(5.3) ] 。在第一剂之前获得全血细胞计数(CBC),包括血小板。
在Truxima治疗期间:对于患有淋巴样恶性肿瘤的患者,在Truxima单药治疗期间,在每个Truxima疗程之前,应获得全血细胞计数(CBC),包括差异和血小板计数。在Truxima和化学疗法治疗期间,每周一次至每月一次,并在出现血细胞减少症的患者中更频繁地获得CBC的差异和血小板计数[见不良反应(6.1) ] 。对于患有RA,GPA或MPA的患者,在Truxima治疗期间每两到四个月获得CBC的差异和血小板计数。最终剂量后直至消失,继续监测血细胞减少。
对于先前未接受治疗的滤泡性NHL和DLBCL患者:
如果患者在第1周期中未经历3或4级输注相关不良事件,则可以在第2周期采用含糖皮质激素的化疗方案进行90分钟输注。
在前30分钟内以总剂量的20%的速率启动,在接下来的60分钟内以总剂量的剩余80%的速率启动。如果在第2周期中允许90分钟输注,则在施用其余治疗方案时(通过第6或第8周期)可以使用相同的速率。
在第2周期之前具有临床上显着的心血管疾病或循环淋巴细胞计数≥5000/ mm 3的患者,不应进行90分钟输注[见临床研究(14.4) ]。
根据以下时间表,建议剂量为375 mg / m 2静脉滴注:
推荐剂量为:
成人活动性GPA / MPA的诱导治疗
通过诱导治疗已实现疾病控制的GPA / MPA成人患者的后续治疗
每次输注特鲁西玛之前,先用对乙酰氨基酚和抗组胺药进行药物治疗。对于按照90分钟输注速率给予Truxima的患者,应在输注之前给予化疗方案中的糖皮质激素成分[参见临床研究(14.4) ]。
对于RA,GPA和MPA患者,建议在每次输注前30分钟静脉内注射100 mg甲基强的松龙或其等效物。
在治疗期间以及适当的治疗后长达12个月内,为患有CLL的患者提供吉氏肺孢子虫肺炎(PCP)和疱疹病毒感染的预防治疗[请参阅警告和注意事项(5.6) ]。
建议在治疗期间以及末次Truxima输注后至少6个月内对GPA和MPA的患者进行PCP预防。
取出必要量的曲霉毒素,并在装有0.9%氯化钠USP或5%葡萄糖注射液USP的输液袋中稀释至1 mg / mL至4 mg / mL的终浓度。轻轻翻转袋子以混合溶液。请勿与其他药物混合或稀释。丢弃小瓶中任何未使用的部分。
稀释的Truxima溶液可在2°C至8°C(36°F至46°F)的温度下保存24小时。
已证明稀释的Truxima输液在室温下可稳定保持24小时。但是,由于Truxima溶液不含防腐剂,因此稀释后的溶液应冷藏保存(2°C至8°C)。没有观察到特鲁西玛与聚氯乙烯或聚乙烯袋之间的不相容性。
注射剂:Truxima是澄清至乳白色,无色至浅黄色的静脉输液溶液:
没有。
利妥昔单抗产品可能引起严重的,包括致命的输注相关反应。严重反应通常在第一次输注期间发生,发作时间为30-120分钟。利妥昔单抗产品诱导的输注相关反应和后遗症包括荨麻疹,低血压,血管性水肿,缺氧,支气管痉挛,肺部浸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肌梗塞,心室纤颤,心源性休克,过敏性反应或死亡。
服药前给患者服用抗组胺药和对乙酰氨基酚。对于RA,GPA和MPA患者,建议在每次输注前30分钟静脉内注射100 mg甲基强的松龙或其等效物。必要时,向医学管理机构(例如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支气管扩张剂或氧气)进行与输注相关的反应。根据输液相关反应的严重程度和所需的干预措施,暂时或永久终止Truxima。症状缓解后,以至少50%的速度恢复输液。密切监视以下患者:患有既往心脏或肺部疾病的患者,经历过先前心肺不良反应的患者以及循环中恶性细胞数量高(≥25,000 / mm 3 )的患者[请参阅警告和注意事项(5.7) ,不利反应(6.1) ]。
利妥昔单抗产品治疗的患者可能发生粘膜皮肤反应,其中一些具有致命的后果。这些反应包括副肿瘤性天疱疮,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苔藓样皮炎,囊泡性皮炎和中毒性表皮坏死。这些反应的发作是可变的,并且包括在利妥昔单抗暴露的第一天有发作的报告。在发生严重粘膜皮肤反应的患者中停用Truxima。尚未确定对患有严重粘膜皮肤反应的患者重新给予利妥昔单抗产品的安全性。
使用分类为CD20定向溶细胞抗体的药物(包括利妥昔单抗产品)治疗的患者可能会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活化,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暴发性肝炎,肝衰竭和死亡。已经报道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和HBsAg阴性但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患者的病例。在似乎已解决了乙型肝炎感染(即HBsAg阴性,抗HBc阳性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anti-HBs]阳性)的患者中也发生了再激活。
HBV重新激活定义为HBV复制突然增加,表现为先前HBsAg阴性和抗HBc阳性的人血清HBV DNA水平快速升高或HBsAg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重新激活通常伴随着肝炎,即转氨酶水平升高。在严重的情况下,胆红素水平升高,肝衰竭和死亡都可能发生。
在开始用特鲁西马治疗之前,通过测量HBsAg和抗HBc筛选所有患者的HBV感染。对于有先前乙型肝炎感染证据的患者(无论抗体水平为HBsAg阳性还是HBsAg阴性但抗HBc阳性),请在治疗乙肝和/或之前和/或之前咨询管理乙型肝炎的专业医生在特鲁西玛治疗期间。
在利妥昔单抗治疗期间和之后的几个月内,应监测有当前或先前HBV感染迹象的患者的肝炎或HBV再激活的临床和实验室迹象。据报道,特鲁西马治疗完成后长达24个月,HBV会重新激活。
对于在Truxima期间出现HBV复活的患者,应立即停用Truxima和任何伴随的化学疗法,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在出现HBV激活的患者中恢复Truxima治疗安全性的数据不足。应与具有HBV管理专长的医生讨论在HBV激活消失的患者中恢复Truxima治疗的情况。
利妥昔单抗产品治疗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能发生导致PML并死亡的JC病毒感染。大多数诊断为PML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了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或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一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曾接受过或同时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大多数PML病例在最后一次输注利妥昔单抗后12个月内被诊断出。
对于任何出现新发神经系统表现的患者,请考虑诊断PML。 PML的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咨询神经科医生,脑部MRI和腰穿。
停用Truxima,并考虑在患有PML的患者中终止或减少任何伴随的化学疗法或免疫抑制疗法。
在NHL患者首次输注利妥昔单抗产品后的12-24小时内,可能会发生由肿瘤溶解引起的急性肾衰竭,高钾血症,低钙血症,高尿酸血症或高磷血症,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大量循环性恶性细胞(≥25,000/ mm3)或高肿瘤负荷会增加TLS的风险。
对TLS高危患者进行积极的静脉水合作用和抗高尿酸疗法。纠正电解质异常,监测肾功能和体液平衡,并按照指示进行包括透析在内的支持治疗[请参阅警告和注意事项(5.8) ]。
在基于利妥昔单抗产品的治疗完成期间和之后,可能发生严重的病毒感染,包括致命,细菌,真菌和新的或重新激活的病毒感染。据报道,一些长期的低球蛋白球蛋白血症(定义为利妥昔单抗暴露后> 11个月后的低球蛋白球蛋白血症)感染。新的或重新激活的病毒感染包括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细小病毒B19,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西尼罗河病毒以及乙型和丙型肝炎。中止特鲁西马治疗严重感染并采取适当的抗感染治疗。[见不良反应(6.1,6.2 ) ]。不建议将Truxima用于患有严重活动性感染的患者。
接受利妥昔单抗产品的患者可能发生心脏不良反应,包括心室纤颤,心肌梗塞和心源性休克。停止输注严重或危及生命的心律不齐。对于临床上有重大心律不齐或有心律不齐或心绞痛病史的患者,在Truxima输注期间和输注后都要进行心脏监测[见不良反应(6.1)] 。
NHL患者服用利妥昔单抗产品后可能发生严重的致命性肾脏毒性。在临床试验期间,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的患者和NHL联合顺铂治疗的患者均发生了肾脏毒性。顺铂和特鲁西马的组合不是批准的治疗方案。密切监测肾功能衰竭的迹象,并在血清肌酐或尿少的患者中停用Truxima。 [请参阅警告和注意事项(5.5) ]。
接受利妥昔单抗产品联合化疗的患者可能会发生腹部疼痛,肠梗阻和穿孔,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导致死亡。在售后报告中,NHL患者记录胃肠道穿孔的平均时间为6天(范围1-77)。评估是否出现阻塞症状,如腹痛或反复呕吐。
尚未研究过利妥昔单抗产品治疗后的活病毒疫苗免疫的安全性,并且不建议在治疗前或治疗期间接种活病毒疫苗。
对于接受Truxima治疗的患者,医生应检查患者的疫苗接种状况,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在开始Truxima之前至少与患者的所有免疫接种保持最新,并与当前的免疫指南保持一致,并在开始前至少4周注射非活疫苗到Truxima的路线。
与仅接受MTX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利妥昔单抗和甲氨蝶呤(MTX)治疗的RA患者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评估了利妥昔单抗对免疫应答的影响。
与单独用MTX治疗的患者相比,用利妥昔单抗加MTX治疗的患者对肺炎球菌疫苗接种(一种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的反应通过对至少12种血清型中的6种血清抗体滴度的增加来衡量(19%vs. 61%)。与单独使用MTX的患者相比,接受利妥昔单抗加MTX的患者在接种疫苗后产生可检测水平的抗钥孔血蓝蛋白抗体(一种新型蛋白质抗原)的比例较低(47%比93%)。
与仅接受MTX的患者相比,接受利妥昔单抗+ MTX治疗的患者对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具有现有免疫力的T细胞依赖性抗原)的阳性反应相似(39%比42%)。维持假丝酵母皮肤试验阳性(以评估迟发型超敏反应)的患者比例也相似(利妥昔单抗联合MTX患者的比例为77%,而单独使用MTX的患者比例为70%)。
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组中的大多数患者在免疫时B细胞计数均低于正常下限。这些发现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
根据人类数据,利妥昔单抗产品可因子宫内暴露的婴儿的B细胞淋巴细胞减少而对胎儿造成伤害。建议孕妇注意胎儿的潜在危险。劝告有生殖潜力的女性在接受特鲁西玛治疗时以及在最后一次服药后至少12个月内使用有效的避孕药[请参见在特定人群中使用( 8.1,8.3 )] 。
关于在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后表现为外周B细胞耗竭的RA患者中,除甲氨蝶呤以外,使用生物制剂或疾病改良抗风湿药(DMARD)的安全性方面的数据有限。如果同时使用生物制剂和/或DMARD,则密切观察患者的感染迹象。在使用利妥昔单抗产品治疗后表现出外周B细胞耗竭的GPA或MPA患者中,尚未研究使用皮质类固醇以外的其他伴随免疫抑制剂。
尽管在先前对非生物DMARD反应不足的RA患者的四项对照试验中以及在未接受MTX的患者中进行的一项对照试验中,四项对照试验均支持了利妥昔单抗的疗效,但在这些人群中尚未建立良好的风险-获益关系。不建议在先前对一种或多种TNF拮抗剂反应不足的RA患者中使用Truxima [见临床研究(14.6)] 。
标签的其他部分详细讨论了以下临床上显着的不良反应:
由于临床试验是在广泛不同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不能将药物在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率直接与另一种药物在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率进行比较,并且可能无法反映出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率。 2783例患者接受了利妥昔单抗治疗,暴露范围从单次输注到长达2年不等。在单组试验和对照试验中均研究了利妥昔单抗(n = 356和n = 2427)。人群包括1180例低度或滤泡性淋巴瘤患者,927例DLBCL患者和676例CLL患者。大多数NHL患者每次接受rituximab的输注量为375 mg / m 2 ,每周单剂最多8剂,联合化疗最多8剂,或在化疗之后最多16剂。 CLL患者首次接受rituximab 375 mg / m 2初次输注,随后以500 mg / m 2的最高剂量5联合氟达拉滨和环磷酰胺治疗。 71%的CLL患者接受了6个周期的治疗,而90%的患者接受了至少3个基于利妥昔单抗的治疗。
在NHL患者的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最常见的利妥昔单抗不良反应(发生率≥25%)是与输注有关的反应,发烧,淋巴细胞减少,发冷,感染和乏力。
在CLL患者的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最常见的利妥昔单抗不良反应(发生率≥25%)为:输注相关反应和中性粒细胞减少。
输注相关反应
在大多数NHL患者中,首次利妥昔单抗输注期间发生与输注相关的反应,包括发烧,发冷/严峻,恶心,瘙痒,血管性水肿,低血压,头痛,支气管痉挛,荨麻疹,皮疹,呕吐,肌痛,头晕或高血压。 。与输注相关的反应通常在第一次输注开始后30到120分钟内发生,并通过减缓或中断rituximab输注以及给予支持治疗(苯海拉明,对乙酰氨基酚和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解决。第一次输注过程中,与输注相关的反应发生率最高(77%),随后的每次输注都降低。 [请参阅警告和注意事项(5.1) ]。对于先前未治疗的滤泡性NHL或先前未治疗的DLBCL的患者,在第1周期中未经历3或4级输注相关反应,而在第2周期接受了90分钟的利妥昔单抗输注,则3-4级输注的发生率为输液当天或输液后的相关反应为1.1%(95%CI [0.3%,2.8%])。对于第2-8周期,在输注90分钟的当天或之后的第3-4年级输注相关反应的发生率为2.8%(95%CI [1.3%,5.0%])[请参阅警告和注意事项(5.1) ,临床研究( 14.4 ) ]。
传染病
在单臂研究中,只有不到5%的NHL患者发生严重感染(NCI CTCAE 3或4级),包括败血症。感染的总发生率为31%(细菌19%,病毒10%,未知6%和真菌1%)[参见警告和注意事项(5.6) ]。
在随机对照研究中,化疗后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滤泡性或低度NHL,感染率在接受利妥昔单抗的患者中较高。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接受利妥昔单抗的患者中病毒感染的发生频率更高。
Cytopenias和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在接受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的NHL患者中,有48%的患者报告了NCI-CTC 3和4级血细胞减少。这些包括淋巴细胞减少症(40%),中性粒细胞减少症(6%),白细胞减少症(4%),贫血(3%)和血小板减少症(2%)。淋巴细胞减少的中位持续时间为14天(范围为1-588天),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中位持续时间为13天(范围为2-116天)。在单臂研究中,发生单次短暂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细胞发育不良)和两次利妥昔单抗治疗后的溶血性贫血。
在单一疗法的研究中,利妥昔单抗诱导的B细胞耗竭发生在70%至80%的NHL患者中。这些患者中有14%的患者IgM和IgG血清水平降低。
在CLL试验中,与接受FC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R-FC治疗的患者长期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迟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频率更高。延长的嗜中性白血球减少症定义为3-4级嗜中性白血球减少症,在最后一次研究治疗剂量后24到42天之间没有消失。迟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定义为在最后一次治疗后至少42天开始的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在先前未接受CLL治疗的患者中,接受R-FC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频率为8.5%(n = 402),接受FC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频率为5.8%(n = 398)。在没有长期嗜中性白血球减少症的患者中,迟发性嗜中性白血球减少症的发生率在接受R-FC的209例患者中为14.8%,在接受FC的230例患者中为4.3%。
对于先前接受过CLL治疗的患者,接受R-FC的患者(n = 274)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频率为24.8%,接受FC的患者(n = 274)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频率为19.1%。在没有长期嗜中性白血球减少症的患者中,接受R-FC的160例患者中晚期发作的嗜中性白血球减少的频率为147例接受FC的患者中13.6%的晚期发作。
复发性或难治性低等级NHL
表1所示不良反应发生于356例复发或难治,低度或滤泡性,CD20阳性,B细胞NHL的患者中,该研究以利妥昔单抗单药给药进行单组治疗[参见临床研究(14.1) ] 。大多数患者每周接受375 mg / m 2的利妥昔单抗,共4剂。
所有年级(%) | 3年级和4年级(%) | |
---|---|---|
| ||
任何不良反应 | 99 | 57 |
身体整体 | 86 | 10 |
发热 | 53 | 1个 |
寒意 | 33 | 3 |
感染 | 31 | 4 |
虚弱 | 26 | 1个 |
头痛 | 19 | 1个 |
腹痛 | 14 | 1个 |
疼痛 | 12 | 1个 |
背疼 | 10 | 1个 |
喉咙刺激 | 9 | 0 |
冲洗 | 5 | 0 |
血红素和淋巴系统 | 67 | 48 |
淋巴细胞减少 | 48 | 40 |
白细胞减少症 | 14 | 4 |
中性粒细胞减少 | 14 | 6 |
血小板减少症 | 12 | 2 |
贫血 | 8 | 3 |
皮肤和附属物 | 44 | 2 |
夜汗 | 15 | 1个 |
皮疹 | 15 | 1个 |
瘙痒 | 14 | 1个 |
荨麻疹 | 8 | 1个 |
呼吸系统 | 38 | 4 |
咳嗽增加 | 13 | 1个 |
鼻炎 | 12 | 1个 |
支气管痉挛 | 8 | 1个 |
呼吸困难 | 7 | 1个 |
鼻窦炎 | 6 | 0 |
代谢和营养失调 | 38 | 3 |
血管性水肿 | 11 | 1个 |
高血糖症 | 9 | 1个 |
周围水肿 | 8 | 0 |
LDH增加 | 7 | 0 |
消化系统 | 37 | 2 |
恶心 | 23 | 1个 |
腹泻 | 10 | 1个 |
呕吐 | 10 | 1个 |
神经系统 | 32 | 1个 |
头晕 | 10 | 1个 |
焦虑 | 5 | 1个 |
肌肉骨骼系统 | 26 | 3 |
肌痛 | 10 | 1个 |
关节痛 | 10 | 1个 |
心血管系统 | 25 | 3 |
低血压 | 10 | 1个 |
高血压 | 6 | 1个 |
在这些单臂利妥昔单抗研究中,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发生于利妥昔单抗输注期间及之后六个月。
NHL以前未经治疗的低级或滤泡型
在NHL研究4中,与CVP手臂患者相比,R-CVP手臂患者的输注毒性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更高。与单独使用CVP相比,接受R-CVP的患者发生以下不良反应的频率更高(≥5%):皮疹(17%对5%),咳嗽(15%对6%),潮红(14%对3) %),严厉(10%vs. 2%),瘙痒(10%vs. 1%),中性粒细胞减少症(8%vs. 3%)和胸闷(7%vs. 1%)[参见临床研究(14.2 ) ]。
在NHL研究5中,详细的安全数据收集仅限于严重的不良反应,≥2级感染和≥3级不良反应。与观察组相比,在接受利妥昔单抗加化疗后接受利妥昔单抗单药维持治疗的患者中,报告的感染发生率更高(37%对22%)。利妥昔单抗组中发生率较高(≥2%)的3-4级不良反应是感染(4%比1%)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比<1%)。
在NHL研究6中,与未接受进一步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CVP后接受利妥昔单抗的患者发生以下不良反应的频率更高(≥5%):疲劳(39%对14%),贫血(35%对20%) %),周围感觉神经病变(30%比18%),感染(19%比9%),肺毒性(18%比10%),肝胆毒性(17%比7%),皮疹和/或瘙痒(17%对5%),关节痛(12%对3%)和体重增加(11%对4%)。与未接受进一步治疗的患者相比,中性白细胞减少症是唯一在利妥昔单抗组中发生频率更高(≥2%)的3级或4级不良反应(4%比1%)[参见临床研究(14.3) ]。
DLBCL
在NHL研究7(NCT00003150)和8中,[参见临床研究(14.3) ],与R-CHOP相比,年龄≥60岁的患者发生以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低(≥5%),无论严重程度如何仅CHOP:发热(56%对46%),肺部疾病(31%对24%),心脏疾病(29%对21%)和发冷(13%对4%)。这些研究中详细的安全数据收集主要限于3级和4级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反应。
在NHL研究8中,对心脏毒性的评估确定,室上性心律失常或心动过速是造成心脏疾病的大部分差异(R-CHOP为4.5%,CHOP为1.0%)。
与CHOP组相比,R-CHOP组患者发生以下3或4级不良反应的频率更高:血小板减少症(9%对7%)和肺部疾病(6%对3%)。在接受R-CHOP的患者中,其他更常见的3级或4级不良反应是病毒感染(NHL研究8),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HL研究8和9(NCT00064116))和贫血(NHL研究9)。
CLL
以下数据反映了在CLL研究1(NCT00281918)或CLL研究2(NCT00090051)中的676例CLL患者中,利妥昔单抗联合氟达拉滨和环磷酰胺的暴露[参见临床研究(14.5) ]。年龄范围是30-83岁,男性占71%。 CLL研究1中详细的安全数据收集仅限于3级和4级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反应。
与输注相关的不良反应是由在输注开始时或输注开始后24小时内发生的以下任何不良事件来定义的:恶心,发热,发冷,低血压,呕吐和呼吸困难。
在CLL研究1中,与接受FC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R-FC治疗的患者发生以下3级和4级不良反应的频率更高:与输注相关的反应(R-FC组为9%),中性粒细胞减少(30%vs. 19%),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9%比6%),白细胞减少症(23%比12%)和全血细胞减少症(3%比1%)。
在CLL研究2中,与接受FC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R-FC治疗的患者发生以下3或4级不良反应的频率更高:输注相关反应(R-FC组为7%),中性粒细胞减少(49%vs. 44%), febrile neutropenia (15% vs. 12%), thrombocytopenia (11% vs. 9%), hypotension (2% vs. 0%), and hepatitis B (2% vs. <1%). Fifty-nine percent of R-FC-treated patients experienced an infusion-related reaction of any severity.
Because clinical trials are conducted under widely varying conditions, adverse reaction rates observed in clinical trials of a drug cannot be directly compared to rates in the clinical trials of another drug and may not reflect the rates observed in practice.
The data presented below reflect the experience in 2578 RA patients treated with rituximab in controlled and long-term studies 1 with a total exposure of 5014 patient-years.
Among all exposed patients, adverse reactions reported in greater than 10% of patients include infusion-related reactions,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nasopharyngitis,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nd bronchitis.
In placebo-controlled studies, patients received 2 x 500 mg or 2 x 1000 mg intravenous infusions of rituximab or placebo, in combination with methotrexate, during a 24-week period. From these studies, 938 patients treated with rituximab (2 x 1000 mg) or placebo have been pooled ( see Table 2 ). Adverse reactions reported in ≥5% of patients were hypertension, nausea,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rthralgia, pyrexia and pruritus ( see Table 2 ). The rates and types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patients who received rituximab 2 x 500 mg were similar to those observed in patients who received rituximab 2 x 1000 mg.
不良反应 | Placebo + MTX N=398 n(%) | Rituximab + MTX N=540 n(%) |
---|---|---|
| ||
高血压 | 21 (5) | 43 (8) |
恶心 | 19 (5) | 41 (8) |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 23 (6) | 37 (7) |
关节痛 | 14 (4) | 31 (6) |
发热 | 8(2) | 27 (5) |
瘙痒 | 5 (1) | 26 (5) |
寒意 | 9(2) | 16 (3) |
消化不良 | 3 ( < 1) | 16 (3) |
鼻炎 | 6(2) | 14 (3) |
Paresthesia | 3 ( < 1) | 12 (2) |
荨麻疹 | 3 ( < 1) | 12 (2) |
Abdominal Pain Upper | 4(1) | 11(2) |
Throat Irritation | 0(0) | 11(2) |
焦虑 | 5 (1) | 9(2) |
偏头痛 | 2 ( < 1) | 9(2) |
虚弱 | 1 ( < 1) | 9(2) |
Infusion-Related Reactions
In the rituximab RA pooled placebo-controlled studies, 32% of rituximab-treated patients experienced an adverse reaction during or within 24 hours following their first infusion, compared to 23% of placebo-treated patients receiving their first infusio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he 24-hour period following the second infusion, rituximab or placebo, decreased to 11% and 13%, respectively. Acute infusion-related reactions (manifested by fever, chills, rigors, pruritus, urticaria/rash, angioedema, sneezing, throat irritation, cough, and/or bronchospasm, with or without associated hypotension or hypertension) were experienced by 27% of rituximab-treated patients following their first infusion, compared to 19% of placebo-treated patients receiving their first placebo infusion. The incidence of these acute infusion-related reactions following the second infusion of rituximab or placebo decreased to 9% and 11%, respectively. Serious acute infusion-related reactions were experienced by <1% of patients in either treatment group. Acute infusion-related reactions required dose modification (stopping, slowing, or interruption of the infusion) in 10% and 2% of patients receiving rituximab or placebo, respectively, after the first course.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experiencing acute infusion-related reactions decreased with subsequent courses of rituximab. The administration of intravenous glucocorticoids prior to rituximab infusions reduced the incidence and severity of such reactions, however, there was no clear benefit from the administration of oral glucocorticoids for the prevention of acute infusion-related reactions. Patients in clinical studies also received antihistamines and acetaminophen prior to rituximab infusions.
Infections
In the pooled, placebo-controlled studies, 39% of patients in the rituximab group experienced an infection of any type compared to 34% of patients in the placebo group. The most common infections were nasopharyngitis,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bronchitis, and sinusitis.
The incidence of serious infections was 2% in the rituximab-treated patients and 1% in the placebo group.
In the experience with rituximab in 2578 RA patients, the rate of serious infections was 4.31 per 100 patient years. The most common serious infections (≥0.5%) were pneumonia or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cellulitis an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Fatal serious infections included pneumonia, sepsis and colitis. Rates of serious infection remained stable in patients receiving subsequent courses. In 185 rituximab-treated RA patients with active disease, subsequent treatment with a biologic DMARD, the majority of which were TNF antagonists, did not appear to increase the rate of serious infection. Thirteen serious infections were observed in 186.1 patient years (6.99 per 100 patient years) prior to exposure and 10 were observed in 182.3 patient years (5.49 per 100 patient years) after exposure.
Cardiovascular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pooled, placebo-controlled studies,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serious cardiovascular reactions was 1.7% and 1.3% in the rituximab and placebo treatment groups, respectively. Three cardiovascular deaths occurred during the double-blind period of the RA studies including all rituximab regimens (3/769 = 0.4%) as compared to none in the placebo treatment group (0/389).
In the experience with rituximab in 2578 RA patients, the rate of serious cardiac reactions was 1.93 per 100 patient years. The rat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was 0.56 per 100 patient years (28 events in 26 patients),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MI rates in the general RA population. These rates did not increase over three courses of rituximab.
Since patients with RA are at increased risk for cardiovascular events compared with the general population, patients with RA should be monitored throughout the infusion and Truxima should be discontinued in the event of a serious or life-threatening cardiac event.
Hypophosphatemia and hyperuricemia
In the pooled, placebo-controlled studies, newly-occurring hypophosphatemia (<2.0 mg/dl) was observed in 12% (67/540) of patients on rituximab versus 10% (39/398) of patients on placebo. Hypophosphatemia was more common in patients who received corticosteroids. Newly-occurring hyperuricemia (>10 mg/dl) was observed in 1.5% (8/540) of patients on rituximab versus 0.3% (1/398) of patients on placebo.
In the experience with rituximab in RA patients, newly-occurring hypophosphatemia was observed in 21% (528/2570) of patients and newly-occurring hyperuricemia was observed in 2% (56/2570) of patients. The majority of the observed hypophosphatemia occurred at the time of the infusions and was transient.
Re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RA
In the experience with rituximab in RA patients, 2578 patients have been exposed to rituximab and have received up to 10 courses of rituximab in RA clinical trials, with 1890, 1043, and 425 patients having received at least two, three, and four courses, respectively. Most of the patients who received additional courses did so 24 weeks or more after the previous course and none were retreated sooner than 16 weeks. The rates and types of adverse reactions reported for subsequent courses of rituximab were similar to rates and types seen for a single course of rituximab.
In RA Study 2, where all patients initially received rituximab, the safety profile of patients who were retreated with rituximab was similar to those who were retreated with placebo [ see Clinical Studies (14.6), and Dosage and Administration (2.5) ].
Because clinical trials are conducted under widely varying conditions, adverse reaction rates observed in clinical trials of a drug cannot be directly compared to rates in the clinical trials of another drug and may not reflect the rates observed in practice
Induction Treatment of Adult Patients with Active GPA/MPA (GPA/MPA Study 1)
The data presented below from GPA/MPA Study 1 (NCT00104299) reflect the experience in 197 adult patients with active GPA and MPA treated with rituximab or cyclophosphamide in a single controlled study, which was conducted in two phases: a 6 month randomized, double-blind, double-dummy, active-controlled remission induction phase and an additional 12 month remission maintenance phase [ see Clinical Studies (14.7) ]. In the 6-month remission induction phase, 197 patients with GPA and MPA were randomized to either rituximab 375 mg/m 2 once weekly for 4 weeks plus glucocorticoids, or oral cyclophosphamide 2 mg/kg daily (adjusted for renal function, white blood cell count, and other factors) plus glucocorticoids to induce remission. Once remission was achieved or at the end of the 6 month remission induction period, the cyclophosphamide group received azathioprine to maintain remission. The rituximab group did not receive additional therapy to maintain remission. The primary analysis was at the end of the 6 month remission induction period and the safety results for this period are described below.
Adverse reactions presented below in Table 3 were adverse events which occurred at a rate of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10% in the rituximab group. This table reflects experience in 99 GPA and MPA patients treated with rituximab, with a total of 47.6 patient-years of observation and 98 GPA and MPA patients treated with cyclophosphamide, with a total of 47.0 patient-years of observation. Infection was the most common category of adverse events reported (47-62%) and is discussed below.
不良反应 | Rituximab N = 99 n(%) | 环磷酰胺 N=98 n(%) | ||||||||
---|---|---|---|---|---|---|---|---|---|---|
已知共有122种药物与Truxima(rituximab)相互作用。 检查互动最常检查的互动查看Truxima(rituximab)与以下药物的相互作用报告。 Truxima(rituximab)疾病相互作用与Truxima(rituximab)有7种疾病相互作用,包括: 药物相互作用分类
药物状态美国日本医生![]() Heather Benjamin MD经验:11-20年 ![]() Heather Benjamin MD经验:11-20年 ![]() Suzanne Reitz MD经验:11-20年 ![]() Heather Miske DO经验:11-20年 ![]() Heather Miske DO经验:11-20年 ![]() 渡邊剛经验:21年以上 ![]() 宮崎総一郎 中部大学特聘教授经验:21年以上 ![]() 百村伸一 教授经验:21年以上 ![]() 村上和成 教授经验:21年以上 ![]() 中山秀章 教授经验:21年以上 临床试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