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6-356 出国就医服务电话

获取国外醋酸氟卡尼酯药品价格,使用等信息,最快 24 小时回馈

出境医 / 海外药品 / 醋酸氟卡尼酯

醋酸氟卡尼酯

药品类别 第一组抗心律不齐

警告

    死亡
  • 在心律失常抑制试验(CAST)中,无症状,不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例如,室性早搏[PVCs])和最近的MI(> 6天,但<2岁接受氟卡尼(5.1%)的患者与安慰剂(2.3%)的患者。 1 190 302 (请参阅“谨慎操作下的死亡率”。)

  • 尽管尚不清楚是否可以将这些发现推广到其他患者人群(例如,近期没有心梗的患者),但除了缺乏通常没有生命的患者无法接受的改善生存率的证据外,谨慎地考虑Ic类抗心律不齐药物的风险威胁性室性心律失常,即使患者出现不愉快但无生命危险的症状。 1个

    心房颤动/扑动患者的心律失常作用
  • 由于存在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例如,PVC,VT,VF,死亡),请勿用于患有慢性房颤的患者。 1 (请参见在谨慎处理下患有慢性心房颤动的患者。)

  • 一些房扑患者可能会发生1:1 AV传导。 1矛盾的是,房颤患者心室率也可能增加;同时使用具有负面变时作用的药物(例如,地高辛,β-肾上腺素阻断剂)可以降低这种风险。 1个

介绍

局部麻醉型Ic类抗心律失常药。 1 3 4 5 6 7 146 147

醋酸氟卡尼的用途

室性心律失常

根据临床医师的判断,抑制和预防复发性室性心律失常(例如持续性室速)会危及生命1 3 4 5 24 52 53 77 89 90 91 92 110 125125 161 162 166 175 176 177 178 179 (请参阅盒​​装警告。)

由于存在致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和相关的死亡风险,因此不建议使用氟卡尼治疗不太严重的心律失常(例如PVC)。 1 162 163 164 166 170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6 190 211 302

没有证据表明使用与对死亡率或猝死有有益影响。 1 91 92 109 163 164 167 170 171

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预防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例如Wolff-Parkinson-White综合征);其他症状性,致残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未明的机制;无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的症状性阵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颤动(PAF)。 1 35 110 115 140 192 193 194 197 198 199 200 201 206 300

在无结构性或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中,可用于持续治疗PSVT的几种药物之一;但是,由于不良反应,通常适用于其他疗法(例如导管消融,β-肾上腺素能阻断剂,地尔硫卓,维拉帕米)无效或禁忌的患者。 300

被认为是房颤或扑动药理复律的首选药物†。 300 301

可用于其他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持续治疗(例如,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结节性心动过速)。 113 120 149 300

由于存在心律失常的危险,请勿在结构性心脏病或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中使用。 1 300

醋酸氟卡尼剂量和给药

一般

  • 可行时监测血浆中氟卡尼的浓度;患有严重肝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进行监测1,并建议其他可能会阻碍药物消除的患者(例如,中度肾功能不全或CHF或接受胺碘酮治疗的患者)进行监测。 1 43维持血浆氟卡尼的谷浓度在<0.7-1 mcg / mL,因为高于该范围会导致较高的不良心脏反应率。 1 59 70 78 104 (请参阅药代动力学下的血浆浓度。)

  • 建议在治疗期间对心脏功能进行临床和ECG监测。 1 89

  • 对于持续性室速患者,无论心脏状况如何,均应在医院内通过ECG监测开始治疗。 1 89 151一些临床医生建议,在不断进行心电图监护的医院环境中也应退出治疗。 164 172 182

  • 如果用于儿科患者,请在经验丰富的心脏病专家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管理。 1 (请参阅“注意事项”中的“儿科用途”。)

从其他抗心律不齐药物转移

  • 建议从使用另一种抗心律不齐药物治疗转为氟卡尼的患者需要过渡期。 1在开始使用氟卡尼之前,应使之前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半衰期≥2-4。 1个

  • 如果停用目前的抗心律不齐药物可能会导致危及生命的心律不齐,请考虑住院过渡。 1个

行政

口头管理

每天每隔12小时口服2次等分剂量。 1个

如果心律不齐得不到充分控制或每天两次给药对药物的耐受性不佳,则可以每隔8小时服用一次。 1 59 89 146 150

剂量

以醋酸氟卡尼形式存在;以盐表示的剂量。 1个

根据患者的反应和耐受性,仔细调整剂量。 1 3 89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心脏传导的影响,请使用尽可能低的有效剂量。 1 (请参阅“谨慎操作对心脏传导的影响”。)

稳态血浆浓度和最佳治疗效果可能需要3到5天才能达到(某些患者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不要增加剂量超过每4天一次。 1 76

通常不使用口服剂量,因为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1然而,对于结构轻度或无结构性的个体,已使用单次口服负荷剂量(例如200-300 mg)将新近发作的心房颤动转变为正常的窦性心律†(“自付费药”方法)心脏病。 224 228 233 235 236 240 241 242 243 244 301

小儿患者

室上和室性心律失常
口服

咨询专业参考。 1 (请参阅“注意事项”中的“儿科用途”。)

小于6个月的婴儿:初始剂量约为每天50 mg / m 2 ,分为2或3个等间隔的剂量。 1个

≥6个月的儿童:初始剂量可能会增加到每天100 mg / m 21个

开始治疗后或改变剂量后,获得血浆谷(服药前<1小时)氟卡尼浓度和稳定状态下(至少5剂后)心电图。 1接受更高剂量的患者血浆药物浓度可能不稳定。 1剂量的微小变化可能会导致血浆药物浓度不成比例的增加。 1个

在治疗的第一年,制造商建议,每当患者被临床随访时,均应获得12导联心电图和血浆谷氟卡尼浓度。 1儿童的常规治疗浓度为200–500 ng / mL,尽管可能需要达到800 ng / mL的浓度。 1个

大人

室性心律失常
口服

持续性室速:最初,每12小时100毫克。 5月1日,每4天每天两次以50 mg的增量增加剂量,直至获得最佳应答;推荐的最大剂量是每天400毫克。 1个

更高的初始剂量和更快的剂量增加与心律失常事件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增加相关,尤其是在治疗的头几天。 1个

通常不需要每日300毫克以上的剂量。 1个

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口服

PSVT或PAF:最初为每12小时50 mg。 1 192 193 200可每4天两次以50 mg的增量增加剂量,直至获得最佳应答;推荐的最大剂量是每天300毫克。 1个

自行管理PAF转换†
口服

≥70 kg的患者:心发作后5分钟,单次口服负荷剂量为300 mg。 224 242

体重<70 kg的患者:心set发作后5分钟以200 mg作为单次口服负荷剂量。 224 242

保持坐姿或仰卧姿势,直到心resolution消退或服药后≥4小时。 224 242如果心6在6-8个小时内仍未消失,以前未曾出现过的症状(例如呼吸困难,晕厥,晕厥)或心率显着升高,请就医。 224

在24小时内不要服用超过一剂。 224

限度

小儿患者

室上和室性心律失常
口服

每天最高200 mg / m 21个

大人

室性心律失常
口服

每天最大400毫克。 1个

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口服

每日最高300毫克,用于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律失常。 1个

自行管理阵发性房颤转换†
口服

≥70 kg的成年人在24小时内最大单次口服剂量为300 mg。 224 242 224

体重<70 kg的成年人在24小时内最大单次口服剂量为200 mg。 224 242

特殊人群

肝功能不全

密切监测血浆浓度以指导剂量调整。 1 3 (请参阅“小心肝功能障碍”。)

谨慎增加剂量,间隔> 4天。 1个

肾功能不全

在患有重度肾损伤(CL CR≤35毫升/分钟),每天一次或50mg 100毫克初始剂量,每天两次推荐。 1 (请参阅“注意肾功能不全”。)

对于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建议每12小时100毫克的初始剂量。 1个

密切监测血浆浓度以指导剂量调整。 1个

谨慎增加剂量,间隔> 4天;密切监测不良心脏影响或其他毒性。 1个

醋酸氟卡尼酯的注意事项

禁忌症

  • 除非已有起搏器,否则预先存在的2级或3级房室传导阻滞或双束传导阻滞(与左半阻滞相关的右束支传导阻滞)。 1个

  • 心源性休克。 1个

  • 已知对氟卡尼过敏。 1个

警告/注意事项

警告事项

死亡

MI后非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死亡或非致命性心脏骤停的风险增加。 1 161 163 174 175 176 177 181 182 190 191 191 302 (请参阅带框警告)。

将氟卡尼特的使用范围限制在危及生命的心律不齐患者中;不建议在严重心律不齐的患者中使用1 161 163 170 176 177 178 181 181 ,即使是有症状的患者。 1 161 163 170 176 177 178

请勿在患有近期或先前心梗的患者中使用。 1 302

慢性房颤患者

制造商指出,对慢性心房颤动的患者研究不足,不建议使用;可能的VT或VF或心室率反常增加。 1 207 208 209(见黑框警告。)

心律失常作用

潜在的新的和/或更严重的或潜在的致命性心律失常(主要是室性心律失常,但PVC增高或室上性心律失常)。 1 27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151 159风险似乎与剂量和潜在心脏病有关。 1 27 151

在治疗之前和期间,必须进行临床和ECG评估。 1 89严格遵循推荐的剂量表。 1 27监测血浆药物浓度,并避免浓度> 1 mcg / mL。 1 27如果可能,避免同时使用其他抗心律不齐药物。 27 43 44 (请参阅相互作用下的抗心律不齐药物。)

心脏衰竭

新的或恶化的CHF,特别是在患有心肌病,已存在严重CHF(NYHA III或IV级)或射血分数<30%的患者中。 1个

如果发生CHF或心肌功能障碍,可能需要减少剂量,停止治疗或修改其他药物治疗(例如,地高辛,利尿剂)。 1个

在有CHF或心肌功能障碍史1 89 146 151 154的患者中谨慎使用,尤其是那些患有晚期衰竭或功能障碍的患者。 19 27 62 63 89 91 146认真监视此类患者;不要超过建议的初始剂量。 1监测血浆氟卡尼的浓度并调整剂量,以保持谷浓度<0.7–1 mcg / mL。 1个

对心脏传导的影响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心脏传导的影响,请使用尽可能低的有效剂量。 1个

如果PR间隔增加到≥300ms, 1 QRS持续时间增加到≥180ms, 1或QT c间隔显着增加,则考虑减少剂量。 46 50 89

如果发生2级或3级房室传导阻滞或双束性传导阻滞,除非有临时或植入的人工心室起搏器以确保足够的心室率,否则应停用氟卡尼。 1 89

很少有扭转型扭转型心律失常的报道。 1个

窦房结功能不全的患者

患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包括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患者的窦性心动过缓,停顿或停搏的可能性;在此类患者中,请谨慎使用(如果有的话) 1361 90 151

心内膜起搏阈值的变化

可能会增加心内膜起搏阈值并抑制心室逃逸节奏。 1 32 38 39

有永久性人工起搏器或临时起搏电极的患者慎用; 1 32 38 39除非有合适的起搏急救方法,否则请勿用于阈值较差或无法编程的人工起搏器患者。 1个

对于有起搏器的患者,在开始治疗之前和之后1周以及此后的定期间隔确定起搏阈值。 1个

钾不平衡

在开始使用氟卡尼之前,请纠正所有先前存在的钾失衡现象。 1个

特定人群

怀孕

C类1

哺乳期

分配到牛奶中。 1个

儿科用

随机对照研究未确定安全性和有效性。 1有限的数据表明,氟卡尼胺可能可用于治疗小儿难治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27 300

可能的心律失常作用。 1与结构性心脏病的小儿患者的心脏骤停和猝死有关。 1由于存在这些风险,氟卡尼通常在儿科患者中不是首选的抗心律不齐药物。 300

应直接由在治疗儿童心律不齐方面经验丰富的心脏病专家指导使用。 1在配备ECG监测功能的医院环境中开始治疗。 1个

肝功能不全

消除可能会明显延长;仅在获益明显超过风险的情况下,才在有严重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 1监测血浆浓度。 1 3 (请参阅剂量和给药方法下的肝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

消除可能会受到影响;谨慎使用。 1 70监测血浆浓度。 1 (请参阅剂量和给药方法下的肾功能不全)。

常见不良反应

头晕,1个视力障碍,1 3 4 5 30 58 59 76 77 78 94 95 96 97 98 101 102 103 104 124 150呼吸困难,1个头痛,1个30 94 95 97 98 102 103 104恶心,1 94 95 97疲劳,1 124心lp, 1胸痛。 1个

醋酸氟卡尼酯的相互作用

由CYP2D6代谢。 1个

抗心律失常药

可能增加心律失常作用的风险; 27 43 91 126对心脏有累加,协同或拮抗作用;或其他不利影响。 108 112 131 136

如果可能,避免与其他抗心律不齐药物同时使用; 1 27 43 44为精心选择的重度难治性心律失常患者保留这种伴随治疗。 77 92 108 110 111 112 122 (请参阅在剂量和给药方式下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中转移。)

利尿剂

与利尿剂同时使用时,没有明显的相互作用。 1个

影响肝微粒体酶的药物

CYP2D6抑制剂:血浆氟卡尼的浓度可能增加,尤其是在广泛代谢的药物中。 1个

蛋白结合药物

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不太可能。 1个

特殊药品和食品

药物或食物

相互作用

评论

酸化剂(例如氯化铵)

存在强酸性尿液时,氟卡尼尿排泄增加,消除半衰期减少80 85

可能需要调整Flecainide的剂量70

碱化剂(例如大剂量抗酸剂,碳酸酐酶抑制剂,碳酸氢钠)

存在强碱性尿液时,氟卡尼尿排泄减少,消除半衰期增加80 85

可能需要调整Flecainide的剂量70

胺碘酮

增加的血浆浓度氟卡尼通过双重1

将氟卡尼的剂量减少30–50% 1 131 142 156 157,并密切监视患者; 1个142监视等离子体氟卡尼浓度和调整剂量根据需要1 142

抗酸剂

对氟卡尼吸收的速率或程度无影响1 70 72

β-肾上腺素阻断剂(例如普萘洛尔)

潜在的负性正性肌力作用; 1对PR间隔的影响小于加性1

由20和30%,分别为1 133增加氟卡尼和普萘洛尔的血浆浓度

卡马西平

氟卡尼清除率提高1

西咪替丁

氟卡尼135的非肾脏和肾脏清除率可能降低

氟卡尼的消除半衰期和血浆浓度分别增加10%和30% 1

可能减少氟卡尼的剂量;需要进一步研究135

氯氮平

血浆氟卡尼可能增加的浓度246

谨慎使用并密切监测,尤其是具有广泛代谢表型246的患者

视需要调整非卡尼特和/或氯氮平的剂量246

地高辛

可能增加的血浆地高辛浓度1 132 133 134

监测地高辛中毒的迹象133 134

地尔硫卓

经验太有限,无法推荐同时使用1

二吡酰胺

负性肌力作用的潜力1

仅在潜在收益大于风险的情况下同时使用1

牛奶

婴儿中氟卡尼的吸收可能降低1

从婴儿饮食中除去牛奶时,考虑减少氟卡尼的用量1

硝苯地平

经验太有限,无法推荐同时使用1

苯妥英

氟卡尼清除率可能提高1

苯巴比妥

氟卡尼清除率可能提高1

奎尼丁

血浆氟卡尼浓度可能升高1

维拉帕米

潜在的负性正性肌力作用1

仅在潜在收益大于风险的情况下同时使用1

醋酸氟卡尼酯的药代动力学

吸收性

生物利用度

口服后1 70 71 72 73迅速且几乎完全吸收,血浆峰值浓度通常在约3小时内(范围:1-6小时)达到。 1 56 70 71 72 73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85–90%。 70

没有实质性的首过代谢。 1 70 71

餐饮

食物可能会稍微降低比率70,但不会影响吸收程度。 1 70 72

牛奶可能会抑制婴儿的吸收。 1个

血浆浓度

在大多数成功使用氟卡尼治疗的患者中,低谷血浆浓度为0.2–1 mcg / mL。 1 59 77 92 189

对于儿童,通常的治疗浓度为0.2-0.5 mcg / mL,尽管可能需要达到0.8 mcg / mL的浓度。 1个

在血浆浓度> 0.7-1 mcg / mL时,尤其是在浓度> 1 mcg / mL时,增加心脏不良反应(例如,传导缺陷,心动过缓)的风险。 1 27 45 50 78

分配

程度

分配到牛奶中。 1个

血浆蛋白结合

大约40–50%。 1 70 81 82 83

消除

代谢

可能在肝脏中广泛代谢为2种主要代谢物和至少3种未鉴定的次要代谢物; 1 70 73主要代谢物不太可能对治疗或毒性产生重大影响。 70 86

CYP2D6参与代谢。 1个

淘汰路线

尿液几乎完全排泄;粪便中仅排泄少量药物和/或代谢物。 1 70 73

当尿液pH值≥8时,血浆清除率降低。 1个

半衰期

双相在健康成年人中,单次或多次服用后,消除半衰期约为11.5–16小时。 56 70 72 80 PVC患者多次服用后消除半衰期略长,平均19–22小时(范围:12–30小时)。 1 30 58 59 75 76

特殊人群

患有PVC, 1 30 58 59 70 75 76 CHF, 1 56 70或肾1 70或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消除半衰期延长。 1个

在儿童中,消除半衰期往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出生时约29小时,3个月时约11–12小时,1–12岁时约6–8小时,12-15岁时约11-12小时)岁)。 1个

稳定性

存储

口服

平板电脑

在20–25°C下密封的耐光容器。 1个

动作

  • 膜稳定抗心律失常药;表现出局部麻醉作用。 1 3 4 5 6 12 13 14

  • 对心脏组织的主要作用似乎是通过快速钠通道对细胞外钠离子跨膜流入的浓度依赖性抑制。 6 11 12 13 14 15 16 17

  • 与心肌内快速的钠通道结合并抑制钠的快速流入,从而降低了动作电位0期的最大去极化率。 6 11 12 13 14 15 16 17

  • 与快速钠通道处于非活动状态12 13 17结合,并以时间和电压依赖性方式抑制复极化后的恢复,这与药物随后从钠通道解离有关。 12 13 17

  • 表现出Ic类抗心律不齐药物的特征性电生理效应,这些物质缓慢附着在跨膜钠通道上并与之分离。 1 3 4 5 12 13 14 20

  • 在整个心脏内产生与剂量相关的心内传导减少,对His-Purkinje系统内的传导影响最明显。 1 3 4 5 22 24

  • 导致PR,QRS和QT间隔的剂量相关增加。 1 3 22 23 24 25 27 30 52 53 58 59 76 89 94 102 104

  • 可能会增加心房有效不应期(ERP) 22 23 24 26 31 36 77 145和心室ERP。 23 24 25 36 52 53 77 92

  • 表现出轻度至中度的负性肌力作用。 1 10 18 1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给病人的建议

  • 没有先咨询临床医生就不要改变治疗方法的重要性。 162 164 172

  • 建议自行服用负荷剂量以使阵发性心房颤动转变的患者保持仰卧或坐姿,直到心resolution消退或服药后至少4小时。 224 242重要性通知临床医生的如果心悸不6-8小时内解决,先前雏症状(例如呼吸困难,晕厥,晕厥)发生,或在心脏速率的发展具有显着的增加。 224

  • 告知临床医生现有或考虑的伴随疗法,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以及任何伴随疾病的重要性。 1个

  • 告知妇​​女临床医生是否怀孕或计划怀孕或进行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1个

  • 向患者提供其他重要预防信息的重要性。 1 (请参阅注意事项。)

准备工作

市售药物制剂中的赋形剂可能对某些个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关详细信息,请咨询特定的产品标签。

有关一种或多种这些制剂短缺的信息,请咨询ASHP药物短缺资源中心。

*可通过通用(非专有)名称从一个或多个制造商,分销商和/或重新包装商处获得

醋酸氟卡尼酯

路线

剂型

长处

品牌名称

制造商

口服

平板电脑

50毫克*

醋酸氟卡尼片

100毫克*

醋酸氟卡尼片

150毫克*

醋酸氟卡尼片

AHFS DI Essentials™。 ©版权所有2020,部分修订版于2018年10月15日。美国卫生系统药剂师协会,东西高速公路4500号,马里兰州贝塞斯达900号套房20814。

†目前,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标签中未包含使用用途。

参考文献

1.西药厂。醋酸Flecainide片规定信息。新泽西州伊顿敦; 2016年3月

3. Holmes B,Heel RC。氟卡尼特:其药效学性质和治疗功效的初步综述。毒品。 1985年; 29:1-33。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3882390?dopt=AbstractPlus

4. Nappi JM,Anderson JL。 Flecainide:一种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药物治疗。 1985年; 5:209-21。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3898035?dopt=AbstractPlus

5.史密斯GH。 Flecainide:一种新型的Ic抗心律失常药物。药物情报临床药物。 1985年; 19:703-7。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3902429?dopt=AbstractPlus

6. Cowan JC,沃恩·威廉姆斯新兴市场。新型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氟卡尼(R818)的表征。欧洲药典。 1981年; 73:333-42。

7. Hudak JM,Banitt EH,Schmid JR。氟卡尼的发现和开发。我是J Cardiol 。 1984年; 53:17-20B。

8. Banitt EH,Coyne WE,Schmid JR等。抗心律失常药。 N- (氨基亚烷基)三氟乙氧基苯甲酰胺和N- (氨基亚烷基)三氟乙氧基萘甲酰胺医学化学杂志。 1975年; 18:1130-4。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177259?dopt=AbstractPlus

9. Banitt EH,Bronn WR,Coyne WE等。抗心律失常药。 2.合成和抗心律失常活性的N - (哌啶基烷基)trifluoroethoxybenzamides。医学化学杂志。 1977年; 20:821-6。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874956?dopt=AbstractPlus

10. Verdouw PD,Deckers JW,Gordon JC。醋酸氟卡尼(R-818)在缺血性猪心脏中的抗心律失常和血液动力学作用。心血管药理杂志。 1979年; 1:473-86。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94625?dopt=AbstractPlus

11. Kvam DC,Banitt EH,Schmid JR。氟卡尼在动物模型中的抗心律失常和电生理作用。我是J Cardiol 。 1984年; 53:22-5B。

12. Vaughan Williams EM。经过十年的新药研究,重新评估了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分类。临床药学杂志。 1984年; 24:129-47。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6144698?dopt=AbstractPlus

13.哈里森DC。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新科学和实际应用。我是J Cardiol 。 1985年; 56:185-7。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409789?dopt=AbstractPlus

14.哈里森DC。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可指导其合理临床使用。毒品。 1986年; 31:93-5。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3948737?dopt=AbstractPlus

15. Singh BN,Nademanee K,Josephson MA等。维拉帕米,氟卡尼和胺碘酮的电生理学和药理学:与临床效果和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关系。 Ann NY Acad Sci 。 1984年; 432:210-35。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6395762?dopt=AbstractPlus

16. Borchard U,BoistenM。氟卡尼对哺乳动物心肌中动作电位和交流电致心律不齐的影响。心血管药理杂志。 1982年; 4:205-12。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6175802?dopt=AbstractPlus

17.坎贝尔·TJ。 I类抗心律不齐药物的速率依赖性作用起效动力学对于确定其对豚鼠心室难治性的作用很重要,并为其分类提供了理论依据。心血管水库。 1983年; 17:344-52。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6883410?dopt=AbstractPlus

18.Schulze JJ,Knops J.氟卡尼对心肌收缩力和电生理参数的影响。 Arzneimittelforschung 。 1982年; 32:1025-9。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6890819?dopt=AbstractPlus

19.马萨诸塞州约瑟夫森,北池田,辛格。氟卡尼对心室功能的影响:临床和实验相关性。我是J Cardiol 。 1984年; 53:95-100B。

20.Milne JR,Hellestrand KJ,Bexton RS等。 1类抗心律不齐药物-通过心房和心室起搏评估的特征性心电图差异。欧洲心脏杂志1984年; 5:99-107。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6723689?dopt=AbstractPlus

21. Ikeda N,Singh BN,Davis LD等。氟卡尼内酯对离体犬和兔心肌纤维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J Am Coll Cardiol 。 1985年; 5(2第1部分):303-10。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3968315?dopt=AbstractPlus

22. Estes NAM III,Garan H,Ruskin JN。醋酸氟卡尼的电生理特性。我是J Cardiol 。 1984年; 53:26-9B。

23.Hellestrand KJ,Bexton RS,Nathan AW等。醋酸氟卡尼对人体心脏传导和不应期的急性电生理作用。 Br HeartJ 。 1982年; 48:140-8。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7093083?dopt=AbstractPlus http://www.pubmedcentral.nih.gov/picrender.fcgi?tool=pmcentrez&artid=481218&blobtype=pdf

24。口服氟卡尼对诱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电生理和抗心律失常作用。 J Am Coll Cardiol 。 1983年; 2:105-14。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6853905?dopt=AbstractPlus

25. Olsson SB,Edvardsson N.氟卡尼抗心律不齐特性的临床电生理研究:在定期的节律性和早搏中使用心房内单相动作电位和程序性刺激进行急性心室内延迟传导和长时间复极化。我是心脏J。 1981年; 102:864-71。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7304394?dopt=AbstractPlus

26. Seipel L,Abendroth RR,Breithardt G.氟卡尼(R818)对人体的电生理作用。流通量。 1981年; 62(4 Part II):III-153。

27. Morganroth J,霍洛维茨国际机场。氟卡尼特:其心律失常作用和预期的表面心电图变化。我是J Cardiol 。 1984年; 53:89-94B。

28. Abitbol H,Califano JE,Abate C等。醋酸氟卡尼在治疗室性早搏中的用途。我是心脏J。 1983年; 105:227-30。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6823803?dopt=AbstractPlus

29. Somani P.氟卡尼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临床药理学。 1980; 27:464-70。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7357804?dopt=AbstractPlus

30. Anderson JL,Stewart JR,Perry BA等。口服醋酸氟卡尼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新英格兰医学杂志1981年; 305:473-7。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7019711?dopt=AbstractPlus

31. Vik-Mo H,Ohm OJ,Lund-Johansen P.醋酸氟卡尼对鼻窦淋巴结功能不全患者的电生理作用。我是J Cardiol 。 1982年; 50:1090-4。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7137036?dopt=AbstractPlus

32. Hellestrand KJ,Nathan AW,Bexton RS等。醋酸氟卡尼对窦房结功能,房室连接异常和起搏器阈值的电生理作用。我是J Cardiol 。 1984年; 53:30-8B。

33. Hellestrand KJ,Nathan AW,Bexton RS等。异常窦房结对静脉注射醋酸氟卡尼的反应。 PACE 。 1984年; 7(3第1部分):436-9。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6204297?dopt=AbstractPlus

34. Hellestrand KJ,Nathan AW,Bexton RS等。醋酸氟卡尼对阵发性折返性连接性心动过速的心脏电生理作用。我是J Cardiol 。 1983年; 51:770-6。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6829436?dopt=AbstractPlus

35.Neuss H,Buss J,Schlepper M等。氟卡尼对Wolff-Parkinson-White综合征中辅助途径的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欧洲心脏杂志1983年; 4:347-53。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6617681?dopt=AbstractPlus

36.Bexton RS,Hellestrand KJ,Nathan AW等。口服和静脉注射醋酸氟卡尼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比较。欧洲心脏杂志1983年; 4:92-102。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6852073?dopt=AbstractPlus

37.Bexton RS,Hellestrand KJ,Nathan AW等。 I类抗心律不齐药flecainide加剧了快速通路传导中的逆行间隙。 PACE 。 1983年; 6:1273-7。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6196737?dopt=AbstractPlus

38. Hellestrand KJ,Burnett PJ,Milne JR等。抗心律失常药醋酸氟卡尼对急性和慢性起搏阈值的影响。 PACE 。 1983年; 6(5第1部分):892-9。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6195608?dopt=AbstractPlus

39. Walker PR,Papouchado M,James MA等。由于醋酸氟卡尼起搏失败。 PACE 。 1985年; 8:900-2。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415944?dopt=AbstractPlus

40.Velebit V,Podrid P,Lowen B等。抗心律不齐药物加重和激发室性心律失常。流通量。 1982年; 65:886-94。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6176355?dopt=AbstractPlus

41. Torres V,Flowers D,Somberg JC。抗心律失常药的心律失常性。我是心脏J。 1985年; 109(5 Part 1):1090-7。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3993517?dopt=AbstractPlus

42. Rae AP,Greenspan AM,Spielman SR等。电生理研究评估了与冠心病相关的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我是J Cardiol 。 1985年; 55:1494-9。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3890509?dopt=AbstractPlus

43. Nathan AW,Hellestrand KJ,Bexton RS等。新型抗心律不齐药醋酸氟卡尼的心律失常作用。我是心脏J。 1984年; 107:222-8。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6695656?dopt=AbstractPlus

44. Nathan AW,Hellestrand KJ,Bexton RS等。氟卡尼的心律失常作用。毒品。 1985年; 29(增刊4):45-53。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4006779?dopt=AbstractPlus

45. Spivack C,Gottlieb S,Miura DS等。氟卡尼的毒性。我是J Cardiol 。 1984年; 53:329-30。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6695731?dopt=AbstractPlus

46. Wehr M,Noll B,Krappe J. Flecainide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加重。我是J Cardiol 。 1985年; 55:1643-4。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4003313?dopt=AbstractPlus

47.卖方TD,DiMarco JP。与醋酸氟卡尼相关的窦性心室性心动过速。胸部。 1984年; 85:647-9。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6201323?dopt=AbstractPlus

48.Hohnloser S,Zeiher A,Hust MH等。 Flecainide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加重。临床乙二醇。 1983年; 6:130-5。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6851274?dopt=AbstractPlus

49. Muhiddin K,Nathan AW,Hellestrand KJ等。氟卡尼类伴有室性心动过速。柳叶刀。 1982年; 2:1220-1。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6128526?dopt=AbstractPlus

50.Lui HK,Lee G,Dietrich P等。氟卡尼特引起的QT延长和室性心动过速。我是心脏J。 1982年; 103(4 Part 1):567-9。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7064795?dopt=AbstractPlus

51. Podrid PJ。室性心律失常加重:药物引起的并发症。毒品。 1985年; 29(增刊4):33-44。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3924550?dopt=AbstractPlus

52. Platia EV,Estes NAM,Heine DL等。 Flecainide:难治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和抗心律不齐特性。我是J Cardiol 。 1985年; 55:956-62。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3984883?dopt=AbstractPlus

53. Oetgen WJ,Tibbits PA,Abt MEO等。 Clinic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 assessment of oral flecainide acetate for recurren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evidence for exacerbation of electrical instability.我是J Cardiol 。 1983年; 52:746-50.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6624666?dopt=AbstractPlus

54. Hodges M, Hoback J, Graham E et al. Cardiac function after oral dosing with flecainide acetate.临床药理学。 1981年; 29:251.

55. Tanenbaum R, Wilen M, Franciosa JA. Effects of flecainide on hemodynamics and functional capacity in heart failure.流通量。 1982年; 66(4 Part II):II-68.

56. Franciosa JA, Wilen M, Weeks CE et al. Pharmacokinetics and hemodynamic effects of flecainid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ow output heart failure. J Am Coll Cardiol 。 1983年; 1:699.

57. Lui HK, Lee G, Stobbe D et al. Effect of flecainide on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临床研究。 1983年; 31:13A.

58. Hodges M, Haugland JM, Granrud G et al. Suppression of ventricular ectopic depolarizations by flecainide acetate, a new antiarrhythmic agent.流通量。 1982年; 65:879-85.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7074749?dopt=AbstractPlus

59. Duff HJ, Roden DM, Maffucci RJ et al. Suppression of resistant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by twice daily dosing with flecainide.我是J Cardiol 。 1981年; 48:1133-40.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7304461?dopt=AbstractPlus

60. Muhiddin KA, Shaw E, Blackett A et al. The effect of a new antiarrhythmic agent, flecainide acetate, on systolic time intervals. Eur J临床Pharmacol 。 1983年; 25:13-8.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6617715?dopt=AbstractPlus

61. Muhiddin KA, Turner P, Blackett A. Effect of flecainide on cardiac output.临床药理学。 1985年; 37:260-3.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3971650?dopt=AbstractPlus

62. Legrand V, Vandormael M, Collignon P et al. Hemodynamic effects of a new antiarrhythmic agent flecainide (R-818),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我是J Cardiol 。 1983年; 51:422-6.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6823856?dopt=AbstractPlus

63. Josephson MA, Kaul S, Hopkins J et al. Hemodynamic effects on intravenous flecainide relative to the level of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m Heart J . 1985年; 109:41-5.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3966331?dopt=AbstractPlus

64. Serruys PW, Vanhaleweyk G, Van den Brand M et al. The haemodynamic effect of intravenous flecainide acetat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Br J Clin Pharmacol . 1983年; 16:51-9.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6882622?dopt=AbstractPlus http://www.pubmedcentral.nih.gov/picrender.fcgi?tool=pmcentrez&artid=1427947&blobtype=pdf

65. Legrand V, Materne P, Vandormael M et al. Comparative haemodynamic effects of intravenous flecainide i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heart failure and with and without beta-blocker therapy. Eur Heart J . 1985年; 6:664-71.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4054136?dopt=AbstractPlus

66. Jackson N, Verma SP, Frais MA et al. Hemodynamic dose-response effects of flecainide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and without left ventricular decompensation.临床药理学。 1985年; 37:619-24.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3891187?dopt=AbstractPlus

67. Cohen AA, Daru V, Covelli G et al. Hemodynamic effects of intravenous flecainide in acute noncomplic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 Heart J . 1985年; 110:1193-6.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4072876?dopt=AbstractPlus

68. Dunselman PHJM, Kingma JH, van Wijk LM et al. Haemodynamic and antiarrhythmic effects of intravenous flecainide acetate in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毒品。 1985年; 29(Suppl 4):58-64.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4006780?dopt=AbstractPlus

69. von Philipsborn G, Gries J, Hofmann HP et al. Pharmacological studies on propafenone and its main metabolite 5-hydroxypropafenone. Arzneimittelforschung 。 1984年; 34:1489-97.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6543124?dopt=AbstractPlus

70. Conard GJ, Ober RE. Metabolism of flecainide.我是J Cardiol 。 1984年; 53:41-51B.

71. Conard GJ, Carlson GL, Frost JW et al. Human plasma pharmacokinetics of flecainide acetate (R-818), a new antiarrhythmic, following oral and intravenous doses.临床药理学。 1979年; 25:218.

72. Tjandramaga TB, Verbesselt R, Van Hecken A et al. IV and oral-flecainide kinetics: absolute bio-availability, effects of food, antacid (aluminum hydroxide) and multiple oral doses. Eur Heart J . 1984年; 5(Suppl B):135.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6373273?dopt=AbstractPlus

73. McQuinn RL, Quarfoth GJ, Johnson JD et al. Biotransformation and elimination of 14 C-flecainide acetate in humans.药物代谢处​​置。 1984年; 12:414-20.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6148206?dopt=AbstractPlus

74. Chang SF, Welscher TM, Miller AM et al.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method for the quantitation of a meta-O -dealkylated metabolite of flecainide acetate, a new antiarrhythmic. J Chromatogr . 1985年; 343:119-27.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4066846?dopt=AbstractPlus

75. Conard GJ, Cronheim GE, Klempt HW.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sma concentrations and suppression of ventricular extrasystoles by flecainide acetate (R-818), a new antiarrhythmic, in patients. Arzneimittelforschung 。 1982年; 32:155-9.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7199921?dopt=AbstractPlus

76. Woosley RL, Siddoway LA, Duff HJ et al. Flecainide dose-response relations in stable ventricular arrhythmias.我是J Cardiol 。 1984年; 53:59-65B.

77. Anderson JL. Experience with electrophysiologically guided therapy of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with flecainide: summary of long-term follow-up.我是J Cardiol 。 1984年; 53:79-86B.

78. Salerno DM, Granrud G, Sharkey P et al. Pharmacodynamics and side effects of flecainide acetate.临床药理学。 1986年; 40:101-7.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3720173?dopt=AbstractPlus

79. Conard GJ, Carlson GL, Frost JW et al.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flecainide acetate, a new antiarrhythmic agent, in humans.临床医生。 1984年; 6:643-52.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6478470?dopt=AbstractPlus

80. Johnston A, Warrington S, Turner P. Flecainide pharmacokinetics in healthy volunteers: the influence of urinary pH. Br J Clin Pharmacol . 1985年; 20:333-8.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4074602?dopt=AbstractPlus http://www.pubmedcentral.nih.gov/picrender.fcgi?tool=pmcentrez&artid=1400890&blobtype=pdf

81. Johnston A, Muhiddin KA, Hamer J. Serum protein binding of flecainide. Br J Clin Pharmacol . 1982年; 13:606P.

82. Johnston A, Caplin JL, Hamer J et al. The serum protein binding of disopyramide and flecainide follow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Br J Clin Pharmacol . 1983年; 15:601P.

83. Caplin JL, Johnston A, Hamer J et al. The acute changes in serum binding of disopyramide and flecainide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Eur J临床Pharmacol 。 1985年; 28:253-5.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4007029?dopt=AbstractPlus

84. Wang T, Siddoway LA, Bergstrand RH et al. Treatment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 with individualized intravenous flecainide dosing regimens.流通量。 1983年; 68(4 Part II):III-416.

85. Muhiddin KA, Johnston A, Turner P. The influence of urinary pH on flecainide excretion and its serum pharmacokinetics. Br J Clin Pharmacol . 1984年; 17:447-51.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6326790?dopt=AbstractPlus http://www.pubmedcentral.nih.gov/picrender.fcgi?tool=pmcentrez&artid=1463395&blobtype=pdf

86. Guehler J, Gornick CC, Tobler HG et al. Electrophysiologic effects of flecainide acetate and its major metabolites in the canine heart.我是J Cardiol 。 1985年; 55:807-12.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3919554?dopt=AbstractPlus

87. Mottonen LR, Holtzman JL, Harrison LI et al. Effects of smoking on the clearance of flecainide acetate.临床药理学。 1984年; 35:260.

88. Fach WA, Mai BV, Preusler W et al. Flecainid-intoxikation. (German; with English abstract;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Riker Laboratories.) Inn Med Aktuel . 1984年; 11:27-31.

89. Anderson JL, Stewart JR, Crevey BJ. A proposal for the clinical use of flecainide.我是J Cardiol 。 1984年; 53:112-9B.

90. Flowers D, O'Gallagher D, Torres V et al. Flecainide: long-term treatment using a reduced dosing schedule.我是J Cardiol 。 1985年; 55:79-83.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3966401?dopt=AbstractPlus

91. Reid PR, Griffith LSC, Platia EV et al. Evaluation of flecainide acetate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at high risk of sudden cardiac death.我是J Cardiol 。 1984年; 53:108-11B.

92. Lal R, Chapman PD, Naccarrelli GV et al. Short- and long-term experience with flecainide acetate in the management of refractory life-threatening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J Am Coll Cardiol 。 1985年; 6:772-9.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3928725?dopt=AbstractPlus

93. Granrud G, Salerno D, Hodges M et al. Long term flecainide is effective and well tolerated.流通量。 1982年; 66(4 Part II):II-69.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7116593?dopt=AbstractPlus

94. Duran D, Platia EV, Griffith LSC et al. Suppression of complex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by oral flecainide.临床药理学。 1982年; 32:554-61.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7127996?dopt=AbstractPlus

95. Vanhaleweyk G, Balakumaran K, Lubsen J et al. Oral flecainide for suppression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Cardiology . 1984年; 71:30-9.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6722846?dopt=AbstractPlus

96. Muhiddin KA, Turner P, Hellestrand K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efficacy of flecainide acetate in the treatment of ventri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s. Postgrad Med J . 1985年; 61:489-96.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409543?dopt=AbstractPlus http://www.pubmedcentral.nih.gov/picrender.fcgi?tool=pmcentrez&artid=2418450&blobtype=pdf

97. Vanhaleweyk G, Balakumaran K, Lubsen J et al. Flecainide: one-year efficac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Eur Heart J . 1984年; 5:814-23.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6499854?dopt=AbstractPlus

98. Meinertz T, Zehender MK, Geibel A et al. Long-term antiarrhythmic therapy with flecainide.我是J Cardiol 。 1984年; 54:91-6.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6741844?dopt=AbstractPlus

99. Webb CR, Morganroth J, Spielman SR et al. Use of flecainide for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in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J Am Coll Cardiol 。 1985年; 5:482.

100. Lee G, Lui HK, Stobbe D et al. Efficacy of flecainide in patients with serious ventricular dysrhythmias unresponsive to conventional oral antiarrhythmic agents.临床研究。 1983年; 31:199A.

101. Salerno DM, Hodges M, Granrud G et al. Comparison of flecainide with quinidine for suppression of chronic stable ventricular ectopic depolarizations: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study in ambulatory outpatients.安实习生。 1983年; 98:455-60.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6340575?dopt=AbstractPlus

102. Flecainide-Quinidine Research Group. Flecainide versus quinidine for treatment of chronic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a multicenter clinical trial.流通量。 1983年; 67:1117-23.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6339110?dopt=AbstractPlus

103. Hodges M, Salerno DM, Granrud G et al. Flecainide versus quinidine: results of a multicenter trial.我是J Cardiol 。 1984年; 53:66-71B.

104. Kjekshus J, Bathen J, Orning OM et al. A double-blind, crossover comparison of flecainide acetate and disopyramide phosphate in the treatment of ventricular premature complexes.我是J Cardiol 。 1984年; 53:72-8B.

105. Klempt HW, Nayebagha A, Fabry E. Antiarrhythmic efficacy of mexiletine, propafenone and flecainide in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 a comparative study in patients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German; with English abstract.) Z Kardiol . 1982年; 71:340-9.

106. Dubner SJ, Elencwajg BD, Palma S et al. Efficacy of flecainide in the management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comparative study with amiodarone. Am Heart J . 1985年; 109:523-8.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3883728?dopt=AbstractPlus

107. Anon。 Flecainide: a new antiarrhythmic drug. Med Lett药物治疗师。 1986年; 28:19-20.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3951388?dopt=AbstractPlus

108. Zipes DP. A consideration of antiarrhythmic therapy.流通量。 1985年; 72:949-56.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3930087?dopt=AbstractPlus

109. Stroobandt R, Andries E, van Mieghiem W et al. Efficacy and tolerance of intravenous flecainid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igh frequency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Eur Heart J . 1984年; 5:876-82.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6397356?dopt=AbstractPlus

110. Slama R, LeClerq JF. The clinical use of oral flecainide.毒品。 1985年; 29(Suppl 4):28-9.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4006778?dopt=AbstractPlus

111. Stern H, Scheininger M, Theisen F et al. Antiarrhythmic therapy with flecainide in combination and comparison with propranolol.毒品。 1985年; 29(Suppl 4):77-85.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4006784?dopt=AbstractPlus

112. Coumel P, Chouty F, Slama R. Logic and empiricism in the selection of antiarrhythmic agents: the role of drug combinations.毒品。 1985年; 29(Suppl 4):68-76.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4006782?dopt=AbstractPlus

113. Orning OM. The use of tocainide, encainide, lorcainide and flecainide for supraventricular arrhythmias. Eur Heart J . 1984年; 5(Suppl B):81-6.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6437821?dopt=AbstractPlus

114. Camm AJ, Hellestrand KJ, Nathan AW et al. Clinical usefulness of flecainide acetate in the treatment of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arrhythmias.毒品。 1985年; 29(Suppl 4):7-13.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4006783?dopt=AbstractPlus

115. Neuss H. Long term use of flecainide in patients with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毒品。 1985年; 29(Suppl 4):21-5.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4006776?dopt=AbstractPlus

116. Kappenberger LJ, Fromer MA, Shenasa M et al. Evaluation of flecainide acetate in rapid atrial fibrillation complicating 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 Clin Cardiol . 1985年; 8:321-6.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4006340?dopt=AbstractPlus

117. Goy JJ, Grbic M, Hurni M et al. Conversion of supraventricular arrhythmias to sinus rhythm using flecainide. Eur Heart J . 1985年; 6:518-24.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4043101?dopt=AbstractPlus

118. Goy JJ, Maendly R, Grbic M et al. Cardioversion with flecainide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of recent onset. Eur J临床Pharmacol 。 1985年; 27:737-8.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3987780?dopt=AbstractPlus

119. Rae BG, Ilsley CDJ, Ablett MB. Flecainide acetate in resistant atrial fibrillation. NZ Med J . 1985年; 98:402.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3857526?dopt=AbstractPlus

120. Creamer JE, Nathan AW, Camm AJ.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atrial tachycardias with flecainide acetate. Br Heart J . 1985年; 53:164-6.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3966957?dopt=AbstractPlus http://www.pubmedcentral.nih.gov/picrender.fcgi?tool=pmcentrez&artid=481734&blobtype=pdf

121. Frais MA, Silke B, Verma SP et al. Comparative effects of intravenous disopyramide and flecainide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Br J Clin Pharmacol . 1985年; 20:522P.

122. Frank R, Fontaine G, Tonet JL et al. Treatment of severe chronic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by flecainide combined with amiodarone. Eur Heart J . 1984年; 5(Suppl 1):181.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6241892?dopt=AbstractPlus

123. Agarwal AK, Lochan RG, Beard D et al. Efficacy of flecainide in the control of ventricular response during exercise in established atrial fibrillation in digitalised patients: its comparison with beta blockade. Br Heart J . 1985年; 54:611.

124. Gentzkow GD, Sullivan JY. Extracardiac adverse effects of flecainide.我是J Cardiol 。 1984年; 53:101-5B.

125. Livelli FD Jr, Ferrick KJ, Bigger JT Jr et al. Mixed response to flecainide acetate. J Am Coll Cardiol 。 1984年; 3:583.

126. Griffith L, Platia E, Ord S et al. Persisten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fibrillation: a possible adverse interaction between flecainide and class I anti-arrhythmic drugs. J Am Coll Cardiol 。 1984年; 3:583.

127. Ward DE, Jones S, Shinebourne EA. Use of flecainide acetate for refractory junctional tachycardias in children with the 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我是J Cardiol 。 1986年; 57:787-90.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3962866?dopt=AbstractPlus

128. Case MT, Sibinski LJ, Steffen GR. Chronic oral toxicity and oncogenicity studies of flecainide, an antiarrhythmic, in rats and mice. Toxicol Appl Pharmacol . 1984年; 73:232-42.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6710523?dopt=AbstractPlus

129. Penhall RK, Hong CY, Muhiddin KA. The effect of flecainide on human sperm motility. Br J Clin Pharmacol . 1982年; 14:147P.

130. Gosselin RE, Smith RP, Hodge HC. Clinical toxicology of commercial products.第五版。 Baltimore: The Williams & Wilkins Co; 1984:I10.

131. Wyeth Laboratories Inc. Cordarone (amiodarone HCl) prescribing information.宾夕法尼亚州费城; 1987 Jan.

132. Tjandramaga TB, Verbesselt R, Van Hecken A et al. Oral digoxin pharmacokinetics during multiple-dose flecainide treatment. Arch Int Pharmacodyn Ther . 1982年; 260:302-3.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7165437?dopt=AbstractPlus

133. Lewis GP, Holtzman JL. Interaction of flecainide with digoxin and propranolol.我是J Cardiol 。 1984年; 53:52-7B.

134. Weeks CE, Conard GJ, Kvam DC et al. The effect of flecainide acetate, a new antiarrhythmic, on plasma digoxin levels.临床药学杂志。 1986年; 26:27-31.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3950050?dopt=AbstractPlus

135. Tjandramaga TB, Verbesselt R, Van Hecken A et al. Oral flecainide elimination kinetics: effects of cimetidine.流通量。 1983年; 68(4 Part II):III-416.

136. Reviewers' comments (personal observations).

137. McQuinn RL, Weeks CE, Kvam DC et al. Pharmacokinetics of flecainide in elderly subjects.临床药理学。 1986年; 39:210.

138. Crozier I, Ikram H. Flecainide acetate in atrial fibrillation. NZ Med J . 1985年; 98:506.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3859778?dopt=AbstractPlus

139. Zweber MB (Riker Laboratories, Inc; St. Paul, MN): Personal communication.

140. Kim SS, Lal R, Ruffy R. Treatment of paroxysmal reentrant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with flecainide acetate.我是J Cardiol 。 1986年; 58:80-5.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3728336?dopt=AbstractPlus

141. Ruffy R, Sears M. 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贾玛1985年; 145:533-6.

142. Shea P, Lal R, Kim SS et al. Flecainide and amiodarone interaction. J Am Coll Cardiol 。 1986年; 7:1127-30.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3958371?dopt=AbstractPlus

143. Anderson JL. Proarrhythmic effects of antiarrhythmic drug therapy. In: Smith WM, ed. Forum on the management of arrhythmias: the role of flecainide. Auckland, New Zealand: ADIS Press Limited; 1985:41-50.

144. Riker Laboratories Australia Pty Ltd. Tambocor tablets and injection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Thornleigh, Australia; 1985 Oct.

145. Webb CR, Morganroth J, Senior S et al. Flecainide: steady state electrophysiologic effects in patients with remo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inducible sustained ventricular arrhythmia. J Am Coll Cardiol 。 1986年; 8:214-20.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3711519?dopt=AbstractPlus

146. Roden DM, Woosley RL. Flecainide.新英格兰医学杂志1986年; 315:36-41.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3520324?dopt=AbstractPlus

147. Somberg JC, Tepper D. Flecainide: a new antiarrhythmic agent. Am Heart J . 1986年; 112:808-13.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3094352?dopt=AbstractPlus

148. Borgeat A, Goy JJ, Maendly R et al. Flecainide versus quinidine for convers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to sinus rhythm.我是J Cardiol 。 1986年; 58:496-8.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3529911?d

综上所述

较常报道的副作用包括:心脏骤停。有关不良影响的完整列表,请参见下文。

对于消费者

适用于氟卡尼:口服片剂

警告

口服途径(平板电脑)

与无症状,无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的患者相比,接受氟卡尼特治疗的患者在超过六天但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发生了过高的死亡率或非致命性心脏骤停率,而在该患者中分配了仔细匹配的安慰剂的患者相比心脏心律失常抑制试验(CAST)。考虑IC类药物(包括氟卡尼)的风险以及缺乏改善生存的证据,这对于没有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来说通常是不可接受的,即使患者正在经历令人不快但危及生命的症状或体征,迹象。不建议将Flecainide用于患有慢性心房颤动的患者。使用氟卡尼治疗房颤/颤动的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例报告包括过早的室性收缩增加,室性心动过速,室性纤颤和死亡。

需要立即就医的副作用

氟卡尼及其所需的作用可能会引起某些不良作用。尽管并非所有这些副作用都可能发生,但如果确实发生了,则可能需要医疗护理。

服用氟卡尼时,如果出现以下任何副作用,请立即咨询医生

比较普遍;普遍上

  • 呼吸困难或劳累
  • 头晕,昏厥或头晕
  • 快速,不规则,剧烈震动或心跳或脉搏加快
  • 气促
  • 胸闷
  • 喘息

不常见

  • 灼痛,爬行,瘙痒,麻木,刺,“针刺”或刺痛感
  • 胸痛
  • 晕倒
  • 温暖的感觉
  • 发热
  • 出汗增加
  • 局部或轻度麻痹
  • 脸部,脖子,手臂发红,偶尔上胸部发红
  • 晃动和不稳定的步行
  • 腿,手臂,手或脚的晃动
  • 脚或小腿肿胀
  • 手或脚颤抖或颤抖
  • 肌肉控制或协调不稳,发抖或其他问题

罕见

  • 手臂,背部或下巴疼痛
  • 黑色,柏油样凳子
  • 牙龈出血
  • 尿液或大便中有血
  • 模糊的视野
  • 胸部不适
  • 胸闷或沉重
  • 发冷
  • 混乱
  • 抽搐
  • 咳嗽
  • 排尿次数减少
  • 尿量减少
  • 排尿困难(运球)
  • 呼吸困难
  • 从躺着或坐着的姿势突然起床时头晕,晕眩或头晕
  • 尿频
  • 普遍感到不适或生病
  • 头痛
  • 苍白稀尿量增加
  • 恶心
  • 紧张
  • 嘈杂的呼吸
  • 排尿困难或困难
  • 查明皮肤上的红色斑点
  • 敲打耳朵
  • 针脚的感觉
  • 缓慢或快速的心跳
  • 咽喉痛
  • 嘴唇或嘴中的疮,溃疡或白斑
  • 刺痛
  • 出汗
  • 腺体肿胀
  • 支气管分泌物增厚
  • 呼吸困难
  • 异常出血或瘀伤
  • 异常疲倦或虚弱
  • 眼睛或皮肤发黄

不需要立即就医的副作用

氟卡尼的一些副作用可能会发生,通常不需要医疗。随着身体对药物的适应,这些副作用可能会在治疗期间消失。另外,您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可能会告诉您一些预防或减少这些副作用的方法。

请咨询您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是否持续存在以下不良反应或令人讨厌,或者是否对这些副作用有任何疑问:

比较普遍;普遍上

  • 视力模糊或有斑点

不常见

  • 腹部或胃痛
  • 胃酸或酸
  • 焦虑或精神抑郁
  • ching
  • 便秘
  • 耳朵持续发出铃声或嗡嗡声或其他无法解释的声音
  • 萧条
  • 腹泻
  • 自我或周围环境不断运动的感觉
  • 普遍感到不适或生病
  • 听力损失
  • 胃灼热
  • 消化不良
  • 力量不足或丧失
  • 食欲不振
  • 旋转感
  • 嗜睡或异常嗜睡
  • 失眠
  • 皮疹
  • 胃部不适,不适或疼痛
  • 睡觉有麻烦
  • 无法入睡
  • 减肥

罕见

  • lo肿
  • 色觉改变
  • 口味改变
  • 皮肤裂缝
  • 意识或反应能力下降
  • 对性交的兴趣减少
  • 晚上看困难
  • 移动困难
  • 口干
  • 胃或肠中过量的空气或气体
  • 眼痛或刺激
  • 错误或异常的幸福感
  • 不真实的感觉
  • 饱满的感觉
  • 脱发或头发稀疏
  • 荨麻疹
  • 无法勃起或勃起
  • 增强眼睛对阳光的敏感性
  • 皮肤瘙痒
  • 关节痛
  • 缺乏感觉或情感
  • 性能力,欲望,动力或表现丧失
  • 身体热量散失
  • 记忆力减退
  • 肌肉酸痛或抽筋
  • 肌肉疼痛或僵硬
  • 通过气体
  • 记忆问题
  • 皮肤红肿
  • 鳞状皮
  • 脱离自我或身体的感觉
  • 严重嗜睡
  • 关节肿胀
  • 嘴唇,嘴巴或舌头肿胀
  • 漠不关心的眼动

对于医疗保健专业人员

适用于氟卡尼:口服片剂

一般

心律失常抑制试验(CAST)显示,在近期有心肌梗死史(MI)和非危及生命的室性勃起史的患者(研究前超过6天但不到两年)中,与flecainide相关的死亡率显着提高安慰剂(分别为5.1%和2.3%)。近期有Q波MI和非Q波MI病史的患者相对于安慰剂死亡的风险分别为8.7和1.7。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氟卡尼有潜在的危害。

当血浆氟卡尼浓度大于1.0 mcg / mL时,更可能产生副作用。 [参考]

心血管的

包括心律不齐在内的心血管副作用是最严重的副作用。氟卡尼特可导致或加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原发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1%和阵发性房颤的7%。氟卡尼特还可能使7%至13%的既往存在持续性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律不齐的患者加重心律失常。

Flecainide引起的心律不齐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或停搏2%,束支传导阻滞1%,过早的室性去极化增加1%,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律失常0.5%和猝死0.2%。据报道3.4%的患者出现新的室性心律失常。

氟卡尼可能会延长PR,QRS和校正的QT间隔。大多数QT间隔的延长归因于QRS复合体的扩大而不是JT间隔的延长。据报导过罕见的扭转性病例。

充血性心力衰竭加重的情况很少见,仅分别约有0.5%和9%的既有室上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发生。低血压几乎完全与氟卡尼的静脉给药有关。 [参考]

心律失常作用的危险因素包括潜在的先天性或结构性心脏病。

已经报道了“伪梗塞”的情况,其中氟卡尼胺在左束支系统的间隔纤维中诱导了短暂的右束支传导阻滞,并伴有局灶性传导阻滞。心电图(ECG)还显示ST段抬高和Q波型,与室间隔梗死相符。酶研究未发现患者有心肌梗塞,氟卡尼停用后心电图异常得以解决。

一名有缺血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塞(MI)和室性心律失常病史的患者发生了严重的心源性休克,而没有MI或新的或恶化的室性心律失常的证据。相关的血清氟卡尼浓度为1.8 mcg / mL。 [参考]

神经系统

氟卡尼可加剧重症肌无力。

据报道,至少有6例氟卡尼胺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感觉丧失),并且在长时间使用(2至10年)后似乎会发展。停用氟卡尼治疗后,症状(例如,下肢无力和/或感觉异常,步态障碍)在3至6个月内消失。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氟卡尼停用后神经病仍未缓解。 [参考]

每天服用400毫克氟卡尼的患者中,有13%至28%的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的副作用,例如头晕和视力障碍(包括视力模糊,敏锐度和盲肠)。据报道有2%至10%的患者出现暂时性头痛,乏力,舌头或嘴唇浓密,疲劳,感觉异常和震颤。 [参考]

胃肠道

胃肠道副作用包括1%至4%的患者的腹痛,恶心和便秘。腹泻很少发生。 [参考]

肌肉骨骼

一名33岁的女性出现房颤,二尖瓣脱垂和先天性肌纤维失调性肌病,其肌肉无力,在氟卡尼减少剂量后部分缓解,在用其他抗心律不齐药物替代氟卡尼后完全消失。 [参考]

据报道,包括无力在内的肌肉骨骼副作用在患有基础肌肉疾病的患者中可能更大。 [参考]

眼科

眼部副作用仅限于罕见的角膜沉积病例。 [参考]

一名患者切除的角膜沉积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显示,混浊的氟卡尼特具有相同的色谱特征。 [参考]

泌尿生殖

I类抗心律不齐药(例如氟卡尼)具有局部麻醉和抗胆碱能特性,可能很少引起尿retention留。 [参考]

据报道有4%的患者出现泌尿生殖系统副作用,包括阳complaint。氟卡尼与尿retention留有关的病例已有报道。 [参考]

呼吸道

据报道,一名患有肺结核病史的61岁男子患有可卡因类药物可逆性肺炎。完整的传染病检查为阴性。连续性支气管肺泡灌洗和胸部X线照片与药物诱导的过程一致。 [参考]

呼吸道副作用极为罕见。 [参考]

血液学

氟卡尼治疗5个月后出现一名白细胞减少症。停药后白细胞减少症消失,而氟卡尼重新给药后白细胞减少症未复发。白细胞减少症可能是由于并发病毒感染引起的。 [参考]

血液学副作用极为罕见。 [参考]

肝的

在极少数情况下,已经报道了包括酶浓度升高在内的肝副作用。 [参考]

精神科

据报道,一名62岁的患者接受氟卡尼治疗恶性神经病性疼痛,其中包括偏执型精神病等精神病学副作用。 [参考]

参考文献

1. Tjandra-Maga TB,Verbesselt R,Van Hecken A,Mullie A,De Schepper PJ“ Flecainide:单次和多次口服剂量动力学,绝对生物利用度以及人类食物和抗酸剂的作用”。 Br J Clin Pharmacol 22(1986):309-16

2. Greenberg HM,Dwyer EM,Hochman JS,Steinberg JS,Echt DS,Peters RW“缺血和恩卡尼奈德/氟卡尼奈德治疗的相互作用:一种提高CAST I死亡率的拟议机制”。 Br Heart J 74(1995):631-5

3. Akiyama T,Pawitan Y,Greenberg H等人,“在非Q波急性心肌梗死中抑制心律失常后,因恩卡尼和氟卡尼引起的死亡和心脏骤停的风险增加。”美国J Cardiol 68(1991):1551-5

4. Heisler BE,Ferrier GR,“氟卡尼在局部缺血和再灌注组织模型中的心律失常作用”。 Pharmacol Exp Ther 279(1996):317-24

5. Van Gelder IC,Crijns JGM,Van Gilst WH等人,“醋酸氟卡尼在慢性心房颤动或房扑电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方面的功效和安全性。” Am J Cardiol 64(1989):1317-21

6. Epstein AE,Hallstrom AP,Rogers WJ,Liebson PR,Seals AA,Anderson JL,Cohen JD,Capone RJ,Wyse DG“心肌梗死后恩卡尼特,氟卡尼特和莫立西嗪抑制室性心律失常后的死亡率-最初的设计概念心脏心律失常抑制试验(强制性)。”牙买加医学杂志270(1993):2451-5

7.福布斯WP,Hee TT,Mohiuddin SM,Hillman DE“ Flecainide引起的心源性休克”。 94宝箱(1988):1121

8. Anderson JL,Platt ML,Guarnieri T,Fox TL,Maser MJ,Pritchett ELC,Kay GN,Plumb VJ,Epstein AE,Bubien RS,Bhandari“醋酸类氟卡尼特远阵发性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Am J Cardiol 74(1994):578-84

9. Hopson JR,Buxton AE,Rinkenberger RL,Nademanee K,Heilman JM,Kienzle MG“醋酸氟卡尼特在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常规治疗中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一项多中心试验的结果。” Am J Cardiol 77(1996):a72-82

10. Puech P,Gagnol JP,“ IC类药物:普罗帕酮和氟卡尼”。心血管药物治疗4(1990):549-53

11. Levine B,Chute D,Caplan YH“ Flecainide醉酒”。 J肛门毒理学杂志14(1990):335-6

12. Hohnloser SH,Zabel M“醋酸氟卡尼用于室上性心律不齐的短期和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Am J Cardiol 70(1992):a3-10

13. Andrivet P,Beaslay V和Canh VD“使用flecainide-胺碘酮疗法治疗尖足症”。重症监护医学16(1990):342-3

14. Fish FA,Gillette PC,Benson DW:“接受恩卡尼特和氟卡尼特的年轻患者的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和死亡。” J Am Coll Cardiol 18(1991):356-65

15. Strambabadiale M,Lazzarotti M,Facchini M,Schwartz PJ“恶性心律不齐和急性心肌缺血:氟卡尼特和植物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Am Heart J 128(1994):973-82

16. Marcus FI“使用1C型抗心律不齐药物治疗阵发性房颤的危险。” Am J Cardiol 66(1990):366-7

17. Psaty BM,Psaty SE“氟来尼特对老年人的毒性”。 J Am Geriatr Soc 57(2009):751-3

18. Aliot E,Denjoy I,Attuel,Admant,Rey,Janody,Richard,Lang,Valere,Morane,Kahn,Kayanakis,Janinmagnificat,Fauvel“在症状性阵发性医院门诊患者中,氟卡尼特与普罗帕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心房颤动/颤动。” Am J Cardiol 77(1996):a66-71

19. Winkelmann BR,Leinberger H,“威胁生命的氟卡尼毒性”。 Ann Intern Med 106(1987):807-14

20. Salerno DM,Granrud G,Sharkey P,Krejci J,Larson T,Erlien D,Berry D,Hodges M“醋酸氟卡尼的药效学和副作用”。 Clin Pharmacol Ther 40(1986):101-7

21. Karl M“威胁生命的氟卡尼毒性”。实习医生与医学杂志(1987)107:780

22. Anderson JL,“氟卡尼治疗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美国的经验。” Am J Cardiol 70(1992):a11-8

23. Facchini M,Varisco T,Bonazzi O等人,“氟卡尼特在慢性心律失常低危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两年的随访”。 Am Heart J 117(1989):1258-64

24.克罗齐尔一世“ Flecainide在Wolff-Parkinson-White综合征中”。 Am J Cardiol 70(1992):a26-32

25. Windle JR,Witt RC,Rozanski GJ“氟卡尼对异位心房自动化和传导的影响”。循环88(1993):1878-84

26. SAM,萨默特·萨默特(SAM),Luttikhuis HAO说:“有症状的心房颤动治疗期间Flecainide引起的JT延长,t波倒置和室性心动过速。” Int J Cardiol 44(1994):285-7

27. Clementy J,Dulhoste MN,Laiter C等人,“醋酸氟卡尼预防预防阵发性房颤:对500多例患者进行为期9个月的随访。” Am J Cardiol 70(1992):a44-9

28. Chimienti M,Cullen MT,Casadei G“长期使用氟卡尼和普罗帕酮治疗有症状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安全性:意大利研究人员对氟卡尼和普罗帕酮的报告。” Am J Cardiol 77(1996):a60-5

29. Donovan KD,Power BM,Hockings BEF,Dobb G,Lee KY:“静脉注射氟卡尼与胺碘酮治疗最近发作的心房颤动”。 Am J Cardiol 75(1995):693-7

30. Cockrell JL,Scheinman MM,Titus C等人,“口服氟卡尼治疗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Ann Intern Med 114(1991):189-94

31. Roden DM“抗心律不齐疗法的风险和益处。”英格兰医学杂志331(1994):785-91

32. Van Aubel KJJCM,Ruiter JH,Arnold AER,Burgersduk C“使用醋酸氟卡尼静脉注射期间发生的伪梗塞ECG模式”。 Eur Heart J 13(1992):137-9

33. Malesker MA,Sokka SG,法根NL“ Flecainide引起的神经病”。 Ann Pharmacother 39(2005):1580-1

34. Pedersen KE,Christiansen BD,Kjaer K,Klitgaard NA,Nielsen-Kudsk F“维拉帕米引起​​的地高辛动力学和红细胞内钠浓度变化。” Clin Pharmacol Ther 34(1983):8-13

35. Ferrick KJ,Power M“氟卡尼使神经肌肉无力严重加重。” Am Heart J 119(1990):414-5

36. Hellestrand KJ“长期口服醋酸氟卡尼对反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Am J Cardiol 77(1996):a83-8

37. Ramhamadany E,Mackenzie S,Ramsdale DR,“恶臭症和由于氟卡尼胺毒性引起的视觉幻觉。”研究生医学杂志62(1986):61-2

38. Moller HU,Thygesen K,Kruit PJ,“与氟卡尼特有关的角质沉积物。” BMJ 302(1991):506-7

39. Ziegelbaum M,杠杆H“与氟卡尼特有关的急性尿retention留”。 Cleve Clin J Med 57(1990):86-7

40. Akoun GM,Cadranel JL,Israel-Biet D,Gauthier-Rahman S“与Flecainide相关的肺炎”。柳叶刀337(1991):49

41.“产品信息。Tambocor(氟卡尼胺)。” 3M制药公司,明尼苏达州圣保罗。

42. Bennett MI,“由于氟卡尼中毒导致的恶性神经性疼痛引起的类狂妄症”。疼痛70(1997):93-4

某些副作用可能没有报道。您可以将其报告给FDA。

成年人心动过速的常用剂量

初始剂量:每12小时口服100 mg。
维持剂量:可能每4天以50 mg bid的增量增加,直至达到疗效。大多数持续性室速患者每12小时(300毫克/天)不需要超过150毫克的剂量,建议的最大剂量为400毫克/天。

成人房颤的常用剂量

初始剂量:每12小时口服50 mg。
维持剂量:可能每4天以50 mg bid的增量增加,直至达到疗效。

成人房颤的常用剂量

初始剂量:每12小时口服50 mg。
维持剂量:可能每4天以50 mg bid的增量增加,直至达到疗效。

Wolff-Parkinson-White综合征的通常成人剂量

初始剂量:每12小时口服50 mg。
维持剂量:可能每4天以50 mg bid的增量增加,直至达到疗效。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常规成人剂量

初始剂量:每12小时口服50 mg。
维持剂量:可能每4天以50 mg bid的增量增加,直至达到疗效。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常用儿科剂量

少于1个月
室上性心动过速:可用数据有限:初始:2 mg / kg /天,每12小时口服一次;调整临床反应,监测血清浓度;抑制SVT所需的平均剂量:17例新生儿(3.30±1.35 mg / kg /天)(n = 20例接受治疗的新生儿;平均PNA:11.5天;平均GA:36.8周;平均出生体重:2.8 kg);研究没有报告产生的血清浓度。

1个月以上
初始剂量:口服1至3 mg / kg /天,或口服50至100 mg / m2 /天,分3次服用;通常:3至6 mg / kg /天或100至150 mg / m2 /天,分3次服用;亚治疗水平的不受控制的患者最高8 mg / kg /天或200 mg / m2 /天;据报道剂量较高,但是可能与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有关;查阅世界文献报告,平均有效剂量为4 mg / kg /天或140 mg / m2 /天。

肾脏剂量调整

CrCl = 35 mL / min或更小:初始剂量:每天口服100 mg,每天两次50 mg。更改剂量后,可能需要超过4天才能达到新的稳态血浆水平。

对于严重程度较轻的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初始剂量:每12小时100 mg。

肝剂量调整

除非潜在的好处明显超过风险,否则不应将氟卡尼胺用于严重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因为对于患有严重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从血浆中清除可能会明显减慢。如果认为有必要,需要经常和早期的血浆水平监测以指导剂量,当血浆水平达到稳定水平(超过四天后)时,应非常谨慎地增加剂量。

剂量调整

不能以12小时间隔给予足够剂量(或不耐受)控制的患者,可以8小时间隔给予剂量。
一旦实现了对心律失常的充分控制,某些患者就有可能根据需要减少剂量,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副作用或对传导的影响。在此类患者中,应评估低剂量时的疗效。

可能需要根据性别调整剂量。在一项涉及日本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男性的氟来那尼的非肾清除率明显高于女性,血浆水平明显低于女性。因此,男性的抗心律失常功效明显低于女性。与女性相比,日本男性患者可能需要更高的剂量才能达到氟卡尼的治疗性血浆水平(即约400 ng / mL)。

预防措施

美国盒装警告
-死亡率:该药物被纳入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的心律失常抑制试验(CAST)中,该试验是一项长期,多中心,随机,双盲研究,用于无症状,无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心肌梗塞超过6天但不到2年。与分配给经过仔细匹配的安慰剂治疗组的患者相比,使用这种药物治疗的患者观察到过高的死亡率或非致命性心脏骤停率。该药物的发生率为16/315(5.1%),相匹配的安慰剂为7/309(2.3%)。在这项研究中,该药物的平均治疗时间为10个月。 CAST结果是否适用于其他人群(例如,近期无心肌梗死的人群)尚不确定,但目前,谨慎考虑IC类药物(包括该药物)的风险,以及缺乏任何证据表明改善的存活率,对于没有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来说,通常是不可接受的,即使患者正经历着令人不快但危及生命的体征或症状。
房颤/扑动患者的心室心律失常作用:一项世界文献综述显示,有568例口服该药治疗阵发性房颤/扑动的患者。这些患者中有0.4%(2/568)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在文献中有19位慢性心房纤颤(CAF)患者中,有10.5%(2)发生了室性心动过速(VT)或室性心律颤动(VF)。不建议将这种药物用于患有慢性心房颤动的患者。用这种药物治疗房颤/扑动的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作用的病例报告包括过早的心室收缩,VT,VF和死亡。与其他I类药物一样,据报道由于房速减慢,用这种药物治疗房扑的患者房室传导为1:1。接受这种药物的房颤患者也可能发生心室率的反常升高。诸如地高辛或β-受体阻滞剂的阴性变时反应疗法可能会降低这种并发症的风险。

窄治疗指数:
-该药物应被视为窄治疗指数(NTI)药物,因为剂量或血药浓度的微小差异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治疗失败或药物不良反应。
建议:
-如果有的话,应该谨慎地进行通用替代,因为目前的生物等效性标准通常不足以用于NTI药物。
-应进行更多和/或更频繁的监测,以确保收到有效剂量,同时避免不必要的毒性。

有CHF病史或心肌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谨慎使用Flecainide。

在开始使用氟卡尼治疗之前,应纠正电解质干扰(即钾,钠)。

透析

氟卡尼通过血液或腹膜透析不可透析(0%-5%)。不需要补充剂量。

其他的建议

PSVT患者的最大推荐剂量为300毫克/天。
持续性VT患者的最大推荐剂量为400毫克/天。

建议高危患者定期监测电解质(即钾,钠),以预防氟卡尼胺的心脏毒性。

已知共有319种药物与氟卡尼相互作用。

  • 61种主要药物相互作用
  • 241种中等程度的药物相互作用
  • 17种次要药物相互作用

在数据库中显示所有可能与氟卡尼相互作用的药物。

检查互动

输入药物名称以检查与flecainide的相互作用。

最常检查的互动

查看氟卡尼和下列药物的相互作用报告。

  • 胺碘酮
  • 阿司匹林
  • 阿司匹林低强度(阿司匹林)
  • 阿替洛尔
  • Benadryl(苯海拉明)
  • 比索洛尔
  • 辅酶Q10(泛醌)
  • 香豆素(华法林)
  • Crestor(瑞舒伐他汀)
  • 地高辛
  • 地尔硫卓
  • 埃利奎斯(apixaban)
  • 鱼油(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
  • 布洛芬
  • 立普妥(阿托伐他汀)
  • 美托洛尔
  • 美托洛尔琥珀酸酯ER(美托洛尔)
  • 酒石酸美托洛尔(美托洛尔)
  • Nexium(艾美拉唑)
  • 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
  • 普拉达沙(达比加群)
  • 百忧解(氟西汀)
  • Singulair(孟鲁司特)
  • 拟甲状腺素(左甲状腺素)
  • 泰诺(对乙酰氨基酚)
  • 钡(地西p)
  • 伟哥(西地那非)
  • 维生素B12(氰钴胺)
  • 维生素C(抗坏血酸)
  • 维生素D3(胆钙化固醇)
  • 葡萄酒
  • Xanax(阿普唑仑)
  • Xarelto(利伐沙班)
  • Zyrtec(西替利嗪)

氟卡尼特病相互作用

与氟卡尼有6种疾病相互作用,包括:

  • 心血管功能障碍
  • 心律失常作用
  • 窦房结功能异常
  • 电解质失衡
  • 肝功能障碍
  • 肾功能不全

药物相互作用分类

这些分类只是一个准则。特定药物相互作用与特定个体之间的相关性很难确定。在开始或停止任何药物治疗之前,请务必咨询您的医疗保健提供者。
重大的具有高度临床意义。避免组合;互动的风险大于收益。
中等具有中等临床意义。通常避免组合;仅在特殊情况下使用。
次要临床意义不大。降低风险;评估风险并考虑使用替代药物,采取措施规避相互作用风险和/或制定监测计划。
未知没有可用的互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