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6-356 出国就医服务电话

获取国外坦博哥药品价格,使用等信息,最快 24 小时回馈

出境医 / 海外药品 / 坦博哥

坦博哥

药品类别 第一组抗心律不齐

什么是Tambocor?

Tambocor是IC类抗心律失常药,在某些情况下可用于预防严重的心律失常。

Tambocor也可用于本用药指南中未列出的目的。

重要信息

如果您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例如束支传导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没有起搏器),或者您的心脏无法正常抽血,则不应使用Tambocor。

您可能会在医院或诊所接受第一剂药物,以快速治疗任何严重的副作用。

在服药之前

如果您对Tambocor过敏,或者如果:

  • 您有严重的心脏病,例如束支传导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除非您有心脏起搏器);要么

  • 你的心脏无法正常抽血。

告诉医生您是否曾经:

  • 心脏病;

  • 慢性心房颤动或“ AFib”;

  • 充血性心力衰竭;

  • 心脏疾病称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电解质失衡(例如血液中钾或镁含量低);要么

  • 肝病。

目前尚不清楚这种药物是否会伤害未出生的婴儿。告诉医生您是否怀孕或计划怀孕。

使用这种药物母乳喂养可能并不安全。向您的医生询问任何风险。

我应该如何服用Tambocor?

遵循处方标签上的所有说明,并阅读所有用药指南或说明表。您的医生可能偶尔会改变您的剂量。完全按照指示使用药物。

您可能会在医院或诊所接受前几剂,以迅速治疗任何严重的副作用。

您的心律将使用心电图仪或ECG(有时称为EKG)进行监控。这将帮助您的医生确定使用Tambocor治疗您的时间。

您可能还需要经常进行血液检查以检查肝脏或肾脏功能。

请在室温下存放,远离湿气,热量和光线。

如果我错过剂量怎么办?

请尽快服药,但如果快到下一次服药的时间了,请跳过错过的剂量。不要一次服用两剂。

如果我服药过量怎么办?

寻求紧急医疗护理或致电1-800-222-1222,拨打毒药帮助热线。

服用过量的症状可能包括恶心,呕吐,心律缓慢,昏厥或癫痫发作(抽搐)。

服用Tambocor时应该避免什么?

关于食物,饮料或活动的任何限制,请遵循医生的指示。

Tambocor的副作用

如果您有过敏反应迹象,请寻求紧急医疗救助呼吸困难;脸,嘴唇,舌头或喉咙肿胀。

如果您有以下情况,请立即致电您的医生:

  • 快速或剧烈的心跳;

  • 胸部颤抖,呼吸急促和突然头晕(可能会晕倒);

  • 心率缓慢,脉搏微弱,呼吸缓慢(呼吸可能停止);

  • 呼吸困难

  • 肿胀,体重迅速增加;

  • 皮肤苍白,易瘀伤或出血,异常无力;

  • 发烧,流感样症状;要么

  • 黄疸(皮肤或眼睛发黄)。

常见的副作用可能包括:

  • 头晕;

  • 视力问题;

  • 呼吸困难;

  • 头痛;

  • 恶心;要么

  • 感到虚弱或疲倦。

这不是副作用的完整列表,并且可能会发生其他副作用。打电话给您的医生,征求有关副作用的医疗建议。您可以通过1-800-FDA-1088向FDA报告副作用。

还有哪些其他药物会影响Tambocor?

告诉您的医生您所有其他药物的信息,尤其是:

  • 地高辛

  • 利尿剂或“水丸”;

  • 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普萘洛尔,索他洛尔等);

  • 其他心脏药物,例如胺碘酮,地尔硫卓,双吡酰胺,硝苯地平,奎尼丁或维拉帕米;要么

  • 癫痫发作用药。

此列表不完整。其他药物可能会影响Tambocor,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维生素和草药产品。此处未列出所有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

注意:本文档包含氟卡尼的副作用信息。此页面上列出的某些剂型可能不适用于Tambocor品牌。

对于消费者

适用于氟卡尼:口服片剂

警告

口服途径(平板电脑)

与无症状,无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的患者相比,接受氟卡尼特治疗的患者在超过六天但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发生了过高的死亡率或非致命性心脏骤停率,而在该患者中分配了仔细匹配的安慰剂的患者相比心脏心律失常抑制试验(CAST)。考虑IC类药物(包括氟卡尼)的风险以及缺乏改善生存的证据,这对于没有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来说通常是不可接受的,即使患者正在经历令人不快但危及生命的症状或体征,迹象。不建议将Flecainide用于患有慢性心房颤动的患者。使用氟卡尼治疗房颤/颤动的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例报告包括过早的室性收缩增加,室性心动过速,室性纤颤和死亡。

需要立即就医的副作用

氟卡尼(Tambocor中包含的活性成分)及其所需的作用可能会导致某些不良作用。尽管并非所有这些副作用都可能发生,但如果确实发生了,则可能需要医疗护理。

服用氟卡尼时,如果出现以下任何副作用,请立即咨询医生

比较普遍;普遍上

  • 呼吸困难或劳累
  • 头晕,昏厥或头晕
  • 快速,不规则,剧烈震动或心跳或脉搏加快
  • 气促
  • 胸闷
  • 喘息

不常见

  • 灼痛,爬行,瘙痒,麻木,刺,“针刺”或刺痛感
  • 胸痛
  • 晕倒
  • 温暖的感觉
  • 发热
  • 出汗增加
  • 局部或轻度麻痹
  • 脸部,脖子,手臂发红,偶尔上胸部发红
  • 晃动和不稳定的步行
  • 腿,手臂,手或脚的晃动
  • 脚或小腿肿胀
  • 手或脚颤抖或颤抖
  • 肌肉控制或协调不稳,发抖或其他问题

罕见

  • 手臂,背部或下巴疼痛
  • 黑色,柏油样凳子
  • 牙龈出血
  • 尿液或大便中有血
  • 模糊的视野
  • 胸部不适
  • 胸闷或沉重
  • 发冷
  • 混乱
  • 抽搐
  • 咳嗽
  • 排尿次数减少
  • 尿量减少
  • 排尿困难(运球)
  • 呼吸困难
  • 从躺着或坐着的姿势突然起床时头晕,头晕或头昏眼花
  • 尿频
  • 普遍感到不适或生病
  • 头痛
  • 苍白稀尿量增加
  • 恶心
  • 紧张
  • 嘈杂的呼吸
  • 排尿困难或困难
  • 查明皮肤上的红色斑点
  • 敲打耳朵
  • 针脚的感觉
  • 缓慢或快速的心跳
  • 咽喉痛
  • 嘴唇或嘴中的疮,溃疡或白斑
  • 刺痛
  • 出汗
  • 腺体肿胀
  • 支气管分泌物增厚
  • 呼吸困难
  • 异常出血或瘀伤
  • 异常疲倦或虚弱
  • 眼睛或皮肤发黄

不需要立即就医的副作用

氟卡尼的一些副作用可能会发生,通常不需要医疗。随着身体对药物的适应,这些副作用可能会在治疗期间消失。另外,您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可能会告诉您一些预防或减少这些副作用的方法。

请咨询您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是否持续存在以下不良反应或令人讨厌,或者是否对这些副作用有任何疑问:

比较普遍;普遍上

  • 视力模糊或有斑点

不常见

  • 腹部或胃痛
  • 胃酸或酸
  • 焦虑或精神抑郁
  • ching
  • 便秘
  • 耳朵持续发出铃声或嗡嗡声或其他无法解释的声音
  • 萧条
  • 腹泻
  • 自我或周围环境不断运动的感觉
  • 普遍感到不适或生病
  • 听力损失
  • 胃灼热
  • 消化不良
  • 力量不足或丧失
  • 食欲不振
  • 旋转感
  • 嗜睡或异常嗜睡
  • 失眠
  • 皮疹
  • 胃部不适,不适或疼痛
  • 睡觉有麻烦
  • 无法入睡
  • 减肥

罕见

  • lo肿
  • 色觉改变
  • 口味改变
  • 皮肤裂缝
  • 意识或反应能力下降
  • 对性交的兴趣减少
  • 晚上看困难
  • 移动困难
  • 口干
  • 胃或肠中过量的空气或气体
  • 眼痛或刺激
  • 错误或异常的幸福感
  • 不真实的感觉
  • 饱满的感觉
  • 脱发或头发稀疏
  • 荨麻疹
  • 无法勃起或勃起
  • 增强眼睛对阳光的敏感性
  • 皮肤瘙痒
  • 关节痛
  • 缺乏感觉或情感
  • 性能力,欲望,动力或表现丧失
  • 身体热量散失
  • 记忆力减退
  • 肌肉酸痛或抽筋
  • 肌肉疼痛或僵硬
  • 通过气体
  • 记忆问题
  • 皮肤红肿
  • 鳞状皮
  • 脱离自我或身体的感觉
  • 严重嗜睡
  • 关节肿胀
  • 嘴唇,嘴巴或舌头肿胀
  • 漠不关心的眼动

对于医疗保健专业人员

适用于氟卡尼:口服片剂

一般

心律失常抑制试验(CAST)显示,在近期有心肌梗死(MI)病史(研究前超过6天但不到两年)的患者中,与flecainide(Tambocor中包含的活性成分)相关的死亡率明显更高。相对于安慰剂而言,无生命危险的心室性异位症(5.1%对2.3%)。近期有Q波MI和非Q波MI病史的患者相对于安慰剂死亡的风险分别为8.7和1.7。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氟卡尼有潜在的危害。

当血浆氟卡尼浓度大于1.0 mcg / mL时,更可能产生副作用。 [参考]

心血管的

包括心律不齐在内的心血管副作用是最严重的副作用。氟卡尼特可导致或加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原发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1%和阵发性房颤的7%。氟卡尼特还可能使7%至13%的既往存在持续性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律不齐的患者加重心律失常。

Flecainide引起的心律不齐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或停搏2%,束支传导阻滞1%,过早的室性去极化增加1%,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律失常0.5%和猝死0.2%。据报道3.4%的患者出现新的室性心律失常。

氟卡尼可能会延长PR,QRS和校正的QT间隔。大多数QT间隔的延长归因于QRS复合体的扩大而不是JT间隔的延长。据报导过罕见的扭转性病例。

充血性心力衰竭加重的情况很少见,仅分别约有0.5%和9%的既有室上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发生。低血压几乎仅与静脉注射氟卡尼特(坦博哥中所含的活性成分)有关[参考]

心律失常作用的危险因素包括潜在的先天性或结构性心脏病。

已经报道了“伪梗塞”的情况,其中氟卡尼胺在左束支系统的间隔纤维中诱导了短暂的右束支传导阻滞,并伴有局灶性传导阻滞。心电图(ECG)还显示ST段抬高和Q波型,与室间隔梗死相符。酶研究未发现患者有心肌梗塞,氟卡尼停用后心电图异常得以解决。

一名有缺血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塞(MI)和室性心律失常病史的患者发生了严重的心源性休克,而没有MI或新的或恶化的室性心律失常的证据。相关的血清氟卡尼浓度为1.8 mcg / mL。 [参考]

神经系统

氟卡尼可加剧重症肌无力。

据报道,至少有6例氟卡尼特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感觉丧失),并且在长时间使用(2至10年)后似乎会发展。停用氟卡尼(Tambocor中包含的活性成分)治疗后,症状(例如,下肢无力和/或感觉异常,步态障碍)在3至6个月内消失。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氟卡尼停用后神经病仍未缓解。 [参考]

每天服用400毫克氟卡尼的患者中,有13%至28%的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的副作用,例如头晕和视力障碍(包括视力模糊,敏锐度和盲肠)。据报道,有2%至10%的患者出现暂时性头痛,乏力,舌头或嘴唇浓密,疲劳,感觉异常和震颤。 [参考]

胃肠道

胃肠道副作用包括1%至4%的患者的腹痛,恶心和便秘。腹泻很少发生。 [参考]

肌肉骨骼

一名33岁的妇女,患有房颤,二尖瓣脱垂和先天性肌纤维失调性肌病,出现肌肉无力,在氟卡尼(Tambocor中的活性成分)剂量减少后部分缓解,并在用其他抗心律不齐药替代氟卡尼后完全缓解代理商。 [参考]

据报道,包括无力在内的肌肉骨骼副作用在患有基础肌肉疾病的患者中可能更大。 [参考]

眼科

眼部副作用仅限于罕见的角膜沉积病例。 [参考]

一名患者切除的角膜沉积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显示,混浊的氟卡尼特具有相同的色谱特征。 [参考]

泌尿生殖

I类抗心律不齐药物,例如flecainide(坦博哥中包含的活性成分)具有局部麻醉和抗胆碱能特性,可能很少引起尿retention留。 [参考]

据报道有4%的患者出现泌尿生殖系统副作用,包括阳complaint。氟卡尼与尿retention留有关的病例已有报道。 [参考]

呼吸道

据报道,一名患有肺结核病史的61岁男子患有可卡因类药物可逆性肺炎。完整的传染病检查为阴性。连续性支气管肺泡灌洗和胸部X线照片与药物诱导的过程一致。 [参考]

呼吸道副作用极为罕见。 [参考]

血液学

一名患者接受氟卡尼(Tambocor中的活性成分)治疗5个月后出现白细胞减少症。停药后白细胞减少症消失,而氟卡尼重新给药后白细胞减少症未复发。白细胞减少症可能是由于并发病毒感染引起的。 [参考]

血液学副作用极为罕见。 [参考]

肝的

在极少数情况下,已经报道了包括酶浓度升高在内的肝副作用。 [参考]

精神科

据报道,一名62岁的患者接受氟卡尼(Tambocor中的有效成分)治疗恶性神经性疼痛,其中包括偏执型精神病。 [参考]

参考文献

1. Tjandra-Maga TB,Verbesselt R,Van Hecken A,Mullie A,De Schepper PJ“ Flecainide:单次和多次口服剂量动力学,绝对生物利用度以及人类食物和抗酸剂的作用”。 Br J Clin Pharmacol 22(1986):309-16

2. Greenberg HM,Dwyer EM,Hochman JS,Steinberg JS,Echt DS,Peters RW“缺血和恩卡尼奈德/氟卡尼奈德治疗的相互作用:一种提高CAST I死亡率的拟议机制”。 Br Heart J 74(1995):631-5

3. Akiyama T,Pawitan Y,Greenberg H等人,“在非Q波急性心肌梗死中抑制心律失常后,因恩卡尼和氟卡尼引起的死亡和心脏骤停的风险增加。”美国J Cardiol 68(1991):1551-5

4. Heisler BE,Ferrier GR,“氟卡尼在局部缺血和再灌注组织模型中的心律失常作用”。 Pharmacol Exp Ther 279(1996):317-24

5. Van Gelder IC,Crijns JGM,Van Gilst WH等人,“醋酸氟卡尼在慢性心房颤动或房扑电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方面的功效和安全性。” Am J Cardiol 64(1989):1317-21

6. Epstein AE,Hallstrom AP,Rogers WJ,Liebson PR,Seals AA,Anderson JL,Cohen JD,Capone RJ,Wyse DG“心肌梗死后恩卡尼特,氟卡尼特和莫立西嗪抑制室性心律失常后的死亡率-最初的设计概念心脏心律失常抑制试验(强制性)。”牙买加医学杂志270(1993):2451-5

7.福布斯WP,Hee TT,Mohiuddin SM,Hillman DE“ Flecainide引起的心源性休克”。 94宝箱(1988):1121

8. Anderson JL,Platt ML,Guarnieri T,Fox TL,Maser MJ,Pritchett ELC,Kay GN,Plumb VJ,Epstein AE,Bubien RS,Bhandari“醋酸类氟卡尼特远阵发性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Am J Cardiol 74(1994):578-84

9. Hopson JR,Buxton AE,Rinkenberger RL,Nademanee K,Heilman JM,Kienzle MG“醋酸氟卡尼特在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常规治疗中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一项多中心试验的结果。” Am J Cardiol 77(1996):a72-82

10. Puech P,Gagnol JP,“ IC类药物:普罗帕酮和氟卡尼”。心血管药物治疗4(1990):549-53

11. Levine B,Chute D,Caplan YH“ Flecainide醉酒”。 J肛门毒理学杂志14(1990):335-6

12. Hohnloser SH,Zabel M“醋酸氟卡尼用于室上性心律不齐的短期和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Am J Cardiol 70(1992):a3-10

13. Andrivet P,Beaslay V和Canh VD“使用flecainide-胺碘酮疗法治疗尖足症”。重症监护医学16(1990):342-3

14. Fish FA,Gillette PC,Benson DW:“接受恩卡尼和氟卡尼的年轻患者的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和死亡。” J Am Coll Cardiol 18(1991):356-65

15. Strambabadiale M,Lazzarotti M,Facchini M,Schwartz PJ“恶性心律不齐和急性心肌缺血:氟卡尼特和植物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Am Heart J 128(1994):973-82

16. Marcus FI“使用1C型抗心律不齐药物治疗阵发性房颤的危险。” Am J Cardiol 66(1990):366-7

17. Psaty BM,Psaty SE“氟来尼特对老年人的毒性”。 J Am Geriatr Soc 57(2009):751-3

18. Aliot E,Denjoy I,Attuel,Admant,Rey,Janody,Richard,Lang,Valere,Morane,Kahn,Kayanakis,Janinmagnificat,Fauvel“在症状性阵发性医院门诊患者中,氟卡尼特与普罗帕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心房颤动/颤动。” Am J Cardiol 77(1996):a66-71

19. Winkelmann BR,Leinberger H,“威胁生命的氟卡尼毒性”。 Ann Intern Med 106(1987):807-14

20. Salerno DM,Granrud G,Sharkey P,Krejci J,Larson T,Erlien D,Berry D,Hodges M“醋酸氟卡尼的药效学和副作用”。 Clin Pharmacol Ther 40(1986):101-7

21. Karl M“威胁生命的氟卡尼毒性”。实习医生与医学杂志(1987)107:780

22. Anderson JL,“氟卡尼治疗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美国的经验。” Am J Cardiol 70(1992):a11-8

23. Facchini M,Varisco T,Bonazzi O等人,“氟卡尼特在慢性心律失常低危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两年的随访”。 Am Heart J 117(1989):1258-64

24.克罗齐尔一世“ Flecainide在Wolff-Parkinson-White综合征中”。 Am J Cardiol 70(1992):a26-32

25. Windle JR,Witt RC,Rozanski GJ“氟卡尼对异位心房自动化和传导的影响”。循环88(1993):1878-84

26. SAM,萨默特·萨默特(SAM),Luttikhuis HAO说:“有症状的心房颤动治疗期间Flecainide引起的JT延长,t波倒置和室性心动过速。” Int J Cardiol 44(1994):285-7

27. Clementy J,Dulhoste MN,Laiter C等人,“醋酸氟卡尼预防预防阵发性房颤:对500多例患者进行为期9个月的随访。” Am J Cardiol 70(1992):a44-9

28. Chimienti M,Cullen MT,Casadei G“长期使用氟卡尼和普罗帕酮治疗有症状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安全性:意大利研究人员对氟卡尼和普罗帕酮的报告。” Am J Cardiol 77(1996):a60-5

29. Donovan KD,Power BM,Hockings BEF,Dobb G,Lee KY“静脉注射氟卡尼与胺碘酮治疗近期发作的心房颤动”。 Am J Cardiol 75(1995):693-7

30. Cockrell JL,Scheinman MM,Titus C等人,“口服氟卡尼治疗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Ann Intern Med 114(1991):189-94

31. Roden DM“抗心律不齐疗法的风险和益处。”英格兰医学杂志331(1994):785-91

32. Van Aubel KJJCM,Ruiter JH,Arnold AER,Burgersduk C“使用醋酸氟卡尼静脉注射期间发生的伪梗塞ECG模式”。 Eur Heart J 13(1992):137-9

33. Malesker MA,Sokka SG,法根NL“ Flecainide引起的神经病”。 Ann Pharmacother 39(2005):1580-1

34. Pedersen KE,Christiansen BD,Kjaer K,Klitgaard NA,Nielsen-Kudsk F“维拉帕米引起​​的地高辛动力学和红细胞内钠浓度变化。” Clin Pharmacol Ther 34(1983):8-13

35. Ferrick KJ,Power M“氟卡尼使神经肌肉无力严重加重。” Am Heart J 119(1990):414-5

36. Hellestrand KJ“长期口服醋酸氟卡尼对反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Am J Cardiol 77(1996):a83-8

37. Ramhamadany E,Mackenzie S,Ramsdale DR,“恶臭症和由于氟卡尼胺毒性引起的视觉幻觉。”研究生医学杂志62(1986):61-2

38. Moller HU,Thygesen K,Kruit PJ,“与氟卡尼特有关的角质沉积物。” BMJ 302(1991):506-7

39. Ziegelbaum M,杠杆H“与氟卡尼特有关的急性尿retention留”。 Cleve Clin J Med 57(1990):86-7

40. Akoun GM,Cadranel JL,Israel-Biet D,Gauthier-Rahman S“与Flecainide相关的肺炎”。柳叶刀337(1991):49

41.“产品信息。Tambocor(氟卡尼胺)。” 3M制药公司,明尼苏达州圣保罗。

42. Bennett MI,“由于氟卡尼中毒导致的恶性神经性疼痛引起的类狂妄症”。疼痛70(1997):93-4

某些副作用可能没有报道。您可以将其报告给FDA。

Tambocor说明

Tambocor™(醋酸氟卡因)是一种抗心律不齐药物,可以口服50、100或150 mg片剂。

乙酸氟卡尼酯是苯甲酰胺,N-(2-哌啶基-甲基)-2,5-双(2,2,2-三氟乙氧基)-单乙酸酯。结构式如下。

乙酸氟卡尼酯是白色晶体,pKa为9.3。在37°C下的水溶解度为48.4 mg / mL。

Tambocor片剂还包含: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氢化植物油,硬脂酸镁,微晶纤维素和淀粉。

Tambocor-临床药理学

Tambocor具有局部麻醉作用,属于抗心律不齐药物的膜稳定剂(1类)组。它具有IC类抗心律不齐药物的电生理效应。

电生理学

在男性中,Tambocor在心脏的所有部位产生与剂量相关的心内传导减少,这对His-Purkinje系统(HV传导)影响最大。尽管对房室(AV)淋巴结传导时间和心房内传导时间的影响不如对心室传导速度的影响明显。仅在心室中观察到对不应期的显着影响。起搏和自发周期长度后的窦房结恢复时间(校正)有所增加。后一种效应在窦房结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可能变得很明显。 (请参阅警告。)

Tambocor会导致单个和多个PVC的剂量相关性和血浆水平相关性下降,并能抑制室性心动过速的复发。在对有室性心动过速史的患者的有限研究中,Tambocor在成功地通过程序性电刺激完全抑制心律失常的诱导性方面取得了30%至40%的成功率。基于PVC抑制作用,似乎需要0.2至1.0 µg / mL的血浆水平才能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评估抑制严重心律不齐所需的剂量更加困难,但成功治疗复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的血浆血浆水平在0.2至1.0 µg / mL之间。血浆水平高于0.7–1.0 µg / mL与较高的心脏不良经历(如传导缺陷或心动过缓)相关。血浆水平与心律失常事件之间的关系尚未确定,但是在室速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试验中剂量减少似乎导致此类事件的频率和严重性降低。

血液动力学

尽管偶尔有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的报道,Tambocor通常不会改变心率。

在动物和孤立的心肌中,氟卡尼的负性肌力作用已得到证实。在人单次服用200至250毫克药物后,观察到射血分数降低,与负性肌力作用相一致。在常规治疗剂量的多剂量治疗期间,射血分数的增加和减少都已遇到。 (请参阅警告。)

人类的新陈代谢

口服后,Tambocor的吸收几乎完成。在大多数人中,血浆峰值水平大约在三小时左右达到(1-6小时)。氟卡尼特不进行任何相应的系统前生物转化(首过效应)。食物或抗酸剂不会影响吸收。但是,牛奶可能会抑制婴儿的吸收。从婴儿饮食中除去牛奶时,应考虑减少Tambocor剂量。

室性早搏(PVC)的患者在多次口服给药后,平均血浆平均半衰期约为20小时,并且变化很大(范围为12至27小时)。多次给药后,血浆水平升高,因为其半衰期长,在3至5天内达到稳态水平;一旦处于稳定状态,在长期治疗期间血浆中不会发生其他(或意外的)药物积聚。在通常的治疗范围内,数据表明个体血浆水平与剂量大致成正比,仅略微偏离线性度(平均每100 mg约10%至15%)。

在健康受试者中,单次口服剂量的大约30%(范围为10%到50%)作为未改变的药物排泄在尿液中。两种主要的尿代谢物是间-O-去烷基化的氟卡尼(活性,但约五分之一有效)和间-O-去烷基化的氟卡尼内酰胺(非活性代谢物)。这两种代谢物(主要是共轭的)占剩余剂量的大部分。尿液中还发现了几种次要代谢物(占剂量的3%或更少)。粪便中仅排泄了5%的口服剂量。在患者中,两种主要代谢物的游离(未结合)血浆水平非常低(小于0.05 µg / mL)。

体外代谢研究已证实,细胞色素P450IID6参与了flecainide的代谢。

当尿液的pH值呈碱性(8或更高)时(如在极少数情况下(例如,肾小管性酸中毒,严格的素食饮食)可能会发生),血浆中氟卡尼的清除速度要慢得多。

氟卡尼从体内的消除取决于肾脏功能(即尿液中10%至5​​0%作为不变的药物出现)。随着肾功能损害的增加,尿液中药物排泄的不变程度降低,氟卡尼的血浆半衰期延长。由于氟卡尼也被广泛代谢,因此肌酐清除率与氟卡尼从血浆中消除的速率之间没有简单的关系。 (请参阅剂量和用法。)

在患有NYHA III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患者中,氟卡尼从血浆中消除的速度(平均半衰期为19小时)比健康受试者(平均半衰期为14小时)略慢,但与没有CHF的PVC患者的治疗率。尿中未改变药物的排泄程度也相似。 (请参阅剂量和用法。)

一岁以下,目前可获得的数据有限,但表明出生时的半衰期可能长达29小时,三个月大时降至11–12小时,一岁时为6小时。尚未研究过水生婴儿的药代动力学,但病例报告表明消除时间较长。在1岁至12岁的儿童中,半衰期约为8小时。在青少年(12至15岁)中,血浆消除半衰期约为11–12小时。由于牛奶可能会抑制婴儿的吸收,因此从饮食中删除牛奶(例如,肠胃炎,断奶)时,应考虑减少Tambocor剂量。饮食奶摄入量的重大变化期间应监测血浆氟卡尼的水平。

从20岁到80岁,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浆水平仅略高;老年受试者从血浆中氟卡尼清除的速度比年轻受试者慢。 80岁以上的患者已接受常规剂量的安全治疗。

氟卡尼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的程度约为40%,在0.015至约3.4 µg / mL的范围内与血浆药物水平无关。因此,基于蛋白质结合作用的临床上显着的药物相互作用将是无法预期的。

与未改变的氟卡尼相比,血液透析仅去除约1%的口服剂量。

将Tambocor与地高辛合用时,血浆地高辛水平略有增加。在这两种药物共同给药期间,氟卡尼胺和普萘洛尔血浆水平均出现小幅增加。 (请参阅预防措施,药物相互作用。)

临床试验

在两项为期16周,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随机,交叉,交叉的临床试验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患者中有flecainide不受攻击的比例为79%,而接受安慰剂的患者中仍有15%的患者无攻击。接受安慰剂的患者PSVT的中位复发前时间为11至12天,而接受氟卡尼的患者中有超过85%的患者在60天无复发。

在两项为期16周,双盲,随机,交叉,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中,阵发性心房颤动/扑动(PAF)患者接受氟卡尼的治疗无31%发作,而接受安慰剂的患者仍有8%不受发作。接受安慰剂的患者中,PAF的中位复发前时间约为2至3天,而接受氟卡尼治疗的患者中,PAF的中位复发前时间为15天。

Tambocor的适应症和用法

对于没有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Tambocor可以预防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和其他与残疾症状相关的机制不明的心动过速
阵发性心房颤动/颤动(PAF)与残疾症状相关

Tambocor还可以预防

记录的室性心律不齐,例如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性VT),在医师看来是危及生命的。

与其他抗心律不齐药物一样,应在医院开始使用Tambocor治疗持续性VT。即使是有症状的心律不齐的患者,也不建议使用Tambocor。

由于Tambocor的心律失常作用,应保留其使用范围,因为医师认为治疗的益处大于风险。

Tambocor不应用于近期有心肌梗塞的患者。 (请参阅盒装警告。)

Tambocor在慢性心房纤颤中的使用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因此不建议使用。 (请参阅盒装警告。)

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一样,对照试验中没有证据表明坦波高的使用有利于生存或突然死亡的发生。

禁忌症

Tambocor禁用于既往患有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或与左半阻滞(双束阻滞)相关的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除非出现起搏器以维持心脏节律,否则完全性心脏阻滞发生。在存在心源性休克或已知对该药物过敏的情况下,也禁止使用Tambocor。

警告事项

死亡。 Tambocor包括在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的心律失常抑制试验(CAST)中,这项长期,多中心,随机,双盲研究针对无症状,无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其心肌梗死超过六天,但不到两年。与分配给精心匹配的安慰剂治疗组的患者相比,使用Tambocor治疗的患者观察到过高的死亡率或非致命性心脏骤停率。 Tambocor的这一比率为16/315(5.1%),而匹配的安慰剂为7/309(2.3%)。在这项研究中,Tambocor的平均治疗时间为10个月。 CAST结果是否适用于其他人群(例如,近期无心肌梗死的人群)尚不确定,但目前,谨慎考虑IC类药物(包括Tambocor)的风险以及缺乏改善证据的谨慎性没有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不齐的患者通常无法接受生存,即使患者正在经历令人不快但不危及生命的症状或体征。

心房颤动/扑动患者的心律前心律失常作用。对世界文献的回顾显示,有568例患者接受口服Tambocor进行阵发性房颤/扑动(PAF)治疗。这些患者中有0.4%(2/568)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在文献中的19位慢性心房颤动(CAF)患者中,有10.5%(2)经历了VT或VF。不建议在患有慢性心房颤动的患者中使用氟哌丁胺。用Tambocor治疗房颤/扑动的患者室性心律不齐的病例报道包括PVC增高,室速,室颤(VF)和死亡。

与其他I类药物一样,据报导,使用Tambocor治疗房扑的患者由于减慢了房速,因此房室传导为1:1。接受Tambocor的房颤患者也可能发生心室率的反常升高。诸如地高辛或β-受体阻滞剂的阴性变时反应疗法可能会降低这种并发症的风险。

心律失常作用

与其他抗心律不齐药物一样,Tambocor可以引起新的或恶化的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范围从增加PVC的频率到发展更严重的室性心动过速,例如对持续转为窦性心律更持久或更耐受的心动过速,具有潜在的致命后果。在接受Tambocor治疗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研究中,四分之三的心律失常事件是新的或恶化的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其余的是PVC频率增加或新的室上性心律失常。在使用氟卡尼治疗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中,治疗开始后的14天内发生了80%(51/64)的心律不齐事件。在对225例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10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117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研究中,发生了9例(占4%)心律失常事件,其中8例为阵发性房颤。在9例中,有7例(包括PSVT患者中的1例)是室上性心律失常加重(持续时间更长,速度更快,更难逆转),而2例是室性心律不齐,包括1例致命的VT / VF和1例复杂的VT (但是,在停用氟卡尼后,患者显示出可诱导的VT),包括阵发性房颤和已知的冠心病患者。

尚不确定患有慢性心房纤颤(CAF),高心室率和/或运动的患者是否会夸大Tambocor的心律失常的风险。在接受最大运动耐力测试的12位CAF患者中,有2位报告了广泛的复杂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

在患有复杂性室性心律不齐的患者中,通常难以区分患者潜在的节律障碍的自发变化与药物诱发的恶化,因此必须将以下发生率视为近似值。它们的频率似乎与剂量和潜在的心脏病有关。

在接受持续性室速治疗的患者中(经常有CHF,低射血分数,有心肌梗塞病史和/或发生心跳发作),以200 mg /天的剂量开始时,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率为13%缓慢的向上滴定,并且在大多数患者中不超过300毫克/天。在早期的持续性室速患者中,采用较高的初始剂量(400毫克/天),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率为26%。此外,尽管有及时的医疗护理,但在治疗心律失常事件的患者中约有10%导致死亡。在较低的初始剂量下,导致死亡的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率降至这些患者的0.5%。因此,遵循建议的剂量时间表极为重要。 (请参阅剂量和用法。)

持续性室速和严重基础心脏病患者的心律失常事件发生频率相对较高,需要仔细滴定和监测,这要求在医院开始治疗持续性室速患者。 (请参阅剂量和用法。)

心脏衰竭

Tambocor具有负性肌力作用,可能导致CHF或加重CHF,尤其是在患有心肌病,已存在严重心力衰竭(NYHA功能类别III或IV)或射血分数低(小于30%)的患者中。在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中,有0.4%(1/225)的患者出现新的或恶化的CHF。在Tambocor治疗平均持续时间7.9个月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中,有6.3%(20/317)出现新的CHF。在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有CHF病史的患者中,在Tambocor治疗的平均5.4个月期间,有25.7%(78/304)的CHF恶化。与排除此类患者的研究相比,在包括III级或IV级患者的研究中,更常见的是先前存在的CHF恶化。在有CHF或心肌功能障碍病史的患者中,应谨慎使用Tambocor。此类患者的初始剂量应不超过100 mg bid(请参阅剂量和用法),并应仔细监测患者。必须密切注意心脏功能的维持,包括优化洋地黄,利尿剂或其他疗法。如果在用Tambocor治疗期间CHF发生或恶化,则发病时间从开始治疗后的数小时到数月不等。有些患者在使用Tambocor时出现心肌功能降低的证据,可以继续调整洋地黄或利尿剂继续使用Tambocor,而另一些患者则可能需要降低Tambocor的剂量或停用。如果可行,建议监测血浆氟卡尼水平。应尝试将槽中血浆水平保持在0.7至1.0 µg / mL以下。

对心脏传导的影响

Tambocor在大多数患者中减慢了心脏传导,从而导致PR,QRS和QT间隔的剂量相关性增加。

PR间隔平均增加约25%(0.04秒),在某些患者中高达118%。大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新的一级AV心脏阻滞(PR间隔≥0.20秒)。 QRS复合体平均增加约25%(0.02秒),在某些患者中增加多达150%。许多患者发展QRS复合物的持续时间为0.12秒或更长。在一项研究中,有4%的患者在Tambocor上出现了新的束支传导阻滞。 PR和QRS间隔的延长程度不能预测疗效或心脏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临床试验中,PR间隔增加到0.30秒或更多,QRS间隔增加到0.18秒或更多是不寻常的。因此,当出现这种间隔时应谨慎,并应考虑减少剂量。 QT间隔扩大了大约8%,但是这种扩大的大部分(大约60%至90%)是由于QRS持续时间的扩大。 JT间隔(QT减去QRS)平均仅扩大约4%。不到2%的患者发生显着的JT延长。与Tambocor治疗相关的Torsade de Pointes型心律失常很少见。

在这些速率下已观察到临床上显着的传导变化:窦房结功能障碍,例如窦停顿,窦房骤停和症状性心动过缓(1.2%),二级房室传导阻滞(0.5%)和三级房室传导阻滞(0.4%)。应尝试以最低有效剂量管理患者,以尽量减少这些影响。 (请参阅剂量和用法。)如果发生二级或三级房室传导阻滞或与左半阻滞相关的右束支传导阻滞,除非应使用临时或植入的心室起搏器以确保足够的心室率,否则应停止坦博高疗法。

疾病性窦综合征(心动过速-心动过速综合征)

Tambocor仅在患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中格外小心,因为它可能导致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顿或窦性停搏。

对起搏器阈值的影响

众所周知,Tambocor会增加心内膜起搏阈值,并可能抑制心室逃逸的节奏。如果停用氟卡尼,这些作用是可逆的。在有永久性起搏器或临时起搏电极的患者中,应谨慎使用,并且除非适用的起搏救助措施,否则不应将其用于阈值较弱或起搏器不可编程的患者。

起搏器患者的起搏阈值应在开始使用Tambocor治疗之前确定,给药一周后再次确定,其后定期进行。通常,阈值变化在多可编程起搏器的范围内,并且当发生这些变化时,通常将电压或脉冲宽度加倍即可恢复捕获。

电解质扰动

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可能会改变I类抗心律不齐药物的作用。给予Tambocor之前,应纠正先前存在的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

儿科用

Tambocor在胎儿,婴儿或儿童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在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中确定。如前所述,Tambocor的心律失常作用也适用于儿童。在患有结构性心脏病的小儿患者中,Tambocor与心脏骤停和猝死有关。 Tambocor应该在医院进行节奏监测。任何在儿童中使用Tambocor的药物,都应直接由熟练治疗儿童心律失常的心脏病专家监督。

预防措施

药物相互作用

Tambocor已被给予接受洋地黄制剂或β-肾上腺素阻断剂的患者,且无不良影响。在对健康受试者进行多次口服Tambocor剂量维持稳定的地高辛剂量期间,给药后6小时血浆地高辛水平增加了13%–19%。

在一项涉及健康受试者同时接受Tambocor和普萘洛尔的研究中,血浆氟卡尼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约20%,普萘洛尔水平增加了约30%。在这项正式的相互作用研究中,坦波高和普萘洛尔均被发现具有负性肌力作用。当药物一起使用时,效果是累加的。 Tambocor和普萘洛尔同时给药对PR间隔的影响小于累加。在Tambocor临床试验中,同时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患者并未出现增加的副作用发生率。然而,应该认识到β受体阻滞剂和氟卡尼具有加性负性变力作用的可能性。

氟卡尼特未广泛结合血浆蛋白。可以同时给药的几种药物的体外研究表明,氟卡尼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的程度没有改变,或者只有很小的程度。因此,将不会与蛋白质高度结合的其他药物(例如抗凝剂)发生相互作用。 Tambocor已被用于接受利尿剂而无明显相互作用的大量患者。接受已知酶诱导剂(苯妥英,苯巴比妥,卡马西平)的患者的数据有限表明氟卡尼消除的速率仅增加了30%。在接受西咪替丁(每天1 gm)治疗一周的健康受试者中,血浆氟卡尼水平增加了约30%,半衰期增加了约10%。

如果不降低氟卡尼的剂量,在氟卡尼治疗中加入胺碘酮后,血浆氟卡尼的水平可能会增加两倍甚至更多。 (请参阅剂量和用法。)

抑制细胞色素P450IID6的药物(例如奎尼丁)可能会增加正在接受慢性氟卡尼治疗的患者的血浆氟卡尼浓度。特别是如果这些患者是广泛代谢者。

坦博哥与二酰胺或维拉帕米并用的经验很少。由于这两种药物都有负性肌力特性合用与Tambocor的影响是未知的,既不是双异丙吡胺,也不应该维拉帕米同时与Tambocor,除非在医生的判断,这样的组合带来的好处大于风险进行管理。 Tambocor与硝苯地平地尔硫卓合用的经验很少,无法推荐同时使用。

致癌,诱变,生育力受损

在大鼠和小鼠中对氟卡尼胺进行长期研究,剂量高达60 mg / kg / day,未发现任何与化合物相关的致癌作用。致突变性研究(Ames试验,小鼠淋巴瘤和体内细胞遗传学)未发现任何诱变作用。一项大鼠生殖研究的最高剂量为50 mg / kg /天(是普通人类剂量的7倍),并未发现对男性或女性生育能力有任何不利影响。

怀孕

怀孕类别C

氟卡尼胺已被证明具有一定的致畸作用(棍爪,胸骨和椎骨异常,苍白的心,心室间隔狭窄)和一种剂量为30的兔子(新西兰白)对胚胎有毒性作用(吸收增加)。 35 mg / kg / day,但剂量不超过30 mg / kg / day的另一种兔子(荷兰腰带)则没有。在分别给定剂量高达50和80 mg / kg / day的大鼠和小鼠中,未观察到致畸作用。然而,在大剂量大鼠中,观察到了延迟的椎骨和椎骨骨化。由于没有对孕妇进行充分且对照良好的研究,因此只有在潜在的益处证明对胎儿具有潜在风险的情况下,才应在妊娠期间使用Tambocor。

人工与分娩

尚不知道在分娩或分娩时使用Tambocor对母亲或胎儿有直接或延迟的不良影响,是否会影响分娩或分娩的持续时间,或增加分娩钳子或其他产科干预的可能性。

护理母亲

分娩后不久在母亲中进行的多剂量研究结果表明,氟卡尼在人母乳中的排泄浓度高达相应血浆水平的4倍(平均水平约为2.5倍);假设孕妇血浆水平处于治疗范围的最高水平(1 µg / mL),则计算的护理婴儿的日剂量(假设24小时内约700 mL母乳)将少于3 mg。

儿科用

Tambocor在胎儿,婴儿或儿童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在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中确定(请参阅临床药理学,警告和剂量与给药方法)。

肝功能不全

由于患有严重肝功能不全的患者血浆中氟卡尼清除的速度明显较慢,因此,除非潜在益处明显超过风险,否则不应在此类患者中使用Tambocor。如果使用,需要频繁和早期的血浆水平监测以指导剂量(请参阅血浆水平监测);当血浆水平达到稳定水平时(超过四天),应非常谨慎地增加剂量。

不良反应

在无症状PVC和非维持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肌梗死患者中,Tambocor治疗与5.1%的死亡和非致命性心搏停止有关,而在安慰剂对照组中,这一比率为2.3%。 (请参阅警告。)

报告的Tambocor不良反应是新的或加重的心律失常,在108例PSVT患者中有7%,在117例PAF患者中为7%。以及1330例非持续性或持续性室速持续性PVC患者中,有7%发生新的或加剧的室性心律失常。在用氟卡尼治疗持续性室速的患者中,在开始治疗后的14天内发生了80%(51/64)的心律不齐事件。当以200 mg /天开始剂量并缓慢向上滴定时,198例持续性VT患者发生新发或加重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13%,而在大多数患者中不超过300 mg /天。在某些患者中,Tambocor治疗与无法复苏的VT或心室纤颤(心脏骤停)相关。 (请参阅警告。)在1046例PVC,非持续性或持续性室速患者中,有6.3%发生新的CHF或恶化。在297例持续性室速患者中,有9.1%经历了新的或恶化的CHF。 225例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中有0.4%报道了新的或恶化的CHF。也有二度(0.5%)或三度(0.4%)AV块的情况。患者发展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顿或窦性停搏,总计约占1.2%(请参阅警告)。随着低谷血浆水平的升高,大多数此类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频率可能​​会增加,尤其是当这些低谷水平超过1.0 µg / mL时。

很少有报告指出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和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这些高程无症状,与Tambocor的因果关系尚未建立。在国外的售后监测研究中,鲜有关于肝功能异常的报道,包括胆汁淤积和肝衰竭的报道,以及极少的关于血液异常的报道。尽管尚未建立因果关系,但建议在出现无法解释的黄疸或肝功能不全或血液异常的患者中停用Tambocor,以消除Tambocor作为可能的病因。

室性心律不齐患者中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数字是基于一项多中心功效研究得出的,该研究采用200 mg /天的起始剂量,逐步向上滴定至400 mg /天。患者平均接受治疗4.7个月,有些患者接受长达22个月的治疗。在该试验中,有5.4%的患者因非心脏不良反应而停药。

表1在多中心研究中,用Tambocor治疗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最常见的非心脏不良反应
负面影响发生率向上滴定期间的剂量发生率
所有429位患者均可服用200毫克/天(N = 426) 300毫克/天(N = 293) 400毫克/天(N = 100)
*
头晕包括头晕,头晕,头晕,不稳定,接近晕厥等的报告。
视觉障碍包括视力模糊,聚焦困难,眼前斑点等的报告。
头晕* 18.9% 11.0% 10.6% 13.0%
视觉障碍† 15.9% 5.4% 12.3% 18.0%
呼吸困难10.3% 5.2% 7.5% 4.0%
头痛9.6% 4.5% 6.1% 9.0%
恶心8.9% 4.9% 4.8% 6.0%
疲劳7.7% 4.5% 4.4% 3.0%
心p 6.1% 3.5% 2.4% 7.0%
胸痛5.4% 3.1% 3.8% 1.0%
虚弱4.9% 2.6% 2.0% 4.0%
震颤4.7% 2.4% 3.4% 2.0%
便秘4.4% 2.8% 2.1% 1.0%
浮肿3.5% 1.9% 1.4% 2.0%
腹痛3.3% 1.9% 2.4% 1.0%

在急性和慢性研究中,还报告了以下可能与Tambocor治疗有关的不良反应,发生在1%至3%以下的患者中:整体-全身不适,发烧;心血管–心动过速,窦性停搏或停止;胃肠道–呕吐,腹泻,消化不良,厌食;皮肤–皮疹;视觉–复视;神经系统–感觉不足,感觉异常,轻瘫,共济失调,潮红,出汗增多,眩晕,晕厥,嗜睡,耳鸣;精神科–焦虑,失眠,抑郁。

不到1%的患者报告了以下可能与Tambocor相关的其他不良经历:整体–嘴唇,舌头和嘴巴肿胀;关节痛,支气管痉挛,肌痛; Cardiovascular – angina pectoris, second-degree and third-degree AV block, bradycardia, hypertension, hypotension; Gastrointestinal – flatulence; Urinary System – polyuria, urinary retention; Hematologic – leukopenia, granulocytopenia, thrombocytopenia; Skin – urticaria, exfoliative dermatitis, pruritis, alopecia; Visual – eye pain or irritation, photophobia, nystagmus; Nervous System – twitching, weakness, change in taste, dry mouth, convulsions, impotence, speech disorder, stupor, neuropathy; Respiratory – pneumonitis/pulmonary infiltration possibly due to chronic flecainide treatment; Psychiatric – amnesia, confusion, decreased libido, depersonalization, euphoria, morbid dreams, apathy.

For patients with supraventricular arrhythmias, the most commonly reported noncardiac adverse experiences remain consistent with those known for patients treated with Tambocor for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Dizziness is possibly more frequent in PAF patients.

过量

No specific antidote has been identified for the treatment of Tambocor overdosage. Overdoses ranging up to 8000 mg have been survived, with peak plasma flecainide concentrations as high as 5.3 µg/ mL. Untoward effects in these cases included nausea and vomiting, convulsions, hypotension, bradycardia, syncope, extreme widening of the QRS complex, widening of the QT interval, widening of the PR interval,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V nodal block, asystole, bundle branch block, cardiac failure, and cardiac arrest. The spectrum of events observed in fatal cases was much the same as that seen in the non-fatal cases. Death has resulted following ingestion of as little as 1000 mg; concomitant overdose of other drugs and/or alcohol in many instances undoubtedly contributed to the fatal outcome. Treatment of overdosage should be supportive and may include the following: removal of unabsorbed drug from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dministration of inotropic agents or cardiac stimulants such as dopamine, dobutamine or isoproterenol; mechanically assisted respiration; circulatory assists such as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 and transvenous pacing in the event of conduction block. Because of the long plasma half-life of flecainide (12 to 27 hours in patients receiving usual doses), and the possibility of markedly non-linear elimination kinetics at very high doses, these supportive treatments may need to be continued for extended periods of time.

Hemodialysis is not an effective means of removing flecainide from the body. Since flecainide elimination is much slower when urine is very alkaline (pH 8 or higher), theoretically, acidification of urine to promote drug excretion may be beneficial in overdose cases with very alkaline urine. There is no evidence that acidification from normal urinary pH increases excretion.

Tambocor Dosage and Administration

For patients with sustained VT, no matter what their cardiac status, Tambocor, like other antiarrhythmics, should be initiated in-hospital with rhythm monitoring.

Flecainide has a long half-life (12 to 27 hours in patients). Steady-state plasma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normal renal and hepatic function, may not be achieved until the patient has received 3 to 5 days of therapy at a given dose. Therefore, increases in dosage should be made no more frequently than once every four days , since during the first 2 to 3 days of therapy the optimal effect of a given dose may not be achieved.

For patients with PSVT and patients with PAF the recommended starting dose is 50 mg every 12 hours. Tambocor doses may be increased in increments of 50 mg bid every four days until efficacy is achieved. For PAF patients,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efficacy without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discontinuations for adverse experiences may be achieved by increasing the Tambocor dose from 50 to 100 mg bid. The maximum recommended dose for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arrhythmias is 300 mg/day.

For sustained VT the recommended starting dose is 100 mg every 12 hours. This dose may be increased in increments of 50 mg bid every four days until efficacy is achieved. Most patients with sustained VT do not require more than 150 mg every 12 hours (300 mg/day) and the maximum dose recommended is 400 mg/day.

In patients with sustained VT, use of higher initial doses and more rapid dosage adjustments have resulted in an increased incidence of proarrhythmic events and CHF,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first few days of dosing (see Warnings ). Therefore, a loading dose is not recommended.

Intravenous lidocaine has been used occasionally with Tambocor while await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ambocor. No adverse drug interactions were apparent. However, no formal studies have been performed to demonstrate the usefulness of this regimen.

An occasional patient not adequately controlled by (or intolerant to) a dose given at 12-hour intervals may be dosed at eight-hour intervals.

Once adequate control of the arrhythmia has been achieved, it may be possible in some patients to reduce the dose as necessary to minimize side effects or effects on conduction. In such patients, efficacy at the lower dose should be evaluated.

Tambocor should be used cautiously in pa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CHF or myocardial dysfunction (see Warnings ).

Any use of Tambocor in children should be directly supervised by a cardiologist skilled in the treatment of arrhythmias in children. Because of the evolving nature of information in this area, specialized literature should be consulted. Under six months of age, the initial starting dose of Tambocor in children is approximately 50 mg/M 2 body surface area daily, divided into two or three equally spaced doses. Over six months of age, the initial starting dose may be increased to 100 mg/M 2 per day. The maximum recommended dose is 200 mg/M 2 per day. This dose should not be exceeded. In some children on higher doses, despite previously low plasma levels, the level has increased rapidly to far above therapeutic values while taking the same dose. Small changes in dose may also lead to disproportionate increases in plasma levels. Plasma trough (less than one hour pre-dose) flecainide levels and electrocardiograms should be obtained at presumed steady state (after at least five doses) either after initiation or change in Tambocor dose, whether the dose was increased for lack of effectiveness, or increased growth of the patient. For the first year on therapy, whenever the patient is seen for reasons of clinical follow-up, it is suggested that a 12-lead electrocardiogram and plasma trough flecainide level are obtained. The usual therapeutic level of flecainide in children is 200–500 ng/mL. In some cases, levels as high as 800 ng/mL may be required for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renal impairment (creatinine clearance of 35 mL/min/1.73 square meters or less), the initial dosage should be 100 mg once daily (or 50 mg bid); when used in such patients, frequent plasma level monitoring is required to guide dosage adjustments (see Plasma Level Monitoring ). In patients with less severe renal disease, the initial dosage should be 100 mg every 12 hours; plasma level monitoring may also be useful in these patients during dosage adjustment. In both groups of patients, dosage increases should be made very cautiously when plasma levels have plateaued (after more than four days), observing the patient closely for signs of adverse cardiac effects or other toxicity. It should be borne in mind that in these patients it may take longer than four days before a new steady-state plasma level is reached following a dosage change.

Based on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rather than experimental data,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 is made: when transferring patients from another antiarrhythmic drug to Tambocor allow at least two to four plasma half-lives to elapse for the drug being discontinued before starting Tambocor at the usual dosage. In patients where withdrawal of a previous antiarrhythmic agent is likely to produce life-threatening arrhythmias, the physician should consider hospitalizing the patient.

When flecainide is given in the presence of amiodarone, reduce the usual flecainide dose by 50% and monitor the patient closely for adverse effects. Plasma level monitoring is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guide dosage with such combination therapy (see below).

Plasma Level Monitoring

The large majority of patients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Tambocor were found to have trough plasma levels between 0.2 and 1.0 µg/mL. The probability of adverse experiences, especially cardiac, may increase with higher trough plasma levels, especially when these exceed 1.0 µg/mL. Periodic monitoring of trough plasma levels may be useful in patient management. Plasma level monitoring is required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renal failure or severe hepatic disease, since elimination of flecainide from plasma may be markedly slower. Monitoring of plasma levels is strongly recommended in patients on concurrent amiodarone therapy and may also be helpful in patients with CHF and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renal disease.

How is Tambocor Supplied

All tablets are embossed with G on one side and TR 50, TR 100 or TR 150 on the other side.

Tambocor, 50 mg per white, round tablet, is available in

Bottles of 100 – NDC #99207-180-50

Tambocor, 100 mg per white, round, scored tablet, is available in

Bottles of 100 – NDC #99207-181-10

Tambocor, 150 mg per white, oval, scored tablet, is available in

Bottles of 100 – NDC #99207-182-15

Store at controlled room temperature 15°–30°C (59°–86°F) in a tight, light-resistant container.

仅Rx

制造用于:

Medicis, The Dermatology Company
Scottsdale, AZ 85256

通过:
3M Drug Delivery Systems
Northridge, CA 91324
634400-MED

Rev 12/11

PRINCIPAL DISPLAY PANEL - 50 mg Bottle Label

NDC 99207-180-50
100片

Tambocor
(flecainide acetate)

50 mg

仅Rx

制造用于:
Medicis, The Dermatology Company
Scottsdale, AZ 85256
by: 3M Drug Delivery Systems
Northridge, CA 91324

PRINCIPAL DISPLAY PANEL - 100 mg Bottle Label

NDC 99207-181-10
100片

Tambocor
(flecainide acetate)

100毫克

仅Rx

制造用于:
Medicis, The Dermatology Company
Scottsdale, AZ 85256
by: 3M Drug Delivery Systems
Northridge, CA 91324

PRINCIPAL DISPLAY PANEL - 150 mg Bottle Label

NDC 99207-182-15
100片

Tambocor
(flecainide acetate)

150毫克

仅Rx

制造用于:
Medicis, The Dermatology Company
Scottsdale, AZ 85256
by: 3M Drug Delivery Systems
Northridge, CA 91324

Tambocor
flecainide acetate tablet
产品信息
产品类别人体处方药标签物品代码(来源) NDC:99207-180
行政途径口服DEA时间表
活性成分/活性部分
成分名称实力基础强度
FLECAINIDE ACETATE (FLECAINIDE) FLECAINIDE ACETATE 50毫克
非活性成分
成分名称强度
羧甲纤维素钠
硬脂酸镁
纤维素,微晶
玉米淀粉
产品特征
颜色白色得分没有分数
形状椭圆尺寸6毫米
味道印记代码G;TR;50
包含
打包
项目代码包装说明
1个NDC:99207-180-50 100 TABLET (TABLET) in 1 BOTTLE
行销资讯
营销类别申请号或专着引用营销开始日期营销结束日期
保密协议NDA018830 11/28/2011
Tambocor
flecainide acetate tablet
产品信息
产品类别人体处方药标签物品代码(来源) NDC:99207-181
行政途径口服DEA时间表
活性成分/活性部分
成分名称实力基础强度
FLECAINIDE ACETATE (FLECAINIDE) FLECAINIDE ACETATE 100 mg
非活性成分
成分名称强度
羧甲纤维素钠
硬脂酸镁
纤维素,微晶
玉米淀粉
产品特征
颜色白色得分2 pieces
形状椭圆尺寸9毫米
味道印记代码G;TR;100
包含
打包
项目代码包装说明
1个NDC:99207-181-10 100 TABLET (TABLET) in 1 BOTTLE
行销资讯
营销类别申请号或专着引用营销开始日期营销结束日期
保密协议NDA018830 11/28/2011
Tambocor
flecainide acetate tablet
产品信息
产品类别人体处方药标签物品代码(来源) NDC:99207-182
行政途径口服DEA时间表
活性成分/活性部分
成分名称实力基础强度
FLECAINIDE ACETATE (FLECAINIDE) FLECAINIDE ACETATE 150毫克
非活性成分
成分名称强度
羧甲纤维素钠
硬脂酸镁
纤维素,微晶
玉米淀粉
产品特征
颜色白色得分2 pieces
形状椭圆尺寸13毫米
味道印记代码G;TR;150
包含
打包
项目代码包装说明
1个NDC:99207-182-15 100 TABLET (TABLET) in 1 BOTTLE
行销资讯
营销类别申请号或专着引用营销开始日期营销结束日期
保密协议NDA018830 11/28/2011
Labeler - Medicis Pharmaceutical Corp (182837492)
成立时间
名称地址ID / FEI运作方式
3M Drug Delivery Systems 128688199 MANUFA

已知共有319种药物与Tambocor(氟来尼特)相互作用。

  • 61种主要药物相互作用
  • 241种中等程度的药物相互作用
  • 17种次要药物相互作用

在数据库中显示可能与Tambocor(flecainide)相互作用的所有药物。

检查互动

输入药物名称以检查与Tambocor(flecainide)的相互作用。

最常检查的互动

查看Tambocor(氟卡尼胺)与以下药物的相互作用报告。

  • 阿司匹林
  • 阿托伐他汀
  • 比索洛尔
  • Crestor(瑞舒伐他汀)
  • 地高辛
  • 埃利奎斯(apixaban)
  • 加巴喷丁
  • 葡萄柚
  • 氢氯噻嗪
  • Lasix(速尿)
  • 立普妥(阿托伐他汀)
  • 赖诺普利
  • 二甲双胍
  • 美托洛尔
  • 美托洛尔
  • 奥美拉唑
  • top托拉唑
  • 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
  • Plavix(氯吡格雷)
  • 强的松
  • 拟甲状腺素(左甲状腺素)
  • Toprol-XL(美托洛尔)
  • 维生素D3(胆钙化固醇)
  • 华法林
  • Xarelto(利伐沙班)

坦博哥(flecainide)疾病相互作用

与Tambocor(氟卡尼)有6种疾病相互作用,包括:

  • 心血管功能障碍
  • 心律失常作用
  • 窦房结功能异常
  • 电解质失衡
  • 肝功能障碍
  • 肾功能不全

药物相互作用分类

这些分类只是一个准则。特定药物相互作用与特定个体的相关性很难确定。在开始或停止任何药物治疗之前,请务必咨询您的医疗保健提供者。
重大的具有高度临床意义。避免组合;互动的风险大于收益。
中等具有中等临床意义。通常避免组合;仅在特殊情况下使用。
次要临床意义不大。降低风险;评估风险并考虑使用替代药物,采取措施规避相互作用风险和/或制定监测计划。
未知没有可用的互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