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组合使用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适用于需要阿司匹林二级预防心血管和脑血管事件且有发展为阿司匹林相关性胃溃疡风险的患者。
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的阿司匹林成分适用于:
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剂的奥美拉唑成分可降低因年龄(≥55)或有记载的胃溃疡病史而发展为与阿斯匹林相关的胃溃疡的风险的患者,从而降低患阿司匹林相关的胃溃疡的风险。
使用限制:
椭圆形,蓝绿色,薄膜包衣,缓释片,口服给药,其中包含:
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禁用于:
即使低剂量的阿司匹林也可以抑制血小板功能,导致出血时间增加。这会对患有遗传性(血友病)或获得性(肝脏疾病或维生素K缺乏)出血性疾病的患者产生不利影响。监视患者出血的迹象。
阿司匹林与严重的胃肠道(GI)不良反应有关,包括炎症,出血性溃疡和上,下消化道穿孔。阿司匹林的其他不良反应包括胃痛,烧心,恶心和呕吐。
在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的临床试验中报告的严重胃肠道不良反应为:521例接受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的患者中有胃溃疡出血,而在524例经肠溶治疗的患者中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涂阿司匹林。此外,有2例肠出血,每个治疗组各1例,用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治疗的1例小肠梗阻。
尽管轻微的上消化道症状很常见,例如消化不良,并且在治疗期间随时可能发生,但即使没有先前的胃肠道症状,也要监测患者的溃疡和出血迹象。告知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的体征和症状。
如果接受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的患者发生任何来源的活跃且临床上显着的出血,请停止治疗。
建议每天服用三杯或更多酒精饮料的患者关于服用阿司匹林和美拉唑延迟释放片剂时长期大量饮酒所引起的出血风险。
避免将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与氯吡格雷同时使用。氯吡格雷是前药。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聚集完全归因于活性代谢产物。氯吡格雷与其活性代谢物的代谢可因与其他药物(如奥美拉唑)一起使用而受到干扰,这些药物会干扰CYP2C19的活性。氯吡格雷与80毫克奥美拉唑的共同给药会降低氯吡格雷的药理活性,即使分开给药12小时也是如此。当使用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剂时,考虑使用其他抗血小板疗法[见药物相互作用(7),临床药理学(12.3)]。
维持剂量超过100 mg的阿司匹林会降低替卡格雷的预防血栓性心血管事件的有效性。避免将替卡格雷与325 mg / 40 mg片剂的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同时使用[参见药物相互作用(7)]。
患有严重肾功能衰竭(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0毫升/分钟)的患者,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经常使用阿司匹林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增加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风险。使用阿司匹林会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尤其是对于已有肾脏疾病的患者。 [请参阅在特定人群中使用(8.6),临床药理学(12.3)]。
在成年人中,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对胃部症状的反应并不排除胃恶性肿瘤的发生。对于在使用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治疗期间出现胃部症状或完成治疗后症状复发的成年患者,请考虑进行其他胃肠道随访和诊断测试。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也应考虑内镜检查。
在服用包括奥美拉唑在内的PPI患者中已观察到急性间质性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可能在PPI治疗期间的任何时间发生,通常归因于特发性超敏反应。如果发展为急性间质性肾炎,则停用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见禁忌症(4)]。
已发表的观察性研究表明,含PPI的疗法(如阿司匹林和奥美唑缓释片剂)可能与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DAD)的风险增加有关,尤其是在住院患者中。对于没有改善的腹泻应考虑这种诊断[见不良反应(6.2)]。
使用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的最低剂量和最短持续时间以适合所治疗的疾病。
几项已发表的观察性研究表明,PPI治疗可能会增加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髋部,腕部或脊柱骨折的风险。接受高剂量(定义为每日多次服用)和长期PPI治疗(一年或更长时间)的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增加。使用适合所治疗疾病的最低剂量和最短持续时间的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治疗。根据既定的治疗指南管理有骨质疏松相关骨折风险的患者[见不良反应(6.2)]。
据报道,服用奥美拉唑等PPI的患者皮肤红斑狼疮(CLE)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这些事件既发生在新的发作中,也加剧了现有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大多数由PPI引起的狼疮红斑病例为CLE。
在PPI治疗的患者中,最常见的CLE形式是亚急性CLE(SCLE),发生在连续药物治疗后数周至数年内,从婴儿到老年人,而且通常观察到组织学检查结果无器官受累。
在接受PPI的患者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报道少于CLE。与PPI相关的SLE通常比非药物诱发的SLE轻。 SLE的发作通常在开始治疗后的数天至数年内发生,但有些病例在开始治疗后的数天或数年内发生。 SLE主要发生在从年轻人到老年人的患者中。大多数患者出现皮疹;但是,也有关节痛和血细胞减少症的报道。
避免PPI的给药时间超过医学指示的时间。如果在接受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的患者中发现与CLE或SLE一致的体征或症状,请停药并转诊患者至合适的专家进行评估。大多数患者仅在4至12周内停止PPI即可改善症状。血清学检查(例如ANA)可能是阳性的,而血清学检查结果的升高可能需要比临床表现更长的时间才能解决。
长期中度至高剂量的阿司匹林可能会导致血清ALT水平升高。这些异常随着阿司匹林的停用而迅速解决。阿司匹林的肝毒性通常是轻度和无症状的。胆红素升高通常是轻度或不存在的。肝功能不全患者的奥美拉唑全身暴露量增加[见临床药理学(12.3)]。在任何程度的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中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请参见在特定人群中使用(8.7)]。
长时间(例如,超过3年)每天使用任何一种抑酸药物进行每日治疗,都可能导致因低水位或胃酸缺乏引起的氰钴胺素(维生素B-12)吸收不良。文献中已报道了罕见的用酸抑制疗法引起的氰钴胺素缺乏症的报道。如果在用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治疗的患者中观察到与氰钴胺缺乏症一致的临床症状,应考虑该诊断。
PPI治疗至少三个月以上的患者,有症状和无症状的低镁血症的报道很少,大多数情况是在治疗一年后。严重的不良事件包括破伤风,心律不齐和癫痫发作。在大多数患者中,低镁血症的治疗需要镁的替代和PPI的停用。对于预期接受长期治疗的患者或使用地高辛或可能引起低镁血症的药物(例如利尿药)服用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的患者,请考虑在开始阿斯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之前监测镁水平并在治疗期间定期[见不良反应(6.2)]。
诱导CYP2C19或CYP3A4的药物(例如圣约翰草或利福平)可大大降低奥美拉唑的浓度。避免将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与圣约翰草或利福平同时使用[见药物相互作用(7)] 。
奥美拉唑引起的胃酸度降低继发于血清嗜铬粒蛋白A(CgA)水平升高。 CgA水平升高可能会在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干预措施中导致假阳性结果。在评估CgA水平之前至少14天,暂时停止使用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治疗,如果初始CgA水平较高,则考虑重复测试。如果进行了串行测试(例如,用于监测),则应使用同一商业实验室进行测试,因为测试之间的参考范围可能会有所不同[请参见药物相互作用(7)和临床药理学(12.2)]。
文献表明,PPI与甲氨蝶呤(主要是高剂量)的同时使用可能会提高和延长甲氨蝶呤和/或其代谢产物的血清水平,可能导致甲氨蝶呤的毒性。在高剂量甲氨蝶呤给药中,某些患者可考虑暂时停用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见药物相互作用(7)]。
包括阿司匹林在内的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导致胎儿动脉导管过早闭合。从妊娠30周(孕晚期)开始,避免在孕妇中使用NSAID,包括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 [请参阅在特定人群中使用(8.1)] 。
阿司匹林与肝酶升高,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高钾血症,蛋白尿和出血时间延长有关。
PPI的使用会导致胃底腺息肉的风险增加,长期使用尤其是一年以上会增加风险。大多数发展为有底腺息肉的PPI使用者是无症状的,在内窥镜检查中偶然发现了有底腺息肉。使用最短的PPI治疗时间以适合所治疗的疾病。
由于临床试验是在广泛不同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无法将在某种药物的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率直接与另一种药物在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率进行比较,并且可能无法反映实际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率。
主要在两项为期6个月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n = 524)中研究了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325 mg / 40 mg。表1列出了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组中> 2%的患者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并且比对照组中更常见,包括325 mg肠溶(EC)-阿司匹林。
首选条款 | 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 每天一次325毫克/ 40毫克 (n = 521) % | EC阿司匹林 每天一次325毫克 (n = 524) % |
---|---|---|
| ||
胃炎 | 18岁 | 16 |
恶心 | 3 | 2 |
腹泻 | 3 | 2 |
胃息肉 | 2 | 1个 |
非心脏性胸痛 | 2 | 1个 |
在研究1和研究2中,服用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的患者中有7%因不良反应而停药,而仅服用EC-阿司匹林的患者为11%。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治疗组因不良反应而停药的最常见原因是上腹痛(<1%,n = 2),腹泻(<1%,n = 2)和消化不良(<1 %,n = 2)。
较少见的不良反应
在临床试验中,在使用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剂的患者中,有2例上消化道出血(胃或十二指肠)和2例下消化道出血(充血和大肠出血),另有1例患者出现肠梗阻小肠。
另见不良反应的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产品的完整处方信息。
在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的批准后分开使用期间,已经确认了以下不良反应。由于这些反应是从不确定大小的人群中自愿报告的,因此并非总是能够可靠地估计其发生频率或建立与药物暴露的因果关系。
阿司匹林
身体整体:发烧,体温过低,口渴
心血管:心律失常,低血压,心动过速
中枢神经系统:躁动,脑水肿,昏迷,神志不清,头晕,头痛,硬脑膜下或颅内出血,嗜睡,癫痫发作
液体和电解质:脱水,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
胃肠道:消化不良,胃肠道出血,溃疡和穿孔,恶心,呕吐,肝酶的短暂升高,肝炎,瑞氏综合症[请参阅禁忌症(4)] ,胰腺炎
血液学: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凝血病,血小板减少症
超敏反应:急性过敏反应,血管性水肿,哮喘,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荨麻疹
肌肉骨骼:横纹肌溶解
代谢:低血糖症(小儿科),高血糖症
生殖:延长妊娠和分娩,死产,低出生体重儿,产前和产后出血
呼吸:呼吸亢进,肺水肿,呼吸急促
特殊感觉:听力下降,耳鸣。高频听力下降的患者可能难以感知耳鸣。在这些患者中,耳鸣不能用作水杨酸的临床指标。
泌尿生殖系统:间质性肾炎,乳头坏死,蛋白尿,肾功能不全和衰竭
奥美拉唑
整体身体:过敏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血管性水肿,支气管痉挛[参见禁忌症(4)],间质性肾炎,荨麻疹(另见下文皮肤),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烧,疼痛,疲劳,不适
心血管疾病:胸痛或心绞痛,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pal,血压升高,外周水肿
内分泌:男性乳房发育
胃肠道:胰腺炎(某些致命),厌食,结肠易激,粪便变色,食道念珠菌病,舌头黏膜萎缩,口腔炎,腹部肿胀,口干,镜下结肠炎,胃底腺息肉。
长期接受奥美拉唑治疗的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患者中已报告胃十二指肠类癌。该发现被认为是潜在病症的表现,已知与这种肿瘤有关。
血液学:粒细胞缺乏症(某些致命),溶血性贫血,全血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增多
肝:肝病,包括肝衰竭(一些致命),肝坏死(一些致命),肝性脑病,肝细胞疾病,胆汁淤积性疾病,混合性肝炎,黄疸和肝功能检查升高[ALT,AST,GGT,碱性磷酸酶和胆红素]
感染和侵染: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见警告和注意事项(5.9)]
代谢和营养失调:低血糖,低镁血症,有或没有低钙血症和/或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体重增加
肌肉骨骼:肌肉无力,肌痛,肌肉痉挛,关节痛,腿痛,骨折
神经系统/精神病学:精神病学和睡眠障碍,包括抑郁,躁动,攻击性,幻觉,意识错乱,失眠,神经质,冷漠,嗜睡,焦虑和梦境异常;震颤,感觉异常;眩晕
呼吸道:鼻出血,咽痛
皮肤:严重的全身性皮肤反应,包括毒性表皮坏死溶解(有些致命),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皮肤红斑狼疮和多形性红斑;光敏性荨麻疹;皮疹;皮肤发炎;瘙痒瘀点紫癜脱发皮肤干燥;多汗症
特殊感官:耳鸣,口味变态
眼部:视神经萎缩,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炎,干眼症候群,眼刺激,视力模糊,复视
泌尿生殖系统:间质性肾炎,血尿,蛋白尿,血清肌酐升高,镜下脓尿,尿路感染,糖尿,尿频,睾丸痛
表2和表3包括与阿司匹林和美吡唑缓释片同时给药时具有临床上重要药物相互作用和与诊断剂相互作用的药物,以及预防或管理它们的说明。
请查阅伴随使用的药物标签,以获得有关与奥美拉唑或阿司匹林相互作用的更多信息。
抗逆转录病毒药 | |
临床影响: | PPI(例如奥美拉唑)对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作用是可变的。这些相互作用背后的临床重要性和机制并不总是已知的。
|
介入: | 含利比韦林的产品:禁忌与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剂合用[见禁忌症(4)]。 阿扎那韦:避免与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同时使用。有关剂量信息,请参阅有关atazanavir的处方信息。 奈非那韦:避免与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同时使用。请参阅奈非那韦的处方信息。 沙奎那韦:请参阅沙奎那韦的处方信息,以监测与沙奎那韦有关的潜在毒性。 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请参阅特定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处方信息。 |
肝素和华法林 | |
临床影响: | 接受包括奥美拉唑和华法林在内的PPI患者的INR和凝血酶原时间增加。 INR和凝血酶原时间的增加可能导致异常出血甚至死亡。 阿司匹林可增加肝素和华法林的抗凝活性,增加出血风险。 |
介入: | 监测INR和凝血酶原时间,并在必要时调整华法林剂量,以维持目标INR范围。 监控并根据需要调整肝素和华法林的剂量。 |
甲氨蝶呤 | |
临床影响: | 奥美拉唑与甲氨蝶呤(主要是高剂量)的并用可能会提高并延长甲氨蝶呤和/或其代谢产物羟基甲氨蝶呤的血清浓度,可能导致甲氨蝶呤的毒性。尚未进行大剂量甲氨蝶呤与PPI(如奥美拉唑)的正式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请参阅警告和注意事项(5.17)]。 |
介入: | 在一些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的患者中,可以考虑暂时停用阿司匹林和美吡唑缓释片。 |
CYP2C19底物(例如氯吡格雷,西酞普兰,西洛他唑,苯妥英钠,地西epa) | |
氯吡格雷 | |
临床影响: | 伴随使用奥美拉唑80 mg会导致氯吡格雷活性代谢产物的血浆浓度降低,以及血小板抑制作用降低[参见临床药理学(12.3)]。 与批准剂量的氯吡格雷相比,没有足够的联合研究来研究更低剂量的奥美拉唑或更高剂量的氯吡格雷。 |
介入: | 避免与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同时使用。考虑使用其他抗血小板疗法[请参阅警告和注意事项(5.4)]。 |
西酞普兰 | |
临床影响: | 奥美拉唑的同时使用会导致西酞普兰的暴露量增加,从而导致QT延长的风险增加[参见临床药理学(12.3)]。 |
介入: | 将西酞普兰的剂量限制为每天最多20 mg。请参阅西酞普兰的处方信息。 |
西洛他唑 | |
临床影响: | 奥美拉唑的同时使用会导致西洛他唑的一种活性代谢物(3,4-二氢-西洛他唑)的暴露增加。 |
介入: | 减少西洛他唑的剂量至每天两次50毫克。请参阅西洛他唑的处方信息。 |
苯妥英 | |
临床影响: | 苯妥英钠与奥美拉唑合用的可能性增加。阿司匹林可以取代蛋白质结合的苯妥英钠,导致苯妥英钠的总浓度降低。 |
介入: | 监测苯妥英钠血清浓度。可能需要调整剂量以维持治疗药物浓度。请参阅苯妥英的处方信息。 |
地西p | |
临床影响: | 合并奥美拉唑的地西epa暴露量增加[见临床药理学(12.3)]。 |
介入: | 监测患者的镇静作用,并根据需要减少地西epa的剂量。 |
替卡格雷洛 | |
临床影响: | 维持剂量超过100 mg的阿司匹林会降低替卡格雷的疗效。 |
介入: | 避免将替卡格雷与325 mg / 40 mg片剂的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同时使用[参见警告和注意事项(5.5)]。 |
地高辛 | |
临床影响: | 地高辛与奥美拉唑的接触增加的可能性[见临床药理学(12.3)]。 |
介入: | 监测地高辛的浓度。可能需要调整剂量以维持治疗药物浓度。参见地高辛处方信息。 |
取决于胃液pH吸收的药物(例如铁盐,厄洛替尼,达沙替尼,尼洛替尼,霉酚酸酯,酮康唑/伊曲康唑) | |
临床影响: | 奥美拉唑具有降低胃内酸度的作用,因此可以减少其他药物的吸收。 |
介入: | 霉酚酸酯(MMF):奥美拉唑在健康受试者和接受MMF的移植患者中共同给药可减少活性代谢产物霉酚酸(MPA)的暴露,这可能是由于在胃增加时MMF溶解度降低pH值在接受奥美拉唑和MMF的移植患者中,减少MPA暴露与器官排斥的临床相关性尚未确定。在接受MMF的移植患者中谨慎使用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请参见临床药理学(12.3)]。 有关其他依赖胃液pH值吸收的药物,请参阅处方信息。 |
他克莫司 | |
临床影响: | 他克莫司与奥美拉唑合用的潜在暴露增加,尤其是在CYP2C19的中度或弱代谢者的移植患者中。 |
介入: | 监测他克莫司全血浓度。可能需要调整剂量以维持治疗药物浓度。请参阅他克莫司的处方信息。 |
ACE抑制剂 | |
临床影响: | 阿司匹林可能会降低ACE抑制剂的降压作用。 |
介入: | 根据需要监测血压。 |
Beta阻滞剂 | |
临床影响: | 合并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作用。 |
介入: | 服用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并伴有β受体阻滞剂的高血压患者,可根据需要监测血压。 |
利尿剂 | |
临床影响: | 同时服用阿司匹林可能会降低利尿剂对潜在的肾脏或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有效性。 |
介入: | 根据需要监测血压。 |
非甾体抗炎药 | |
临床影响: | 同时使用NSAID和阿司匹林可能会增加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风险,包括出血增加或肾功能下降。 |
介入: | 监测出血或肾功能下降的体征和症状。 |
口服降糖药 | |
临床影响: | 适量的阿司匹林可能会增加口服降糖药的有效性,导致低血糖症。 |
介入: | 根据需要监测血糖。 |
乙酰唑胺 | |
临床影响: | 同时使用阿司匹林和乙酰唑胺会导致血清中乙酰唑胺的浓度升高(和毒性)。 |
介入: | 如果出现中毒迹象,请调整乙酰唑胺的剂量。 |
泌尿外科药物(普罗本奇) | |
临床影响: | 阿司匹林拮抗尿酸排泄剂的尿酸排泄作用。 |
介入: | 根据需要监测血清尿酸水平。 |
丙戊酸 | |
临床影响: | 阿司匹林的同时使用可取代蛋白质结合的丙戊酸,导致丙戊酸血清浓度增加。 |
介入: | 监测丙戊酸血清浓度。可能需要调整剂量以维持治疗药物浓度。参见丙戊酸的处方信息。 |
与神经内分泌肿瘤研究的相互作用 | |
临床影响: | 奥美拉唑引起的胃酸度降低继发于血清嗜铬粒蛋白A(CgA)水平升高。在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研究中,升高的CgA水平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请参阅警告和注意事项(5.16),临床药理学(12.2)]。 |
介入: | 在评估CgA水平之前至少14天,暂时停止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治疗,如果初始CgA水平较高,则考虑重新进行测试。如果进行了串行测试(例如,用于监视),则应使用同一商业实验室进行测试,因为测试之间的参考范围可能会有所不同。 |
与促胰液素刺激试验的相互作用 | |
临床影响: | 奥美拉唑可响应促胰液素刺激试验而引起胃泌素分泌过度反应,错误地提示胃泌素瘤。 |
介入: | 在评估允许胃泌素水平恢复到基线水平之前至少14天,暂时停止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的治疗[参见临床药理学(12.2)]。 |
THC的假阳性尿检 | |
临床影响: | 有报道称接受奥美拉唑等PPI的患者对四氢大麻酚(THC)的尿液筛查试验呈假阳性。 |
介入: | 应该考虑使用另一种确认方法来验证阳性结果。 |
其他 | |
临床影响: | 临床上已有报告与通过奥美拉唑通过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的其他药物(例如环孢霉素,双硫仑)发生相互作用。 |
介入: | 监测患者,以确定与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一起服用时是否有必要调整其他药物的剂量。 |
CYP2C19或CYP3A4诱导剂 | |
临床影响: | 与强力诱导剂同时使用时,奥美拉唑的暴露减少[参见临床药理学(12.3)]。 |
介入: | 利福平,圣约翰草:避免与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同时使用[请参阅警告和注意事项(5.15)]。 含利托那韦的产品:有关特定药物,请参阅处方信息。 |
CYP2C19或CYP3A4抑制剂 | |
临床影响: | 奥美拉唑的暴露增加[参见临床药理学(12.3)]。 |
介入: | 伏立康唑:避免与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同时使用。 |
风险摘要
在妊娠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包括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会增加胎儿动脉导管过早闭合的风险。从妊娠30周(孕晚期)开始,避免在孕妇中使用NSAID,包括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目前尚无孕妇使用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的数据,以告知与药物相关的重大先天缺陷和流产风险。但是,已经发表了有关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的各个成分的研究。
阿司匹林
妊娠期间使用阿司匹林的对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的数据均未报告与主要的出生缺陷或流产风险有明确的关联。但是,包括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的成分在内的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增加分娩或新生儿并发症的风险[请参阅临床注意事项和数据] 。在动物生殖研究中,对怀孕的大鼠口服阿司匹林以325毫克/天的最大推荐人剂量(MRHD)的15到19倍的剂量存在不利的发育影响。阿司匹林对兔子没有产生不利的发育作用[见数据] 。
奥美拉唑
奥美拉唑的流行病学和观察性研究数据尚未报告与主要的出生缺陷或流产风险有明确的关联。在怀孕大鼠和兔子中进行的动物生殖研究表明,奥美拉唑的剂量具有剂量依赖性的胚胎致死性,该剂量约为口服人类剂量40 mg的3.4至34倍。
在大部分妊娠和哺乳期给药的大鼠后代中,观察到的骨骼形态变化等于或大于口服人类剂量40 mg艾美拉唑或40 mg奥美拉唑的约34倍。仅在孕期进行母体给药时,对任何年龄的后代骨质骨形态都没有影响[见数据]。
对于指定人群,主要出生缺陷和流产的估计背景风险尚不清楚。所有怀孕都有出生缺陷,流产或其他不良后果的背景风险。在美国普通人群中,临床公认的怀孕中主要先天缺陷和流产的估计背景风险分别为2%至4%和15%至20%。
临床注意事项
胎儿/新生儿不良反应
孕妇在妊娠晚期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加新生儿并发症的风险,包括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颅内出血,低出生体重,死产和新生儿死亡。
母体不良反应
据报道,服用阿司匹林的妇女后期妊娠的发生率增加,并且妊娠时间延长。在孕晚期,避免孕妇使用阿司匹林,包括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缓释片a。
人工或分娩
Aspirin, a component of ASPIRIN AND OMEPRAZOLE DELAYED-RELEASE TABLETSA, should be avoided 1 week prior to and during labor and delivery because it can result in excessive blood loss at delivery. In animal studies, NSAIDS, including aspirin, inhibit prostaglandin synthesis, cause delayed parturition, and increase the incidence of stillbirth.
数据
人数据
阿司匹林
Data from several controlled and observational studies with aspirin use in the first or second trimesters of pregnancy have not reported a clear association with major birth defects or miscarriage risk. Published data on aspirin use during pregnancy has been mostly reported with low dose aspirin (60 to 100 mg). There are limited data regarding aspirin 325 mg or higher doses used during pregnanc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50,282 mother-child pairs (the Collaborative Perinatal Project) assessing adverse outcomes by level of aspirin exposure did not report aspirin-induced teratogenicity, altered neonatal birth weight, or perinatal deaths at any exposure level. In a controlled, randomized trial, maternal risks during pregnancy were reported as low or absent, with no demonstrated increased risk of maternal bleeding or placental abruptio. A multinational study involving more than 9,000 women, CLASP (Collaborative Low-dose Aspirin Study in Pregnancy)], found that low-dose aspirin reduced fetal morbidity in a select population of women with early-onset preeclampsia, but did not identify adverse effects in the pregnant woman, fetus, or newborn (followed to 12 and 18 months of age)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use of low-dose aspirin during pregnancy. In contrast, some case-control studies reported associations between human congenital malformations and aspirin use early in gestation, but these studies did not report a consistent outcome attributable to drug use.
A report from EAGeR trial (Effects of Aspirin in Gestation and Reproduction trial), which evaluated 1078 women who were attempting to become pregnant and had prior miscarriages, reported use of low-dose aspirin without adverse maternal or fetal effects except for vaginal bleeding. Another trial of 3294 pregnant women of 14 to 20 weeks of gestation treated with aspirin showed no effect in the mothers' incidence of pre-eclampsia, hypertension, HELLP syndrome or placental abruptio, or in the incidence of perinatal deaths or low birth weight below the 10th percentile. The incidence of maternal side effects was higher in the aspirin group, principally because of a significantly higher rate of hemorrhage.
Use of NSAIDs, including aspirin, during the third trimester of pregnancy increases the risk of premature closure of the fetal ductus arteriosus and use of high-dose aspirin for long periods in pregnancy may also increase the risk of bleeding in the brain of premature infants.
Omeprazole
Four published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compared the frequency of congenital abnormalities among infants born to women who used omeprazole during pregnancy with the frequency of abnormalities among infants of women exposed to H 2 -receptor antagonists or other controls.
A population-based retrospective cohort epidemiological study from the Swedish Medical Birth Registry, covering approximately 99% of pregnancies, from 1995 to 1999, reported on 955 infants (824 exposed during the first trimester with 39 of these exposed beyond first trimester, and 131 exposed after the first trimester) whose mothers used omeprazole during pregnancy. The number of infants exposed in utero to omeprazole that had any malformation, low birth weight, low Apgar score, or hospitalization was similar to the number observed in this population. The number of infants born with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 and the number of stillborn infants was slightly higher in the omeprazole-exposed infants than the expected number in this population.
A population-based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covering all live births in Denmark from 1996 to 2009, reported on 1,800 live births whose mothers used omeprazole during the first trimester of pregnancy and 837,317 live births whose mothers did not use any PPI. The overall rate of birth defects in infants born to mothers with first trimester exposure to omeprazole was 2.9% and 2.6% in infants born to mothers not exposed to any proton pump inhibitor during the first trimester.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reported on 689 pregnant women exposed to either H2-blockers or omeprazole in the first trimester (134 exposed to omeprazole) and 1,572 pregnant women unexposed to either during the first trimester. The overall malformation rate in offspring born to mothers with first trimester exposure to omeprazole, an H 2 -blocker, or were unexposed was 3.6%, 5.5%, and 4.1% respectively.
A small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followed 113 women exposed to omeprazole during pregnancy (89% with first trimester exposures). The reported rate of major congenital malformations was 4% in the omeprazole group, 2% in controls exposed to non-teratogens, and 2.8% in disease-paired controls. Rates of spontaneous and elective abortions, preterm deliveries, gestational age at delivery, and mean birth weight were similar among the groups.
Several studies have reported no apparent adverse short-term effects on the infant when single dose oral or intravenous omeprazole was administered to over 200 pregnant women as premedication for cesarean section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动物资料
阿司匹林
Aspirin produced a spectrum of developmental anomalies when administered to Wistar rats as single, large doses (500 to 625 mg/kg) on gestational day (GD) 9, 10, or 11. These doses (500 to 625 mg/kg) in rats are about 15 to 19 times the maximum recommended human dose of aspirin (325 mg/day) based on body surface area. Many of the anomalies were related to closure defects and included craniorachischisis, gastroschisis and umbilical hernia, and cleft lip, in addition to diaphragmatic hernia, heart malrotation, and supernumerary ribs and kidneys. In contrast to the rat, aspirin was not developmentally toxic in rabbits.
Omeprazole
Reproductive studies conducted with omeprazole in rats at oral doses up to 138 mg/kg/day (about 34 times an oral human dose of 40 mg on a body surface area basis) and in rabbits at doses up to 69.1 mg/kg/day (about 34 times an oral human dose of 40 mg on a body surface area basis) during organogenesis did not disclose any evidence for a teratogenic potential of omeprazole. In rabbits, omeprazole in a dose range of 6.9 to 69.1 mg/kg/day (about 3.4 to 34 times an oral human dose of 40 mg on a body surface area basis) administered during organogenesis produced dose-related increases in embryo-lethality, fetal resorptions, and pregnancy disruptions. In rats, dose-related embryo/fetal toxicity and postnatal developmental toxicity were observed in offspring resulting from parents treated with omeprazole at 13.8 to 138 mg/kg/day (about 3.4 to 34 times an oral human doses of 40 mg on a body surface area basis), administered prior to mating through the lactation period.
Esomeprazole
The data described below was generated from studies using esomeprazole, an enantiomer of omeprazole. The animal to human dose multiples are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of equal systemic exposure to esomeprazole in humans following oral administration of either 40 mg esomeprazole or 40 mg omeprazole.
No effects on embryo-fetal development were observed in reproduction studies with esomeprazole magnesium in rats at oral doses up to 280 mg/kg/day (about 68 times an oral human dose of 40 mg on a body surface area basis) or in rabbits at oral doses up to 86 mg/kg/day (about 42 times an oral human dose of 40 mg esomeprazole or 40 mg omeprazole on a body surface area basis) administered during organogenesis.
A pre- and postnatal developmental toxicity study in rats with additional endpoints to evaluate bone development was performed with esomeprazole magnesium at oral doses of 14 to 280 mg/kg/day (about 3.4 to 68 times an oral human dose of 40 mg esomeprazole or 40 mg omeprazole on a body surface area basis). Neonatal/early postnatal (birth to weaning) survival was decreased at doses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138 mg/kg/day (about 34 times an oral human dose of 40 mg esomeprazole or 40 mg omeprazole on a body surface area basis). Body weight and body weight gain were reduced and neurobehavioral or general developmental delays in the immediate post-weaning timeframe were evident at doses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69 mg/kg/day (about 17 times an oral human dose of 40 mg esomeprazole or 40 mg omeprazole on a body surface area basis). In addition, decreased femur length, width and thickness of cortical bone, decreased thickness of the tibial growth plate and minimal to mild bone marrow hypocellularity were noted at doses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14 mg/kg/day (about 3.4 times an oral human dose of 40 mg esomeprazole or 40 mg omeprazole on a body surface area basis).
Physeal dysplasia in the femur was observed in offspring of rats treated with oral doses of esomeprazole magnesium at doses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138 mg/kg/day (about 34 times an oral human dose of 40 mg esomeprazole or 40 mg omeprazole on a body surface area basis).
Effects on maternal bone were observed in pregnant and lactating rats in the pre- and postnatal toxicity study when esomeprazole magnesi
适用于阿司匹林/奥美拉唑:口服片剂延迟释放
除所需的作用外,阿司匹林/奥美拉唑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作用。尽管并非所有这些副作用都可能发生,但如果确实发生了,则可能需要医疗护理。
服用阿司匹林/奥美拉唑时,如果有下列任何副作用,请立即咨询医生:
比较普遍;普遍上
不常见
发病率未知
阿司匹林/奥美拉唑可能会发生一些副作用,通常不需要医疗。随着身体对药物的适应,这些副作用可能会在治疗期间消失。另外,您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可能会告诉您一些预防或减少这些副作用的方法。
请咨询您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是否持续存在以下不良反应或令人讨厌,或者是否对这些副作用有任何疑问:
发病率未知
适用于阿司匹林/奥美拉唑:口服缓释片
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胃炎,恶心,腹泻,胃息肉和非心脏性胸痛。 [参考]
非常常见(10%或更多):胃炎(18%)
常见(1%至10%):恶心,腹泻,胃息肉
未报告频率:胃出血,十二指肠出血,便血,大肠出血,小肠梗阻
阿司匹林:
-非常常见(10%或以上):胃炎(16%)
-常见(1%至10%):恶心,腹泻,胃息肉
-售后报告:消化不良,胃肠道出血,胃肠道溃疡,胃肠道穿孔,呕吐,胰腺炎
奥美拉唑:
-售后报告:胰腺炎,结肠过敏,粪便变色,口腔炎,腹部肿胀,口干,镜下结肠炎[参考]
阿司匹林:
-售后报告:心律失常,低血压,心动过速
奥美拉唑:
-售后报告:胸痛/心绞痛,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lp,血压升高[参考]
阿司匹林:
-售后报告:荨麻疹,血管性水肿
奥美拉唑:
-售后报告: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毒性表皮坏死,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皮肤红斑狼疮,多形红斑,光敏性,皮疹,皮肤发炎,瘙痒,瘀斑,紫癜,紫癜,脱发,皮肤干燥,多汗症[参考]
阿司匹林:
-售后报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凝血病,血小板减少症
奥美拉唑:
-售后报告:粒细胞缺乏症,溶血性贫血,全血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增多症[参考]
常见(1%至10%):非心源性胸痛
阿司匹林:
-常见(1%至10%):非心源性胸痛
-售后报告:发烧,体温过低,口渴,怀孕时间延长,分娩时间延长,死产,低出生体重儿,产前出血,产后出血,听力下降,耳鸣
奥美拉唑:
-售后报告:发烧,疼痛,疲劳,不适,食管念珠菌病,舌头黏膜萎缩,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体重增加,眩晕,耳鸣,周围水肿[参考]
阿司匹林:
-上市后报告:蛋白尿
奥美拉唑:
-上市后报告:血尿,蛋白尿,显微镜下的脓尿,尿路感染,糖尿,尿频,睾丸疼痛[参考]
阿司匹林:
-售后报告:雷伊氏综合症,肝炎,肝酶升高
奥美拉唑:
-售后报告:肝脏疾病,肝功能衰竭,肝坏死,肝性脑病,肝细胞疾病,胆汁淤积性疾病,混合性肝炎,黄疸,ALT升高,AST升高,胆红素升高,碱性磷酸酶升高,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参考]
阿司匹林:
-售后报告:脱水,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高血糖
奥美拉唑:
-售后报告:厌食症,低血糖症,低镁血症,低钙血症,低钾血症,低钠血症[参考]
阿司匹林:
-上市后报告:横纹肌溶解症
奥美拉唑:
-售后报告:系统性红斑狼疮,肌肉无力,肌痛,肌肉痉挛,关节痛,腿痛,骨折[参考]
阿司匹林:
-售后报告:脑水肿,昏迷,头晕,头痛,硬脑膜下出血,颅内出血,嗜睡,癫痫发作
奥美拉唑:
-售后报告:感觉异常,震颤,味觉变态,视神经炎[参考]
奥美拉唑:
-售后报告:男性乳房发育症[参考]
奥美拉唑:
-售后报告:良性胃底腺息肉,胃十二指肠类癌[参考]
阿司匹林:
-上市后报告:激动,困惑
奥美拉唑:
-售后报告:抑郁,躁动,攻击性,幻觉,意识错乱,失眠,神经质,冷漠,嗜睡,焦虑,梦境异常[参考]
阿司匹林:
-售后报告:间质性肾炎,乳头坏死,肾功能不全,肾衰竭
奥美拉唑:
-售后报告:间质性肾炎,血清肌酐升高[参考]
阿司匹林:
-售后报告:呼吸性碱中毒,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哮喘,呼吸过快,肺水肿,呼吸急促
奥美拉唑:
-售后报告:支气管痉挛,鼻epi,咽痛[参考]
奥美拉唑:
-售后报告:视神经萎缩,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干眼症候群,眼刺激,视力模糊,复视[参考]
阿司匹林:
-上市后报告:急性过敏反应
奥美拉唑:
-售后报告:过敏反应,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参考]
1.“产品信息。Yosprala(阿斯匹林-奥美拉唑)。”纽约州纽约市的Aralez制药公司。
某些副作用可能没有报道。您可以将其报告给FDA。
饭前至少60分钟每天口服一次片剂(阿司匹林81毫克奥美拉唑40毫克或阿司匹林325毫克奥美拉唑40毫克)
评论:
-通常,已接受81毫克阿司匹林作为二级心血管预防的有效剂量;在考虑需要325毫克阿司匹林时,应参考当前的临床实践指南。
用途:适用于需要二级预防心脑血管事件且有发展为阿司匹林相关胃溃疡风险的患者
-阿司匹林成分可降低因纤维蛋白血小板栓塞而患有缺血性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的患者的死亡和非致命性中风的综合风险;降低先前患有MI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的死亡和非致命性心肌梗死(MI)的综合风险;降低患有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心肌梗塞和猝死的综合风险;并在已经存在阿司匹林适应症的情况下用于接受血运重建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或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患者
-奥美拉唑成分可降低55岁或55岁以上或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发展与阿司匹林相关的胃溃疡的风险
饭前至少60分钟每天口服一次片剂(阿司匹林81毫克奥美拉唑40毫克或阿司匹林325毫克奥美拉唑40毫克)
评论:
-通常,已接受81毫克阿司匹林作为二级心血管预防的有效剂量;在考虑需要325毫克阿司匹林时,应参考当前的临床实践指南。
用途:适用于需要二级预防心脑血管事件且有发展为阿司匹林相关胃溃疡风险的患者
-阿司匹林成分可降低因纤维蛋白血小板栓塞而患有缺血性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的患者的死亡和非致命性中风的综合风险;降低先前患有MI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的死亡和非致命性心肌梗死(MI)的综合风险;降低患有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心肌梗塞和猝死的综合风险;并在已经存在阿司匹林适应症的情况下用于接受血运重建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或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患者
-奥美拉唑成分可降低55岁或55岁以上或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发展与阿司匹林相关的胃溃疡的风险
饭前至少60分钟每天口服一次片剂(阿司匹林81毫克奥美拉唑40毫克或阿司匹林325毫克奥美拉唑40毫克)
评论:
-通常,已接受81毫克阿司匹林作为二级心血管预防的有效剂量;在考虑需要325毫克阿司匹林时,应参考当前的临床实践指南。
用途:适用于需要二级预防心脑血管事件且有发展为阿司匹林相关胃溃疡风险的患者
-阿司匹林成分可降低因纤维蛋白血小板栓塞而患有缺血性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的患者的死亡和非致命性中风的综合风险;降低先前患有MI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的死亡和非致命性心肌梗塞(MI)的合并风险;降低患有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心肌梗塞和猝死的综合风险;并在已经存在阿司匹林适应症的情况下用于接受血运重建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或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患者
-奥美拉唑成分可降低55岁或55岁以上或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发展与阿司匹林相关的胃溃疡的风险
餐前至少60分钟每天口服一次片剂(阿司匹林81毫克-奥美拉唑40毫克或阿司匹林325毫克-奥美拉唑40毫克)
评论:
-一般而言,已接受81毫克阿司匹林作为有效的二级心血管预防剂量;在考虑需要325毫克阿司匹林时,应参考当前的临床实践指南。
用途:适用于需要二级预防心脑血管事件且有发展为阿司匹林相关胃溃疡风险的患者
-阿司匹林成分可降低因纤维蛋白血小板栓塞而患有缺血性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的患者的死亡和非致命性中风的综合风险;降低先前患有MI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的死亡和非致命性心肌梗死(MI)的综合风险;降低患有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心肌梗塞和猝死的综合风险;并在已经存在阿司匹林适应症的情况下用于接受血运重建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或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患者
-奥美拉唑成分可降低55岁或55岁以上或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发展与阿司匹林相关的胃溃疡的风险
轻至中度肾功能不全:不建议调整。
严重肾功能不全(GFR低于10 mL / min):避免使用。
避免在任何程度的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
亚洲人口:
-在对健康受试者的研究中,亚洲患者的奥美拉唑暴露量比白种人高4倍。
-约15%至20%的亚洲人是CYP450 2C19弱代谢者。
建议:
-避免在CYP450 2C19基因型未知或代谢不良的亚洲患者中使用。
未确定18岁以下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
有关其他预防措施,请参阅“警告”部分。
数据不可用
行政建议:
-饭前至少60分钟
-用液体完全吞下;请勿分裂,咀嚼,压碎或溶解平板电脑
-如果错过了剂量,可以在记住时立即服用;如果快到下一次服药的时间了,则跳过错过的剂量,并在常规时间服用下一个药剂量。
-请勿突然停药,因为它可能增加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风险。
储存要求:
-存放在有干燥剂的原始容器中;保持密闭,以防潮湿。
-如果将包装细分,则分配在密闭的容器中。
一般:
-根据个别患者的治疗目标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并避免潜在的剂量依赖性不良反应,包括出血。
-该药物含有阿司匹林的缓释制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塞或需要立即释放治疗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之前,不可用作阿司匹林治疗的初始剂量。
-尚未显示此药物可减少因阿司匹林引起的胃肠道出血的风险。
-该药物不能与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的各个成分互换。
监控:
-血液学:监测出血增加的体征/症状。
-新陈代谢:对于接受长期治疗或与可能引起低镁血症的药物(例如,地高辛,利尿剂)同时使用的患者,在开始治疗之前和整个治疗期间定期监测镁水平。
患者建议:
-咨询患者用药指南以获取更多信息
已知共有461种药物与阿司匹林/奥美拉唑相互作用。
查看阿司匹林/奥美拉唑与以下药物的相互作用报告。
阿司匹林/奥美拉唑与酒精/食物有2种相互作用
阿司匹林/奥美拉唑与12种疾病的相互作用包括:
具有高度临床意义。避免组合;互动的风险大于收益。 | |
具有中等临床意义。通常避免组合;仅在特殊情况下使用。 | |
临床意义不大。降低风险;评估风险并考虑使用替代药物,采取措施规避相互作用风险和/或制定监测计划。 | |
没有可用的互动信息。 |